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官家(福宁殿)

第265节

    赵琮站在门边,看到屋内的地上坐着一人,他的手脚皆被铁链子捆着。
    赵琮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心口,真疼。
    听到门声,赵世碂缓缓回头。
    他坐在地上,与赵琮相望。
    上辈子最窝囊,最肮脏的时刻都没有至此。而他此时就这样现在赵琮面前,赵世碂内心深处自卑极了,被这股自卑激得,他的自负又渐渐浮上来,他用犀利的眼神看着赵琮。
    赵琮走到他面前,突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他们原来也有这样的一天,相对两无语。
    过了半晌,赵琮讷讷道:“你说叫我等你归来。”
    赵琮不解:“不过一个月,为何会如此?”
    赵琮絮絮道:“你长大了,不愿再做小孩子。长大了便要飞。”
    赵琮低头看他,看了许久,才道:“我放你飞。”
    赵世碂抬头看他。
    赵琮蹲下身来,轻柔伸手去摸他满是血污的脸,似在梦中一般轻声道:“七叔父再教你最后一件事,若要骗,就要骗一辈子。若要瞒,更要瞒到天荒地老。否则就别再骗,也别再瞒。”
    赵琮如同看珍宝一般看着他。
    赵世碂身上的驯良早已不见,满身的戾气甚至比刚回开封时更甚。
    赵琮再如哄孩子一般说道:“回到西夏有何打算?可要登基?千万别登基,朕会杀了你。朕会毁了西夏。你跟在朕身边这么久,知道朕说到做到。”
    赵琮用帕子一点一滴地去擦赵世碂脸上的血,柔声叫他:“小十一——多好听的名字啊,小十一。”
    赵琮缓缓起身,扔了手中变脏的帕子,转身朝外,背对他,说道:“今夜,张眷会放你走。吉祥与肖扶,你都带走吧。”
    赵世碂沙哑开口:“为何不杀了我。”
    “是啊,为何呢?”
    “不如杀了我。”
    赵世碂看不到,赵琮背对着他,眼圈却迅速红了。
    他也想杀。
    可是他舍不得。
    他辛辛苦苦养得这样好的孩子,流一滴血都是那样叫他心疼,他怎能忍心去杀。
    他暗暗吸气,用与往常一般的音调说道:“只有这一回,若是下回再落到我手中,朕定会杀了你。”
    顿了顿,赵琮又道:“三郎君,愿我们,山水再无相逢。”
    其中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赵世碂笑。
    赵琮抬脚离去。
    赵世碂想伸手拉他,却被铁链绑得紧紧的。
    铁链发出声响,赵琮稍一犹豫,还是大步走了出去,走到门边时——
    赵世碂低声道:“你会后悔的。”
    赵琮顿了顿,同样低声道:“我后悔的事只有一件,五年前的五月份,我不该在后苑遇见你。”
    说罢,赵琮大步离开。
    赵世碂笑着低头说道:“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你会后悔的。”
    可是赵琮的话还是在他耳边回响。
    如若可以,他也不愿他们是这样的遇见。
    赵世碂是子时走的,赵琮躺在床上,幔帐拉得紧紧的,他却睡不着。
    赵琮面对东华门的方向,他喃喃道:“为什么不能骗我一辈子,为什么也不能瞒我一辈子呢。”
    赵琮告诉大家,赵世碂被他处死了,包括赵宗宁。
    赵宗宁不信。
    赵琮冷静道:“你去问张眷,那夜他亲眼看朕杀了他。”
    赵宗宁尽管还是不信,也无他法。赵世碂这个人似乎从未存在过,忽然就从东京城中消失。
    开始有许多人议论他逼宫造反的事儿,忽然就有一天,禁兵亲自到各大茶楼、酒楼里拿人,只要再提到一个字,都统统被抓进大牢。其中元家茶楼被抓得最多,店小二与掌柜都被一同抓进牢中,曾为京中第一茶楼的元家茶楼渐渐便没落了。
    很快,就没人敢再说这样的事儿。
    闻名天下的十一郎君被处死后,陛下仿佛变了个人。
    从前京中,无论如何言语,官家也不管的。如今,只要有那些爱言皇家事的人,一旦被抓到,轻则二十大板,重则蹲大牢。时间久了,东京城仿佛都安静了不少。
    陛下身子好了之后,便开始处置魏郡王一家。
    老百姓们眼中,这魏郡王一家也不知几辈子修来的这样的衰气。
    先是家中姻亲造反,诛了九族,后头又是府上的世子造反,老子还没造完呢,儿子也跟着反了。
    赵从德被带回京中,且十一郎君事情败露的当天,魏郡王便死了。并非自杀,而是一口气没上来,活活被气死的。
    原本人们以为陛下如今这般狠心,怕是即便是魏郡王家,也要严惩的。
    没料到,陛下仅仅处死了赵从德,其余人等都是贬为庶民,饶了他们一命。而且魏郡王府家的大娘子赵世晴一点儿没受牵连,她的夫君还被提了官职,愈发使人不明白官家的想法。
    不仅是老百姓不明白,赵宗宁也不明白,进宫问他,并道:“哥哥,世晴虽与我交好,但你不必如此的。”
    赵琮笑了笑,没说话。
    他只不过为他记忆中最爱的小十一做些事罢了,魏郡王世子妃、赵世晴、赵世元对小十一都很好,他愿意留他们的命。
    赵从德死得挺惨。
    死的方式倒不惨,就是寻常的砍头,只是他的脑袋被钉在城门上示众一个月。
    那一个月,人人打城门经过都胆颤心惊,来往的人都少了许多。
    就是这件事儿叫大家知道,陛下有些不一样了。
    冬至的时候,赵琮赐婚赵宗宁与孙竹蕴,来年三月成婚,满城欢喜。
    赵琮的身子也终于大好,如常上朝、处理政事。
    开熹五年的最后一日,赵琮在宫中摆宴,叫了所有宗室进来,家中有孩子的都带了过来。宗室们愈发老实,只字不提魏郡王府一家,只可了劲儿地说宝宁公主的婚事,厅中十分热闹。
    赵琮不拘孩童们玩闹,坐在室内,点着炭盆,他也冷,怀中抱个手炉,望着满屋子奔跑的孩童,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赵琮暗想,他是不是已经老了。
    老人才这般喜爱孩童。
    不过日子总算又有了奔头,不管独自一人,还是共坐两人,他总得开始择继承人。他也不知自己这副身子,到底还能撑几年。
    别人不知道,他自己知道,他对“活着”这件事已无太多兴趣。
    他望着嬉闹的孩童,心中已开始暗暗挑。
    热闹间,他看了一眼窗外,正飘小雪。
    新年号早已拟好。
    来年想必是一个好年头。
    同一日,辽国国都上京城内,风雪中,皇宫的正门承天门外缓缓停下三列人。他们都身穿黑金铠甲,骑着高大骏马,拱绕着最前头的人。
    那人坐在马上,倒没有穿铠甲,只是裹了一身黑色大毛披风,看不清长相,脸埋在风帽间。即便如此,也叫人不敢轻易去望。
    因快要过年,城中十分热闹,许多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行人如何进的城,又如何行到皇宫正门前。气势太盛,他们只敢看看,甚至经过时,他们也不敢说话。
    此时这行人就站在正门前,上京城的北城内住着的都是契丹人,他们看着明显与他们不同的打扮,暗自猜测是不是别国派来的使官。只是这使官来得太不是时候,哪有大过年的时候来的。
    辽国国风不如宋宽泛,百姓们不敢靠近皇宫,更不敢轻易言道皇家事,只能远远看着那黑压压一片。
    城楼上的侍卫瞧见门外不同寻常,低头一看这架势,也知不是小人物,赶紧走下来几人询问所为何事。
    百姓们远远地看着其中一匹马上下来一位男子,不知与那些侍卫说了什么,还递给他们一样东西。那几人一怔,似乎想打量那位打头坐高马的人,却又不敢,终究是行了大礼才退回城门内。
    “啧啧,谁呀,堵在承天门门口,侍卫们也不敢赶人?还行这样大的礼?”
    “就算是外国使官,也没这大面子啊。”
    “那位坐在黑马上头的郎君瞧起来十分威武呢!”
    人们只敢轻声议论,承天门外的那些人却依然肃穆。
    穆扶走到领头的马下,拱手轻声道:“三郎,他们怕是要出来迎接您的。”
    马上的人不置可否,风帽下露出半遮的双眼,隔着大雪,黑沉沉地望着依然关闭的承天门。
    他不说话,穆扶也不说话,但穆扶知道,那些人一定会出来。
    辽国太后一点能力也无,朝中官员早就吃够了她的苦,偏偏其余的皇子,身份都不比如今那位小皇帝,能力甚至不如太后。
    除非——
    再来一位身份更高贵的人。
    穆扶再瞄一眼他们郎君,依旧一动不动。
    他暗自叹气,自从离开大宋皇宫后,他们郎君就整日如此,别提笑了,话都少说。
    辽国的许多制度都是效仿的宋,今日是今年的最后一天,宫中也有的热闹,几乎所有上京城的官员都在。
    而如穆扶预料,的确很快便有人出来迎接。
    但穆扶见到来人时,也不禁咋舌,萧太后是将人逼到什么地步,竟然出来了至少一百人!
    厚重的承天门“嗡”地被推开,以上宰相耶律丰为首的一百多人全部走出承天门。
    穆扶拱手:“小人穆扶,见过宰相大人。”
    耶律丰的眼睛一亮:“穆大官!”他原本还有些担忧,但见到穆扶便放了一半的心。穆扶当年是先帝的贴身太监,后来忽然便消失了,其实当时有传言说穆扶是跟着还未册封的辰皇后走了。
    只是先帝听闻此事后,将那些人全部杖杀,到底不是光彩的事儿,之后再无人敢嚼舌头根。辰皇后此人,也似从未出现过一般。


上一章
返回

官家(福宁殿)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