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官家(福宁殿)

第102节

    他一走,孙太后连连喘气。
    孙沣还要再说话,孙太后怒拍桌子:“给我滚!”
    孙沣只好悻悻而归。
    王姑姑赶紧抚着孙太后的心口,嘴中怒道:“陛下这也实在过分!”
    孙太后冷笑:“他是皇帝,我们又能如何?!”
    赵琮走回福宁殿,抬头便见吉利又在喂鸽子,想起又到了吉祥传信出去的日子,他看了吉利一眼,才走回正殿。
    过了大概一刻钟,吉利进来,行了礼,便将小纸条递过去:“陛下,这是今儿的。”
    赵琮打开看,果不其然,上头写的又是这十日来他做了些什么。
    说来也奇怪,自五年前,这吉祥每隔十日便要往外传一回信。吉祥不知道,吉利每日都要清点鸽子数目,吉利更是知道鸽子常飞往的方向。头一回有鸽子要往宫外飞时,便被吉利给看到了,并用弹弓打了下来,抱上就来给赵琮看。
    赵琮打开一看,还当吉祥终于露出马脚,往外告知他的行踪。他当时提防吉祥提防得很,以为终要逮着吉祥身后之人。而吉祥每隔十日便要往外传一回,五年来,每个月皆是如此,吉利也拦下了全部鸽子,他的书房内压了好几叠这样的小纸条。
    可渐渐地,他也越来越摸不清吉祥的路数。
    吉祥往外传的纸条上虽写有他每个十日里头的行踪,可除此之外,也就只有这些。用赵琮上辈子的话讲,上头记着的就是他赵琮的日常,几乎从未谈过朝政之事。只有几回,他被某几位大臣气得发怒时,上面倒都写上了,但是侧重点是他“发怒”,倒未提到因何事发怒。
    有些时候,不解的赵琮,脑中也会不由晃过某个想法,毕竟他也不傻。这件事的逻辑太过不合常理,只有往荒诞了想去,事情似乎才是对的。
    但他又会将这种荒诞的想法都从脑中甩去。他压根不敢往那个方向去想,若那般想,他曾经给出去的关心与爱护又算是什么?
    如今,他早已不如当初提防吉祥,吉祥除开这个可疑的行为外,也的确得用,早与路远一同,已成为福禄的左右手,帮着管宫中事。
    他将今日的纸条用镇纸压住,便挥手令吉利出去。
    吉利出去后,他靠到椅子上,再拿起桌上的刀看。
    那日在福禄手上看到这刀时,他真的是狂喜,只当赵十一很快便能找到。可找了五日,据闻侍卫将大街上的郎君都问遍了,也没找到一位十六岁的神似赵十一的郎君。
    他不愿失望,却忍不住绝望。
    他拿起刀,用刀柄抵住脑袋,不解,难道赵十一真的已经死透?可若是已死透,为何偏偏是上元节那日,这把刀又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死后都能穿越,他以为这是老天爷冥冥之中给他的暗示,暗示他赵十一将要找到了。
    可是为何,就是没找到?!
    他的小十一,本来就不该死才是。
    赵琮不愿放弃,坚持这是老天爷给他的暗示,侍卫依然每日在外找赵十一。
    赵世碂却愈加烦躁,刀没找着不说,洇墨日日都出去打探,说如今城中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更不敢出去。城门处盘查的侍卫也加了一倍,他哪里还敢轻易行动。
    惠郡王府与忠孝伯府这几日也有热闹好看,东京城里的动静更是大,老百姓们最爱看的便是这样的纷争。
    而就在这日,又闹出了更大的动静。
    孙沣被陛下训斥过,倒也老实去惠郡王府赔不是,赵克律被他气得心肝疼,不愿轻饶他,要他跪下赔礼道歉。
    其实孙沣给一个郡王爷跪下本就不算什么事,偏偏他还以为他们家是从前,他脾气大,立即又闹了起来,继续叫嚷着孙竹清与赵叔安两情相悦的事,并且再也不改口,更令人出去胡乱宣扬。
    赵叔安的名声彻底被他给毁了。
    赵叔安如今还未完全清醒过来,要她知道外头如何传她,怕是要上吊自尽。她性子柔和,且是十分传统的大宋女娘,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
    而赵宗宁近些日子一直在忍,忍到此时再也无法再忍,她带上公主府的侍卫,直接骑马至忠孝伯府门口。
    侍卫长直接喝道:“叫孙竹清出来!”
    赵宗宁今日骑马,作一身儿郎装扮,一头长发束成发髻,头戴金冠,端的是风流倜傥。她骑马往门前一立,微抬下巴,眼露不屑。门房的人立刻便开始哆嗦了,回身跌跌撞撞往里头通报。
    孙沣出来,给她行了礼,便想打发了她。他从未与赵宗宁正面交锋过,在他看来,一个女娘,又能厉害到什么地步?
    赵宗宁冷笑:“叫孙竹清出来。”
    “公主!大郎如今重伤在身,不能出来啊!”孙沣装相。
    赵宗宁话也不多说,直接抽出长鞭,骑在马上,便往地上用力一甩。
    孙沣惊吓过后,抬头看她。
    赵宗宁一字一顿:“将那个渣滓带出来!”
    孙沣回过神来,大声道:“公主好生无理,我们家大郎苦……”他以为赵宗宁是惠郡王府,为了名声还要忍一忍。赵宗宁却从不按人想法做事,她一挥手,打断他的废话:“给本公主堵了他的嘴!行!既不愿让孙竹清出来,澈夏,你带人进去,亲自将孙竹清押出来!”
    澈夏今日也作儿郎打扮,应下便亲自进去拿人,侍卫则上前堵了孙沣的嘴。
    孙竹清被带出来,就在忠孝伯府门口,被赵宗宁抽了一顿,抽得奄奄一息。
    赵宗宁不阻百姓在一边看,还特地令侍卫去邀人看,她抽完,对大家道:“忠孝伯府孙竹清,心思龌龊,爱慕乐安县主,自知配不上,尽会使这些阴损招数!在场百姓皆有眼有脑,试问,一个郡王府的县主,何以看得上这种渣滓一般的人?!乐安县主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大家看看地上抽搐的孙竹清,再看看公主,公主作儿郎装扮也是无比俊俏,据闻乐安县主更貌美。
    那么貌美又身份高贵的县主能看上这样的人?
    百姓们赶紧一同摇头。
    乐安县主怕是疯了才会看上这样的人吧!
    谣言自是不攻而破。
    赵宗宁此举立马便传遍了开封府的大街小巷,身在元家茶楼的赵世碂更是立即便已知晓。
    他原本就暗暗担忧赵琮,虽知晓赵琮不如他想象中那般弱,从前离着千里,五年也过来了。但如今离得这样近,总是不觉便替赵琮烦恼。
    且那把刀真成了刻在他心头的一把刀。
    他到底坐下,写了纸条,并用飞鸽传往宫中。
    若吉祥还活着,自能收到,也能为他解惑。
    若吉祥已死,小小一只信鸽,也无人能察觉,吉利从来都是憨的。
    孙竹清却差点没被赵宗宁抽死。
    孙太后听闻此事,更觉她的脸面已被彻底抛开。
    赵宗宁这般抽孙竹清,便是抽她的脸,抽他们孙家的脸啊!她做不成皇帝便也罢,她只做太后,可赵琮竟连后宫的权利也不给她。更是将她娘家贬成伯爵,她的父亲母亲如今都要避到洛阳去。
    孙竹清是孙家这代唯一的嫡子,身下那处据说已毁,往后怕是连生育能力都无。他虽妾侍众多,家中倒记得嫡庶有别,严格把关,没让任一个妾侍怀上孩子。如今倒好,倒不如当初便让那些妾侍怀上!
    孙家真要无后。
    孙太后坐在昏暗的宝慈殿内,既气又哀。
    王姑姑道:“公主实在太过分!往常不顾规矩,与朝臣一同上朝便也罢,如今竟做男儿打扮,这般打公爵之后!”
    孙太后冷笑:“姑姑说笑,孙家早不是公爵之家。”
    她知道青茗是替王姑姑顶罪,她也想处死王姑姑,可王姑姑抱着她的腿哭了一宿,向她忏悔。她又想到幼年时在宫中如何难过,王姑姑如何待她,到底没能下手杀了她。但即便如此,她对王姑姑也不如从前。可宝慈殿也不如从前,只有王姑姑还对她全心全意,她只能这般与王姑姑继续相处着。
    “陛下心思极深,骗了咱们这些年,一旦上位,竟连一点情分也不顾!”
    孙太后更是笑:“姑姑,你说什么笑呢?你当初要毒死他,他不恨你,不恨我,恨谁?!你都要毒死他了,他再不立起来,等着你再下手?你以为青茗出去顶罪,你我就没事儿了?”
    “……娘娘。”
    “你且少说几句吧!我留着你这条命也不过因宫中孤苦罢了。你再敢有这些胡乱心思,我定要杀了你!”
    孙太后虽这般说,却也的确很气,赵家欺人太甚。她气着气着,倒也笑了起来,在王姑姑不解的眼神中,说道:“我孙家既要无后,大郎这般,日后怕是也无人敢嫁他。我这个姑姑,少不得要替他相一门亲事!”
    “娘娘?”
    “大郎既配不上乐安县主,反正是攀高枝,何不攀个最高的?!”
    饶是王姑姑,也被惊着了。
    “去!给我磨墨!我虽已式微,打个赏,赐个婚倒也是使得的!”
    第88章 “去将吉祥捆起来!”
    赵琮正在崇政殿处理政事, 开熹初年改元之后, 他改了官制,停了许多旧时多余且没必要的官职, 精简了官制结构。这五年来, 他还在逐步调整着。凡事只要存在, 便要变,停滞不前总是不行的。
    上元节的三日休沐已过, 寻找小十一的事再重要, 他也总要上朝。
    今日小朝会过后,他在崇政殿见几位宰相与重要官员。
    上元节以来, 他的情绪也是大起大落, 且睡得不好, 面色很不好看,下头官员均很老实,说话也是轻声轻语。
    五年后的此时,钱商倒依然是中书侍郎, 只是他这个宰相之名又名副其实了更多, 他不再是副相。如今, 他既为中书侍郎,更兼尚书省右仆射,已是真正的右相。不似当初孙太后听政时,无法贬斥钱商,却也不愿将权柄交于他之手,只让他做普通的中书侍郎。
    而如今的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依然是当初孙太后重用的杜誉。
    赵琮原本想将黄疏从宜州召回,让他当这左相,偏偏黄疏此人当真怪得很!他不愿意回来!他非要留在宜州,赵琮又不能亲自去抓他回来,只好留他在宜州继续任知州。黄疏此人本事很大,任职期间,政绩显著,这种人才放到地方上,也是造福百姓。
    因黄疏不愿回来,赵琮才重新看杜誉这个人。杜誉的确很有才干,赵琮初时留着观察一番,见他可堪重用,赵琮不是小气的人,到底将他留了下来。这让原本胆颤心惊的杜誉更为佩服他,立时对他死心塌地。
    从前的右仆射,如今只是副相,却好歹降得不多,还算是勤勉。
    开熹元年的恩科,状元是一位姓易名渔的扬州人士。赵琮原本还真想给萧棠开后门,让他当状元。可坦白说,萧棠此人综合能力极强,但摊开来,样样都不是最好的。
    且赵琮对萧棠有另外打算,在他看来,萧棠是自家人,自然是要放到最值得放的位子上去,真要当状元,去了翰林学士院,岂不是浪费?他便按照萧棠的真实水平,点他做二甲第一名。随后,便将萧棠派到御史台去历练。
    状元易渔自是去了翰林学士院,赵琮原本也未将此人放在心上,当初萧棠将易渔此人告予赵宗宁知道。赵宗宁却道这人阴险,直接省了他的名字,并未告诉赵琮。
    赵琮见他文章作得好,心想让他去翰林学士院倒也对。
    哪料到过了半年,易渔呈上了一样大发明,把赵琮给彻底震撼了。
    没错,此发明正是赵琮找了很久的活字印刷术。
    易渔脑子灵活,有文采,家中又有钱,家中有印厂。易渔从小好读书,更是喜爱书籍,常去印厂。难得的机遇,被他钻研出这等印刷方法。他立刻谁也没告诉,只带着贴身小厮,借读书之名,日日在别院中一遍遍地试。试到能印出书来了,他才去参加科举。
    他的确有大志向,这技术,便是他这条道上的通天阶梯!
    赵琮自然惊喜非常,立即派易渔负责此事。赵琮知道,古时,活字印刷术其实从未真正广泛使用过。因为不实用,古时的印刷匠识字到底少,根本无法普及这项技术。赵琮是真的想开发这技术,仔细思考几日,便将易渔派至扬州知宝应县。
    淮南与两浙多文人,读书人也比北方多,在当地做实验,效果肯定比北方要好。
    除此之外,他还将赵世晴的夫君司朗也派至扬州,在旁协助易渔。说是协助,其实也是监管。
    赵琮不是傻子,他一眼就能看出易渔的功利心很强。这样的人用起来有好处,却也有坏处。他必须要派人盯着,司朗是最合适的,世家子弟,偏偏也是文采斐然,能与他一同研究此技术。
    侯府世子,易渔不敢得罪,再要隐瞒,也总要将这技术示予几分给他知道。
    再加之,自从小十一消失后,赵琮将魏郡王府贬成了尘埃,他们府上除了郡王爵位,如今几年当真是什么也没有。就连世子妃姜氏的兄长姜未,在外驻守河东,虽未被召回,赵琮也派了其他人去太原与他一同驻守,分了他的权。齐国公府姜家这几年也没捞着什么好处,赵琮对他们不闻不问。
    可是触底总会反弹。


上一章
返回

官家(福宁殿)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