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官家(福宁殿)

第233节

    他立刻就懂了,杜诚揭发郑桥,戴罪立功,免了活罪,但也被革了功名,如今就在陛下亲耕的地方,终日与田地作伴,据闻过得很不错。这会儿,他们找人联络上他,杜诚这样胆小的人,怕是要立刻上报陛下的。
    若是陛下知道,就连杜誉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盐场之事,都出自易渔之手,不仅是易渔要死啊。
    他笑着拱手:“到底是三郎聪慧。”
    赵世碂扯了扯嘴角,算计人的事,有什么高兴的。他如今也就算计算计人了。
    他吩咐好后,起身回宫。
    他一进宫门,就知道赵琮直到午时才散朝的事儿,便是此刻还在崇政殿见大臣,很是心疼。
    赵琮的身子弱成那样,他是知道的,在殿中纹丝不动、保有威严地坐上一个上午,能不难受?他心中想着,赵琮的生辰过去之后,他便求赵琮放他去西南夷一趟吧,理由都是现成的,去抓赵从德回来。
    一直有人往西南方向找寻赵从德,赵世碂的人更是早一步便等在了西南夷,据他们说,的确在广南一带发现了些许赵从德的行踪。只是赵从德当初逃脱,是被人计划好的,对方心思慎密,轻易不露行踪。
    但他知道,赵从德一定会去西南夷。
    他心中这般想着,大步走往崇政殿。
    路上他遇到钱商与黄疏,互相见了礼。钱商还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老狐狸样儿,黄疏倒是跟他聊得来,停下与他攀谈几句才放他走。
    赵世碂走过他们,心中懊恼,今日事多,他忘了问及钱商之事。
    也不知那几位与钱家儿子打交道的人可查探到了什么,这般想,他不由回身再看一眼。哪料钱商也回首看他,并又露出那抹高深莫测的笑。
    他心中一突,不知赵琮私下见他们俩又说了甚么。
    他收回视线,走得更快。
    崇政殿中只有福禄陪着,赵琮正在内室中,赵世碂掀开竹帘进去时,恰好听到赵琮在说:“简单些,无需带那许多,挑重要的即可,也不久待。”
    赵世碂大步走进去,不解问道:“陛下是要出门?”
    赵琮瘫在榻上,抬头看他,眼睛一亮:“回来了?可买到什么?”
    “陛下,你要去何处?”
    赵琮叹气:“朕要去趟太原。”
    第195章 就如必须要缠在一起的,他们俩的命运。
    赵世碂听他说要去太原, 也不问缘由, 立刻道:“好,我陪陛下去。”
    赵琮再叹气:“这回, 要累你在京中待着了。”
    “为何?”
    赵琮烦闷地将手中信递给他看。
    信是杜誉寄来的, 交由亲信快马送到京中。
    信中提及, 完颜良已与姜未搭上关系。前些日子,谢文睿来信, 说完颜良请求来开封当面恭贺大宋皇帝生辰之喜, 这些都是面子上的话,赵琮听过便罢, 自是拒绝。
    他才懒得成日里接待这些人, 况且完颜良要真来, 肯定要打秋风,得带走不少好东西。他赵琮又不是那等钱多了就要往外撒的傻子。
    赵琮一直与谢文睿有联系,知道自耶律钦回辽国后,完颜良这些日子还算老实, 倒是与辽国太后又有过几回摩擦。据谢文睿最近一次的来信所称, 完颜良再度问及何时与大宋签下合约。
    赵琮原本还想再吊吊他的胃口, 好叫他知道老实。
    哪料几日之后的这会儿,杜誉的信就来了。
    完颜良明面上说要来恭贺他的生辰礼,实际上知道他赵琮并不会答应,反而暗地里却打算去太原与姜未会面!
    杜誉有些本事,早就买通了姜未的身边人。即便这身边人说话是五分真、五分假,也有几分参考性。杜誉到底是曾经坐到大宋第一宰相的人, 门生众多。如今尽管被贬,依然还是一府知府,背后又有赵琮支持,他行事依然如当初为相时。
    他得到确切情报,的确从女真有一拨人往太原赶来。
    这拨人走得倒还算光明正大,一路上总要住店吃饭,他们也不避嫌,自称是要越过太原去夏国游历的。
    杜誉不完全相信姜未的亲信,更不相信这些人的片面之词,更何况这群人,虽只着普通服饰,却不是普通人。临近太原,行踪清晰时,杜誉派人试探过,那些人身手十分好。
    杜誉从未见过完颜良,或者说,除了谢文睿等几人,包括赵琮在内,都不知完颜良长得是如何相貌。再叫谢文睿画张画像递来已是来不及,杜誉并不能确认这些人中有完颜良。但试探时,他们隐隐护着中间几人。
    这番话,与姜未身边人的话,倒对上了几分。
    这样的大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他一面给谢文睿传信,一面将信传给赵琮。
    赵世碂看罢信件,皱眉道:“陛下,姜未身边之人,说的话可信度终究不高,并无十分成算能够证明完颜良的确赶往太原。待谢文睿那处来了信再走也不迟。”
    “杜誉此人是十分谨慎的,若是没有几分成算,他不会给朕来这封信。”
    “完颜良与姜未都是狡诈之人,杜誉一人怎能敌得过他们。”赵世碂说完,又道,“再者,后日就是陛下的生辰。”
    赵琮叹了口气,挥退福禄,内室中仅剩他们俩。
    赵琮抬头看他,认真道:“正是因为后日是朕的生辰,所有人都以为朕一定会留在开封,过这第一个瑞庆节,朕才要独辟蹊径。”说罢这些,赵琮再看桌上茶盏,“原本以为姜未能老实,耶律钦与李明纯那处,朕都已打点妥当。谁能想到,隔着大宋与山海,他还想跟女真、高丽串通上?小十一,完颜良这个人,你也说,是狡诈之人。且他不仅狡诈,他还格外聪明。他眼中只有好处,他自然想用最少的付出换回最大的好处,他恨不得咱们大宋内乱。换言之,谁不愿看大宋内乱?”
    “陛下的意思是?”赵世碂似乎听明白了。
    “没错,完颜良只是个契机,朕去太原,为的是姜未,朕不想再忍姜未。朕打算去太原亲自收回姜未的兵权,将姜家带回开封。就是要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才能捏到七寸之处。”
    “但……”赵世碂本想说不至于要皇帝亲自出马,没说完他便已沉默。这事儿还真的只有皇帝亲自出马才成。姜家盘桓太原百年,根基牢固,即便已分去五成兵力,他们底气依旧存在。
    赵琮在开封府不管召唤多少回,他们若不回来,一点法子也没有。
    且姜家比孙家聪明许多,至今一点把柄不露,连个正大光明点的讨伐理由都无。甚至赵琮最初派人去分姜未的兵权时,还有人拿祖宗的规矩来与赵琮说论。
    若是不顾百姓安危,强行派兵去收回姜家权柄,起了战火,伤到的到底是无辜百姓,也是令外头人看笑话。战火这种东西,谁愿意看它起?
    赵琮再道:“朕实在忍耐姜家太久。现在想来,这也是天意,做事,向来求的就是个契机。抓紧了,事儿便就成了。至于完颜良,他要真在太原,就当朕捡了个漏,若不在,也是无碍。”
    赵世碂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赵琮说得都对,但是——
    “陛下独去太原,我如何也放不下心,带我同去。”
    赵琮再叹气:“你当朕不想带你去?但是这一回,朕不想暴露行踪,明日起朕便要开始装病,宫中事务还待你。”再者,“你今日出宫一趟,怕是也知道外头人对你如今颇有误解。这回趁朕不在,你好好打理宫中事务,与百官将关系调好,叫所有人都说你好才是正理。”
    “陛下——我无需这些。”
    “你无需,朕需要。”赵琮摆手,一副这事儿就这么定下的样子,“所幸,太原离开封尚算近,来回十日便够。朕带足人马,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很快便能回来。”
    “完颜良——”
    “谢文睿已接到信,会同时带人往太原赶来,怕是已动身,完颜良即便真在,也不足为惧。趁此机会,朕与他们签了合约,将女真攒在手中,朕也能放心。”
    赵世碂听罢,久久不语。
    赵琮拉拉他的手:“来朕身边坐。”
    赵世碂坐到他身边,赵琮轻声道:“世上总有许多无奈,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朕既身为大宋皇帝,这些事就不得不做。这回,你还得替朕高兴才是,他们甚么心思都有,反而给朕促成这些。担心之类,你心中不必有。谢文睿这几年在军中名声极响,虽说登州之处的兵力无法带到太原,河北东西路那处的军力,他都是能调动的。
    上回耶律钦来大宋,都被吓了个够呛,谢文睿会将他们都带到太原。太原还有杜誉掌控的五成兵力,咱们就有二十五万,他姜未勉强才有十万。到时候还不是束手就擒的份?”
    不说这些还好,一说,赵世碂的脸便青了起来。
    他当年带兵打仗,最知道这些兵力的数量代表什么。二十五万,十万,说起来不过嘴巴张合几次,真要上了战场,谁还管多寡之分,全部杀红了眼。
    “瞧把你给吓的,朕又不是去打仗,朕只是把这些情况分析与你听。无论如何,姜未都拿我没法子。”赵琮也的确不是故意安慰赵世碂,他是真觉得一点儿也不必担心。这次也的确是最好的机会,有极大的可能不废一兵一卒就能拿回姜家全部兵力。
    赵世碂也无话可说。
    赵琮是去干重要的事,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有关国家大事,他自然不能拒绝。
    赵琮留他在开封,也是为了做个幌子。他若是不老实留下,赵琮如何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正是他留在这儿,把幌子做得越实,赵琮才能越安全。
    这些他都知道。
    他是不得不留在开封。
    可就是这份不得不,叫他心中更为憋屈。
    他并非真正十六岁不懂事的少年郎君,知道何为责任。莫说这辈子的赵琮,上辈子的他,那样恶劣的境况之下,即便是刀山火海,哪怕有一丝机会,他也要冲进去抢。
    也是因为一次次地奋不顾身,他最后才成功登基。
    道理他当真都知道。
    只是与赵琮相恋这几个月来,他开始变得“不思进取”。越是这个时候,他越想与赵琮一同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过着悠闲日子。
    除了最早留下的隐瞒,他再也没骗过赵琮,他也不隐藏自己的神色。
    赵琮见他这样憋屈、难受的样子,揽住他的肩膀,轻声宽抚道:“若是顺利,兴许八日之内就能回来。你在这儿乖乖的。”
    “陛下,你办妥此事回来,从宗室中挑几个孩子养吧。”
    “嗯?”赵琮虽早有这般想法,但是他明明在安抚小十一来着,小十一为何突然又提到这事儿。
    “陛下,早些定下继承人,早些封他当太子,也早些让他登基。我们就能早些离开东京城,早些四海为家,东京城中的任何纷纷扰扰,邻国的百般试探与野心,与你我再无一丝关系。这样多好?”
    赵琮这辈子到底已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亲政六年,他不能完全投入这个世界,却又因为责任感生出愈来愈多的想法,叫他愈陷愈深,轻易走不出来。其实他还有许多的抱负理想,也不愿过早退休,不过他听到赵世碂难得用这般依恋的语气,与他说着这些无比依恋的话时,似乎那样真的很好。
    赵世碂没听到他的话,执着问道:“陛下,不好吗?”
    赵琮回过神来。
    “我们去遍所有你想去的地方,再找个少有人烟的地方住下,只有你,也只有我。这样不好吗?”赵世碂再问。
    赵琮点头,应道:“很好,特别好。”
    真的很好,但是他想,他与赵世碂一样,心中都知道,这样的境况是永远不会存在的。
    他是大宋皇帝,他能消失,也能失踪,但他身后庇护着的所有人却会因他的消失与失踪而受到许多牵连。他不能不顾妹妹,甚至不能不顾长久以来陪着他的福禄与染陶。
    赵琮这般想,却不想说出来打击赵世碂。
    他知道,离开十多日,赵世碂自然会想念,这个时候他不介意完全顺着赵世碂说话,他不仅说“好”,还顺着赵世碂的想法说了更多对将来日子的构想,说着说着,他都不由真正心向往之。
    赵世碂本是被赵琮揽着,后来虽看似依然被赵琮揽着,实际他的双臂早就环过赵琮的腰背,紧紧地搂着,一寸不放。
    赵琮被他紧紧抱着,身子反而靠在他身上。
    赵世碂的脑袋窝在赵琮的肩膀中,眼睛半眯,遮住清明的眼神。
    其实,他也知道,赵琮是骗他的,赵琮放不下这一切。放不下这一切倒不是因贪恋,而是因为责任。
    不过尽管如此,能够幻想一番也是好的。
    赵世碂轻声道:“陛下,你去吧,我在福宁殿等你回来。”
    他这样乖,不再反复念叨,赵琮反而觉得莫名有些伤感,却也不知还能说些什么。决定是他做的,他也不得不去。他只能暗暗叹气,再将赵世碂揽得更紧些,两人在内室中待了一个下午。


上一章
返回

官家(福宁殿)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