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官家(福宁殿)

第210节

    他刚这般想,隔日,洇墨便到东华门处找他。
    茶喜亲自去将洇墨带进宫,洇墨走进福宁殿,欣喜地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郎君,穆叔回来啦,这是他的信。”
    定是有进展,穆扶才回来,也才会有来信。甭管是哪件事的进展,总归是好事儿。
    赵世碂立即拆开信封,拿出信,一看,真的是好事。一是穆扶在杭州看到了赵廷!二是,那印刷术的事儿,的确有了进展。
    先说赵廷,穆扶到杭州后,立即办易渔的事儿,将人手都安排妥当,谁知就被他看到了赵廷。
    要说当初赵从德与赵廷溜了的事,赵从德好歹是人人都知道长得什么模样,赵廷十三岁便被送去宋州,旁人还真不知道他长成什么模样,十分不好找。赵世碂却是知道的,还画过画像,给人带着出去找。
    是以穆扶也知道赵廷长什么样。
    按信上所说,因无人知晓赵廷便是潜逃在外的魏郡王府的十郎君,他在杭州过得很痛快。当然,只是赵廷以为的痛快,他有很多银子,毕竟孙筱毓嫁妆多。他乐不思蜀,行至杭州便不愿再逃,已在杭州买了个三进的宅子,以为自己足够安全。
    穆扶问他是否要杀赵廷。
    赵世碂将信看过,再塞回信封中,这事儿还是要与赵琮商议才成。
    他对洇墨道:“早知今日你要进宫,就使你带东西进来。”
    “嗯?带什么?婢子倒是带了布料进来,是染陶姐姐说好的,穆扶送信回来的时候,一同送来的。”
    “你去找染陶。再告诉穆叔,过些日子我就出宫找他,他要找的人,你令他找去。”
    “好。”
    赵世碂说罢,便要出门。
    “郎君——”洇墨叫住他,想说那位小娘子的事儿。她派人往府中送了许多物件,只是这位小娘子每回派来的人都不同,看小厮穿着倒也看不出是谁家的人。她与赵宗宁的想法一般,敢这样表达爱慕之意的,怕是大户人家的小娘子,所以才能有那么多人供差遣,每回派来的人都不同,没准能与她家郎君成事儿。
    她家娘子惦记着三郎的婚事,她怕冒犯,不好轻易打听,这会儿就想问赵世碂拿个主意。
    赵世碂满脑子赵廷的事儿,不在意道:“有事回头再说。”
    “好吧……”洇墨目送他离去。
    赵廷的确在杭州,洇墨进宫的翌日,孙筱毓的乳娘也有信传来,孙筱毓悄溜溜地传信回开封,连他们如今住在何处都一并写在信中。
    要杀要抓,皆是一句话。
    赵琮不知上辈子的时候赵廷是如何,也不是很看重赵廷,但既然找到了,就要带回来。他下令活抓,邵宜便即刻派人往杭州去。
    赵世碂手痒痒,上辈子亲手杀死了赵廷,这辈子他还是想亲手杀。
    只是赵琮没说让他去,他也就只能老实待着。
    陛下虽许他出福宁殿,却没说许他出宫。原本也说好一同去公主府,偏赵琮近来忙碌,暂时没空出去。
    在没法出宫的日子里,赵世碂还算平和。他只等着易渔家的商船被劫,届时看易渔是如何反应。
    而穆扶在寻访南方的印厂时,在苏州的确寻到一位疑似懂这技术的。那人姓连,是个年过不惑的秀才,屡试不第后放弃再考,专做纸张生意,家中也有印厂,生意倒是做得红红火火。在十里八乡也是有些名气的,就在今年年初,连秀才新出了一批书册,印刷得格外精美,只是量少,因而也卖得十分贵。
    他人只当是这连秀才钱多,家中印厂的技术也更精湛。
    而易渔向来藏私,用他的技术印出来的书也不过是送往宫中,市面上压根没有,所以无人知道还有这种印书的法子。
    穆扶却知道啊!他也是看过用新技术印出来的书的,听闻有奇贵的书卖,立即找上门看了那书,果然如此。却不巧,连秀才虽不考科举,但凡秋闱,也总要去一趟开封,说这是他的愿想,自己考不着,也要看看他人如何考,沾沾书墨气与福气。
    穆扶一听,赶紧将事情安排妥当,回头再往开封赶。
    只要人在开封,这就好找。
    只要找到此人,易渔还有何可用?
    他虽在宫中,没法出去,却知道穆扶的办事能力,赵世碂心中踏实了许多。
    如今,他便是修书,等待消息,以及作画。
    每年赵琮的生辰,为他画幅画,已成习惯。
    他喜好在后苑中作画,倒是又遇到好几回钱月默。钱月默已知陛下打算赐婚孙竹蕴的事儿,虽知是好事,毕竟孙竹蕴是位不错的郎君,也知自己这样的身份根本无资格去感伤,心中却还是很涩。
    又是一天,他们俩在后苑中碰着了。赵世碂想了想,对钱月默道:“淑妃娘子近来似是有心事?”
    这样的话严格说起来,有些暧昧。
    但是赵世碂已知钱月默与赵琮的真正关系,此时的钱月默在赵世碂眼中,就跟赵宗宁差不多。钱月默帮赵琮许多,他又胡乱吃了钱月默很久的醋,此时也有心想补偿,就如赵琮所说。
    钱月默不防他会这般说,原想强装,却还是苦笑道:“没事儿,多谢小郎君关照。”
    赵世碂点头,人家不愿说,他也不好再问。
    他到底是抬脚走了。
    钱月默也能察觉近来与赵世碂之间关系渐好,虽不知为何,到底也是好事。她亲手做了些点心,叫宫女送给陛下与赵世碂,还特地对宫女道:“郎君那处,你小心些,到底有外人在。”
    钱月默很谨慎,自然知道要避嫌。
    宫女应下,高高兴兴地拎着食盒去送吃食。宫女避开人,直接送到赵世碂办差的屋子里,屋中就赵世碂与那位于大人两人。福宁殿常有宫女送吃食来他这儿,也无人在意。赵世碂更是不在意,只是抬头的时候,随口问了句:“怎的从未见过你。”他以为这也是福宁殿的宫女。
    宫女笑道:“婢子是雪琉阁的。”
    “原来是淑妃娘子令你送来的,替我谢过她。”
    “是。”宫女福了礼,转身走了。
    之后宫女又送了几回来,没几天,赵琮便听人说赵世碂与钱月默有私情。
    朝中本就什么性子的官员都有,有些人便把那皇室的面子看得比天还重要。有御史台一个上了年纪格外古板的御史求见陛下,赵琮也见他了,以为他又要举报谁,心中还道他这回改了性,竟然私下与他说。
    谁料御史张口就道魏郡王府十一郎君赵世碂与淑妃钱月默有私情,请陛下明察。
    赵琮简直不知说什么才好。好半晌,他问道:“朕都不知道的事儿,你竟然知道?”
    老御史板正道:“十一郎君在藏书阁中修书,淑妃数次使人给他送吃食,两人还常在后苑私会。”
    这便是钱月默常送吃食去给赵世碂,被同僚们瞧见了呗。赵琮也知道,同僚之间哪有真正和睦的,是有人嫉妒赵世碂,胡乱编排,尽管他知道这位御史不愿说出是谁,还是问了句:“陈大人是听谁所说?你是御史,可从不往后宫中来。”
    老御史当然不把人供出来。
    赵琮轻笑着,暗带警告地说:“陈大人,那些吃食,皆是朕令淑妃准备的。十一郎君是朕的侄儿,更是朕的继承人,朕亲允他住在宫中。淑妃入宫多年,替朕管理后宫,朕也很敬重她。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陛下——”陈御史以为这是陛下包庇。
    “话便至此。往后,这样的话,朕再不想听。陈大人也当守一守这口风,别叫其他人听了去!”
    “臣——”
    赵琮沉声道:“福禄,送陈大人出宫。”
    “是。”
    老御史被福禄给送了出去,赵琮有些沉默。
    本来,赵世碂年纪轻轻便是皇位继承人,肯定有许多人嫉妒他,甚至不满他。这些事在赵琮的预料当中,只是他没想到诽谤居然来得这样可笑,居然拿赵世碂与钱月默说事儿。
    他气了会儿,又笑,他们是不知道赵世碂有多厌恶钱月默,从前没少吃醋。
    笑罢,他叹了口气。从前觉着翰林学士院也好,当这词臣也罢,都是风雅的人居多。却没成想,也不过如此。他将路远叫进来,问道:“你可知道,你们郎君在藏书阁那处与哪个同僚往来最多?”
    路远立即回道:“常与郎君一同出宫办事儿的是李大人,三十多的岁数。与郎君一个屋的是于大人。”
    李大人,赵琮知道,就是惧内的那个,听赵世碂说起来,也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于大人,他不认识,他道:“你去瞧瞧那个于大人是什么来历。”
    “是。”
    赵琮也没太把这事儿太当回事,待入秋,他还是得将赵世碂调到尚书省去,绝不听赵世碂的。他觉着赵世碂这般能力,成日里修书,实在是有些埋没。去了尚书省,衙门在宫外头,也能少些嚼舌根的人。
    赵琮虽不当回事,却也特地抽空亲自去了藏书阁一趟。
    陛下一到,自是人人立即过来行礼,赵世碂跟着行礼,赵琮朝他招手:“过来。”
    赵世碂笑眯眯地走到他身旁,赵琮亲和道:“朕就是过来瞧瞧,哪位是于大人啊?”
    一位年轻郎君出列,低头作揖。
    “这就是于大人啊,好生年轻,将来怕是还要有大作为。”
    其余人等面面相觑,心道这位于大人是哪里来的运道,得陛下这句话啊!难道仅因他跟十一郎君是一个屋子里头办事儿的?
    他们不知,赵琮这是敲打此人呢。赵琮希望这位于大人点到即止,别成日里头只会嫉妒他人,把自己的正经事儿干好。
    赵世碂也不知赵琮是在敲打,他以为赵琮是因于大人与他是一屋的才说了这些话,他还挺高兴。
    赵琮转了一圈就走了,赵世碂去外头送他。
    其余人走到于大人跟前,笑道:“于大人得陛下指点,日后怕是有得高升哪!”
    于大人抬头,脸色有些煞白。
    这于大人其实真不是嫉妒赵世碂。
    他与易渔是同年,两人又同在翰林学士院待过,相处得颇好。前些日子,他与易渔一同吃酒,易渔饮酒过多,醉醺醺地无意中便提及自己进宫时,瞧见那位十一郎君与淑妃娘子举止过密。
    于大人当时赶紧截断易渔的话,生怕他胡说。只是听易渔这么一说,再进宫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在意起此事来。而这些时日,钱月默与赵世碂之间的确很亲密,虽然并不是他们以为的亲密,但看在外人眼中的确有些暧昧。
    于大人看在眼里,心中虽觉得不成体统,却也不敢多说,他是个小心谨慎的性子。他哪里知道,易渔是故意与他说的那些话。后来,易渔又将他叫出去吃酒,还灌醉他,套他的话。于大人喝醉了,便将往日里不敢说的话说出了口。
    这下可好了,他们俩虽独坐角落,身后桌上也是有人的,坐着的人还恰好是那位老御史。
    于大人一无所知,都是易渔刻意为之,所以才有了后头那些事。
    于大人胆小,煞白着脸,也是因陛下的那番“指点”。他不知因自己的话发生了什么,只是怕自己那日喝醉了乱说话。他暗自想到,往后再不去见易渔。
    第175章
    易渔又是如何知晓赵世碂与钱月默来往过密的事儿?
    易渔本就在想法子诋毁赵世碂的声誉, 却也找不着方向。他总不能把妹妹迷晕送到赵世碂家, 他再不择手段,也不忍心利用自己的亲妹妹。
    他这次回开封回得匆忙, 戚娘子的父母根本没东西要他捎回来。
    他当初接任宝应县知县, 早打听到原本的戚知县是戚娘子的父亲, 易渔是时时算计、事事算计的人,一听有这关系, 即刻利用起来。但凡节庆, 不论大小,他都要送礼上门。这些年来, 戚娘子的父母很信任他, 给戚娘子的信件中常夸易渔, 连带着戚娘子也对易渔很信任。
    他往宫中送东西的时候,与之接洽的是戚娘子的贴身宫女。
    戚娘子的贴身宫女只是一般的大宫女,是戚娘子自己提拔上来的,性子与她很相似, 有些过于天真, 跟戚娘子一样, 很信易渔这位当年的状元郎。贴身宫女与易渔接洽的时候,宫女口中提到几句淑妃,语气中满是不屑。易渔借着话头问了几句,宫女冷笑道:“咱们淑妃娘子可不是一般人,人人都赞好的,便是十一郎君也爱与她说话。”
    宫女没甚多余想法, 说过便罢,也不细说,易渔却记到了脑中,是以才有后头那几出。
    找于大人吃酒,叫陈御史听到,都是他刻意为之。


上一章
返回

官家(福宁殿)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