书名:官家(福宁殿)

第24节

    吉祥又道:“小的那兄弟还说,魏郡王拉着陛下说了好一番话,只是说了些什么,他们谁也没听见。”
    赵世碂冷笑:“魏郡王向来会装相。”哄哄赵琮,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什么也没说,就装傻装痴,赵琮都那样相信他,毫不怀疑他的用心。
    “到底是小的无能,无法探得更多的消息。”吉祥愧疚。
    “既知无能,更应求上进。”
    “是。”吉祥跪下应声。
    “行了,赵琮让你每日给我守夜,你守着便是。刘显那处,继续给我盯着。”
    “小的知道。”
    “你到帘边站着。”赵世碂最不喜人多。
    吉祥行了礼,乖乖往帘子后头走去,离他远远的。
    赵世碂靠在软垫上,暑劲过去,他的脸色已恢复如常。但因他此时的身体尚弱,人也瘦小,不看他的双眸,仅看身子与脸庞,还是颇为令人怜爱的,谁能想到这幅身子包裹着那样的灵魂。
    他顾不得去在意这些,只是皱眉思索,魏郡王到底和赵琮之间有些什么交易?竟要使得魏郡王这种贪生怕死之人主动站出来。
    赵琮还有这能耐?
    赵琮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他不禁再次想。
    可他也只能想想,怪就怪他现在只是一个不入流的魏郡王府的庶子,还是个装傻子的庶子。想到此处,两世加起来的不甘心,使得他的面色涨得有些红。
    他深深吸了口气,告知自己要镇定。
    前世里,二十年都等得,此时,两个月他还等不得?
    照赵琮疼爱他的这个程度,临死之前,想必一个继承人的位置是能求到的。再者,求不到,他还不能使手段吗。诏书上也就是一个名字,谁写不是一样的?
    他前世里虽未见过赵琮,却见过赵琮的字迹。
    他夺得皇位后,入住福宁殿,翻找出了赵琮从前的手书。
    他知道如何写。
    第24章 往后长大了可不得了,多少小娘子得看花了眼。
    翌日,赵世碂才知他的好祖父与赵琮做了些什么。赵琮竟要召见使官,孙太后竟然也同意,还是在紫宸殿召见。
    自然不是他从宫女那处听到的,自他晕过去一回,侧殿中的小宫女们早就没了往日那份活泼。据吉祥说,茶喜那个小宫女也好,染陶那位女官也罢,都将他们聚集起来好好教导了一通。
    主旨就是要好好照顾他赵世碂,要把他赵世碂当主子。
    吉祥给他转述的时候,他又不禁觉得很有意思。
    前世里拼死拼活才到手一个月的东西,这一世竟然轻而易举地便得到了。但宫女们话少也好,往日总是说得他头疼。
    晨时醒来,茶喜给他净面,兑花蜜水给他喝,说道:“小郎君今日可好些?陛下早起问到了您,染陶姐姐也来看过一回。方才郡主过来,还提起了您。您若脚上有劲,可去给陛下与郡主问个安。”
    茶喜还是好心,望他能跟陛下与郡主处好关系。小郎君再得陛下喜爱,也不能一味地享受陛下待他的好,他也应有所回报。更不能一世住在皇宫里头,待长大,总要搬出宫去的。陛下也定会为他指婚,与郡主熟稔,在宫外也好有个照应。
    她这是真心实意为赵十一做打算了。
    赵十一承了她这份情,抬头仔细看了她一眼,记住了她的脸。
    他喝完那盅蜜水,放下茶盅,伸手指向镜子。他当然要去见他们,他得时刻盯紧安定郡王府的这对兄妹,赵宗宁这人实在太过厉害。
    茶喜知他要梳头,便是要去给陛下问安了,她抿嘴一笑,上前为赵十一梳头。
    赵宗宁早早地进宫来,一进内室便道:“便是哥哥昨日不令人去给我传信,我今儿也是要进宫来的。我都知道了,哥哥要见外国使官!”
    “就你消息灵通。”赵琮笑着拍拍身边,让她过来坐。
    赵宗宁高高兴兴地坐到他身侧,邀功道:“还有呢,我出来时都吩咐好了,晚些,孟长史与程姑姑便会代我去各个驿馆给使官送些礼品。都庭驿与同文馆两处多送了些,毕竟是辽与高丽嘛。如何?我是不是很厉害?”
    “不得了,我们宝宁郡主越来越能干。”赵琮伸手揪她的脸。
    赵宗宁笑着打开他的手:“哥哥又笑我。”
    “哪里是笑你?朕是真的佩服宝宁郡主。”
    赵宗宁笑着倒在了赵琮身上,赵琮笑道:“再过两年便及笄了,还跟个孩童似的。”
    “我在哥哥面前一直是孩童不好吗?”赵宗宁噘嘴看他。
    “好好好。”赵琮伸手去理她的珠花。
    兴许是只剩兄妹二人的关系,赵琮又有未来之人的灵魂,不似本土大部分男子那般过分在意礼节,他与赵宗宁之间很亲密。
    笑闹过后,赵琮道:“其实今日叫你进来,是有事要与你商量。”
    “哥哥你说。”赵宗宁立刻坐端正,认真地看他。
    “那位萧棠,朕想见见。”
    赵宗宁露出笑意:“真是又赶巧了,这事儿我也想与哥哥说呢。我府里的林先生已与他搭上了话,这个萧棠极聪明。哥哥准备如何去见他?何时去见?”
    赵琮正要说,染陶在隔窗外轻声道:“陛下,小郎君来问安。”
    赵琮眉毛一扬:“快让他进来。”
    赵宗宁见他这副模样,有些吃味道:“哥哥又多了个弟弟不成,见到妹妹我也没见这么高兴的。”
    “又胡说,那是你侄儿,也是朕的侄儿——”说话间,赵十一已经走了进来。
    赵十一穿了身天青色直领长衫,腰间系着绣有葫芦缠绵纹的月白色腰带,佩戴的也是白玉,领口与袖口镶了道月白边,用银丝线绣有同样式的纹路。这一身别提有多清朗,尤其是在这样炎热的夏季里头。
    “哟。”赵宗宁一向是个有话便要说的人,她直接赞道:“小十一今儿穿得真是俊俏!往后长大了可不得了,多少小娘子得看花了眼。”
    赵琮也细细看了一眼,嘴角缓缓露出笑意,赞同道:“是好看。”他又问赵十一身后笑眯眯的茶喜,“这身衣服又是茶喜制的吧?”
    宫中衣服都有尚衣局来赶制,就例如赵琮,他的衣服均由尚衣局里特定的绣娘所制,那几个绣娘只为他做衣服。他的贴身宫女们,偶尔也会为他做些小玩意儿,但衣服的话,是万万不能由她们来做的。
    赵十一的话,便宽泛许多,茶喜她们有空,这些日子来给他做了许多身衣服。
    茶喜正因小郎君晕过去的事而担心被陛下怪罪,此刻见陛下还对她笑,立即脆生生应道:“是婢子做的!”
    赵宗宁喝了口茶,笑道:“朕瞧着,小十一就适合这个颜色,往后多做些。”
    茶喜应下,又道:“陛下,郡主,小郎君晨时醒来,便想往外走,他惦记着来与你们问安呢。”
    赵琮哪里不知道这是小宫女为了讨他欢心,但他还是佯装惊喜,看向赵十一:“果然如此?”
    赵十一这个自闭症小朋友,其实真的有些木讷。这些日子以来,若不是赵琮主动叫他过来,也无宫女劝他,他是从不主动来正殿的。就算是来了,他也不会行礼、问安。
    赵琮性子好,也知他不懂这些,从不怪他。
    赵十一听到茶喜说那番话,略为无奈。
    他前世里的那股心有不甘总是在作祟,他没法给前世里直接害死自己、间接害死自己的人行礼,哪怕他们这一世其实对他还不错,尤其赵琮,对他格外好。
    可现在,小宫女说得那般真挚,赵琮居然还真的带着几分期冀地看向他。
    他不想行礼。
    赵琮笑道:“行了,不逗你。没用过早膳便过来了吧?”
    不待茶喜回话,赵宗宁道:“哪里是逗他,我亲眼瞧见他给他大姐行礼的!他明明会的!”
    赵琮看了看赵宗宁,再看赵十一,心中想的是,原来赵十一也有认同的人。想必是因那赵世晴是从前在郡王府,唯一对他好的人。
    赵十一却以为赵琮是在失望,那眼神竟然又有些可怜。
    赵琮接着便想起身,带两个小的一同去用早膳,赵十一却突然作揖给他行了一礼。他倒是愣住了,自闭症儿童第一次给他行礼,他半天也没叫起。
    赵十一是知道礼节的,赵琮早该叫起了,偏偏他没叫。
    赵十一正要不满,赵宗宁笑了起来:“我就说他会的嘛!”
    赵琮这才回神,他上前伸出双手扶起赵十一,笑道:“宁宁她闹你玩呢,别听她的。不行礼没事儿。”他说罢,还摸了摸赵十一的脑袋。
    赵宗宁“哼”了声,先往外走去。
    赵琮伸手拉他,赵十一的手往后缩了缩,赵琮攥紧了,带着他往外走:“用早膳去。”
    茶喜在他们身后松了口气,这可真是太好了!
    用了早膳,赵琮还待与赵宗宁说萧棠的事,可赵十一明显就是一副不愿意走的样子。他只好将两人都带到他右侧殿内的书房,他提笔在纸上写下“赵世碂”三个字,再朝赵十一挥手:“来。”
    赵十一走去,一看,脸色虽未变,心却猛地一跳。
    赵琮的字迹竟然与前世里完全不同!前世的赵琮,字迹充斥着无力与绵软。而眼前的字迹,飘逸却又暗藏风骨与锐利,十分好看。
    他不禁抬头看赵琮,赵琮为何能写出这样的字?
    前世里,所有人都被赵琮骗了?可是赵琮终究还是死了!
    “你在这儿临字,这是你的名字。前几日你随朕去听课,朕看了你的字,还得好好练。”
    赵十一不动声色地在桌后坐下。
    “若喜欢,日后便照着这个字儿练,朕也很喜欢这字,练了许久。”
    赵十一心中又是一动?这字不是赵琮所创,竟也是他临的?
    可他是个不说话的傻子!什么都没法去问。
    “朕与你九姑母有事要说,就在隔壁。你练着吧。”赵琮说完,对他笑了笑。
    赵宗宁大笑:“九姑母!我也是姑母了!”
    “是呢,是九姑母。”赵琮绕到桌前,揪了揪赵宗宁的鼻子,带她往外走去,走至书房门口,又回头,“有事儿便出来叫我们。”
    待他们脚步声稍稍远去,赵十一才又皱眉去看桌上的字。桌上的砚台旁,除了笔架,还有一本字册,他拿在手中打开看,果然是本字帖。上面的字迹,与赵琮方才所写的一模一样。
    所以赵琮的字真的只是临摹的。
    他暗松下一口气。
    前世那么些年的蛰伏与打拼,总要积攒下许多本事。赵十一深吸一口气,再吐出来,起身后,身体轻盈地快步走到书房门口,快得如影子般,还没有一点声响。
    书房外架着屏风,还是少有、珍稀的双面绣屏风,绣有山水。他再次默不作声地走到绣着的山后,他猫下身子,恰好被那山挡住。
    外间赵宗宁的声音隐隐传来:“魏郡王叔既然帮哥哥去问孙太后的话,自然是愿意帮您的。哥哥也莫要担心,让魏郡王叔与那孙太后打对台便是。这一回哥哥要出宫,按妹妹所想,倒不必用您那个法子。
    哥哥也知,先帝还在时,也曾去过魏郡王府,他们府里景致格外好。有个‘圆融’亭,是先帝亲自赐名题字。只因那亭子建在水上,刚好对着一扇月亮门,远远从门中看过去是个圆的,走近了才知是个六角的。偏那湖也是圆形的,亭子的六角倒映在湖中,倒又连成一个圆形。
    先帝赞那亭子妙,去过好几回。妹妹回去后,会亲自去魏郡王府中,与王叔商讨此事。请他出面,邀您去他府中,这个忙,他自是愿意帮的。孙太后该如何反驳?先帝都说好的亭子,您不能去瞧吗?再者,王叔只不过想与哥哥你在先帝赐名的亭子中叙旧罢了。


上一章
返回

官家(福宁殿)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