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悍“夫”

第11节

    王田岩张口就吼:“大哥!你怎么管你媳妇的!你怎么就不拦着他!”
    王石井站起来就上前一步,脸庞扭曲地咬牙:“那是你嫂子!我怎么不拦着他,你跟我要银子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你怎么不逼死我!”
    王石井比王田岩高了一个头还多,又是战场上杀过人,死人堆里出来过的。他这气势一开,王田岩当即就腿软地坐在了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别说王田岩,其他人也是心惊肉跳地再说不出半句话。
    王石井吃人般地瞪着王田岩,一字一句地说:“娘我没法子,但云安若有个好歹,我要你跟你媳妇儿偿命!王田岩,我王石井与本家从此恩断义绝。从今往后,我没爹娘,没兄弟姐妹。宗族不容,我哪怕带着妻儿离开秀水村,也绝不让你们欺负我的妻儿!”
    “石井哥!”
    “石井!你别冲动!”
    王石井的话吓坏了除王田岩的四人,也让四人回过了神,王田岩已经吓得尿裤子了。王石井丑开被王杏和孙二江死死抓着的胳膊,走到墙根处,背靠墙根蹲下,浑身冒着生人勿进的黑气。赵元德喘了口气,走过去,说:“这件事我爹和王族长一定会秉公处理的,你别说气话。”
    王书平在,赵元德这话其实是说给王书平听的。不过王石井并不打算顺着他的台阶下,直接道:“这不是气话,是我的心里话。”
    “别瞎说!”孝道为打,不认父母的话怎么能随便说。赵元德拍拍王石井,让他冷静。王书平也走过去,挨着王石井另一边蹲下,说:“这件事确实是婶子他们做的不对,你冷静冷静,消消气,等你家的出来,咱们先回村,这事儿我爹肯定会给你个公道。”
    王石井黑着脸,一点都没把他们的劝说放在心上。若要给公道,早就给了,哪会等到现在。王杏和孙二江也在心里撇嘴。
    这时,一道声音传来:“唉!你!就是你!你媳妇儿居然根本不是来送银钱的,他竟然来找夫子评理!”一直拦着王石井他们的那位看门人跑下楼梯,对着王石井就喊:“他把县令大人和院长都惊动了!你们,你们真是胆大包天!”
    王石井蹭地站起来,跳上台阶,推开那人就冲进了县学。那人在后面喊:“回来!回来!”
    王石井冲进去了,王杏和孙二江一咬牙,也跟着冲了进去。赵元德追上那位看门人,说:“我们都是一个村的,让我们进去吧,我们绝对不会闹事!”
    有那么几个人急匆匆地跑进了院子,看到院子里的架势,他们赶忙停下,全部看向了被圈在中间的一人。
    而泰然处之的邵云安等的就是两位夫子的态度。
    “那晚辈再问,传道,所传之道可会传卑鄙之道?”
    坐着的四人都面色不虞起来。
    “授业,可会授夺人家财之业?”
    不给众人问话的机会,邵云安又砸下:“那解惑,是否解如何逼人致死之惑?”
    还在想着怎么解救邵云安的王石井愣住了,急的抓耳挠腮的王杏、孙二江、赵元德和王书平愣住了。追上来的看门人及时地咽下了出口的喊声。没有人注意到这边的插曲,都关注着那位来“踢馆”的无名之人。
    县令大人冷声:“你既已言明何为师,又何故问此番之言?这是对师,对在座的院长和两位夫子,甚至是对我大燕国所有夫子的侮辱。”
    邵云安直视县令大人,铿锵有力地说:“是,我是已言明何乃为师,可就在这些莘莘学子中,就在院长、两位夫子的课室中,就有那么一位读书人,卑鄙无耻、龌龊至极。任由家人夺人家财,冷眼旁观家人逼迫他们走投无路。他逼迫的甚至是他的亲大哥、亲嫂子、亲子侄!”
    “哗!”
    全场哗然了。县令大人、院长和两位夫子的表情瞬间凝重了起来。围观的学生中,有一人心里咯噔一声,莫名心慌地瞪住了邵云安。邵云安把一直收敛压抑的气势全数放开,厉声大呵:“那人自小熟读圣贤书,满口圣人言。可做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确实自私自利,道貌岸然!而这样的人甚至得到过夫子的夸赞,赞赏其天资聪颖,日后必成大器!”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今日,为了让两位夫子评评理,为了我的夫君能活下去,也为了能问问在场的诸位,孝道是不是就可以不讲慈爱,功名是不是就可以抵消伦常,这家丑我今日就扬了!”
    “我叫邵云安,是邵家村人士。”
    一人的脸色瞬间煞白,后退了一步,撞到了同窗的身上。
    “十四岁那年,一户人家的儿子得了怪病,非说要找一个与之八字相当的人为他冲煞。那户人家找到了我爹娘,用五十两银子买了我的亲事。我乃养子,养父母贪财,不顾我之愿,不顾没有媒妁之言,一句父母之命不可违,让我与那户人家的儿子订了亲。养育之恩,不能不报,纵然不愿,我还是从了父母之命。
    可谁想,两年后,那人考上了童生郎,那户人家就来退亲。我父母自是不愿意,两边相逼,无奈之下,我跳河自尽。”
    “嘶——”不少学生唏嘘,还有人小声问左右知不知是谁。有人缩着肩膀,紧抿着嘴想要偷偷离开,可周围都是人,他根本进退两难。四周坐着的人听到邵云安自杀过,表情更凝重了几分。这样的事情,不是少数,只不过他们也往往无能为力。
    邵云安深吸了一口气,声音哑了几分:“因我差些死了,两边便各退一步。亲还是结,但却不是嫁给那人,而是嫁给那人的大哥。成亲当天,一碗迷药,我被架上花轿。或许是老天也垂怜,我的夫君虽然鳏夫,又有一子一女,却对我极好,两个孩子也极为懂事。这门亲事对我也算是歪打正着。”
    一人隔着人群两眼通红地看着邵云安,全身紧绷。他的眼里不是伤心难过,而是极度的愤恨与自责。而在邵云安说道亲事是歪打正着时,他再也忍不住地就要冲过去,被四个人死死地抓住。
    第16章
    “我今日前来,不是为我,而是为了我的夫君,为了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邵云安的话出人意料,众人都以为他是来为自己讨公道的。
    “我夫君是家中长子,新婚不到两月就离家服徭役,一走就是两年。孝道为大,今日我拼了不孝之命,也要为我夫君,为两个可怜的孩子讨个公道。婆母一拿五十两为幼子买命,却拿不出钱让刚新婚的长子守着怀有身孕的妻子。两年徭役,我夫君一身伤病地回来,可还没两年,又赶上兵役。我朝律法,服徭役一年上者免兵役。我家婆却逼我夫君替二子从军,甚至到衙门谎称我夫君愿意从军,直到衙门派人来把我夫君带走,他才知他的亲娘不忍二子受苦,也不肯多花银子,再次把他推出了家门。
    这一走,又是三年。三年过去,夫君的前妻因无法忍受家婆、弟妹的打骂虐待离家而走,我夫君少了一只眼,毁了一半容。可刚回来没两天,又被家婆逼着成亲,逼着替幼弟收拾残局。我夫君忍无可忍,提出分家后成亲,家婆当着里正和族长的面签下分家契书。可我刚进门才两天,家婆就逼夫君休了我,因为我夫君不肯把我的嫁妆交出去,惹怒了家婆。我夫君为了我,再次写下分家契书,把分家时所得,哪怕是一粒米,一捆柴,也全部交还回去,以此换能与我相守的自由。”
    这话说的邵云安都觉得自己不要脸了。
    “可是,这契书却是无效之物。我夫君净身出户,所住房子也是村里所借,真所谓家徒四壁。无奈之下,我把新婚当日我夫君送我的三块石头拿出来卖,幸得蝶妆阁的掌柜看中,花钱买下。结果被我家婆知道后带着二弟与弟妹就来讨要,直道石头为我夫君分家前之物,必须归本家所有。还要大开宗祠,判我夫君不孝之罪。”
    “我想问问我夫家的这位童生郎。当你的大哥被家人如此对待时,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当你的大嫂被弟弟、弟媳欺辱时,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当你年幼的侄子天未亮就要起床给一家老小做饭时,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当你两三岁的侄女寒冬腊月要给一家老小洗衣时,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当你的侄子侄女吃不饱、穿不暖,而你们有鱼有肉吃时,你读的圣贤书在哪!
    当你把你不要的亲事推给你大哥时,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当你大哥成亲时,你躲在县里与同窗聚会,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当你的家人以你要读书花钱为由,跟你的大哥要活命钱的时候,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当你的家人以你童生郎的身份要挟里正、族长逼迫你大哥净身出户的时候,你读的圣贤书在哪?!!别跟我说你不在家,都不知情!”
    “依我看!你读的圣贤书完全是读到了狗肚子里!不要说什么父母命不可违,不要说什么孝大于天!你五岁读课,八岁上私塾,前后也有十载,难道不知我朝推行孝道,却讲究父母‘慈’,子孙孝?难道不知你大哥受的错待,你的子侄受的欺凌委屈?难道不知把自己不要的亲事退给自己的兄长是为不仁不义,难道不知兄长成亲之日你必须得在场?”
    “你不过一介童生郎,就如此冷眼旁观,无心无肺,无视兄弟之情,放任家人所为,但凡你平时多加劝说,多加约束,以身作则,恭敬兄嫂、善待子侄,何至于你的侄子侄女从小就没了娘,何至于让你大哥对本家寒了心。”
    “你这样的人,若真考中功名为官一方,又岂能善待百姓,为百姓着想?必定是个为官不仁,鱼肉乡里的贪官污吏!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整整十年的时间补救,结果却是变本加厉!本家为何敢如此肆无忌惮,为何敢不顾朝廷律法、不顾契书约定,为何敢逼族长开宗祠,不就是因为你是童生郎,你是他们认定的未来状元?若我朝所有的读书人都如你这般,那我朝还有何希望可言?!”
    “我与你大哥成亲已是第四日,王松枝,我问你,你可认得我?”
    “哗——”
    满场皆惊。王枝松作为今年新进的童生郎,人人认得。邵云安最后这一颗炸弹落下来,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向了慌乱无措的王枝松,他身边的人迅速推开,一瞬间,王枝松的周围就空了。县令大人与院长的脸色始终不虞,两位夫子也是拧眉冷脸,此时,四个人也全部看向了王枝松,院长甚至摇了摇头。
    邵云安几步走到面容惨白,摇摇欲坠的王枝松面前,大声问:“王枝松!我的小叔子,你,可认得我?”
    “我,我……”
    王枝松平时再傲,也不过是个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十五岁少年。平日在村里,人人都捧得;在家中,人人都宠着,这种场面,岂是他能应付得来的。邵云安之前的那些话已经让他慌得六神无主,此刻被邵云安当面质问,他别说应对了,脑袋里早就懵了。
    邵云安这时候看到了王石井,王石井的身高在这里也是鹤立鸡群的。他看到了王石井的表情,那一瞬,他的心在疼。邵云安一步步向王石井走去。县令大人、院长和两位夫子顺着他的动作也注意到了与这里格格不入的几个人,更注意到了那个戴着黑色眼罩,一半脸庞被毁的高大男人。县令大人站了起来,院长和两位夫子也立刻站了起来,所有人都顺着转过身去。
    沿途的人自觉地为邵云安让路,鸦雀无声。邵云安走到王石井的面前,伸手拉住他握得发白的拳头,用力掰开他的指头,握住,然后仰头:“王石井,你爹娘不疼你;你兄弟欺负你;以后,我疼你。青哥儿和妮子,就是你我的孩子。”
    王石井另一只未被握住的手一个用力狠狠抱住了邵云安,声音哑的令人心悸。
    “媳妇儿,我让你受委屈了。”
    放开王石井的手,邵云安两手也大力地拥住他,拥住这个受了太多苦难的男人。此刻的邵云安脑袋里没有任何的杂念,只想就这么抱一抱这个男人。
    “大人,您看这件家务事可能断得?”院子看着那相拥的两个人,也不近唏嘘,遂出声。
    院长一出声,邵云安就挣脱出了王石井的怀抱,拉着王石井的手走了过去。王石井对着县令大人就要下跪行礼,他怕县令大人责罚邵云安。县令伸手拦住了王石井,态度温和地说:“你媳妇为你讨公道,本官却还不知他的名讳。”
    王石井看了眼邵云安,回道:“草民王石井。内子姓邵,名云安。他都是为了曹明,还请大人您不要怪他擅入县学。所有责罚,草民一人承担。”
    县令大人摆了下手,淡淡一笑:“这里是县学,要不要责罚需问院长。”
    岑院长捋捋胡子,也是淡淡一笑:“邵小哥有情有义,本也不是擅闯而入,可是?”他又看向陈、关两位夫子。关夫子不答话,最初本也不是找他的。陈夫子谦逊地说:“我倒是希望能多有几位像邵小哥这样的人‘擅入’县学。今日所闻,如醍醐灌顶,实乃鄙人之幸。”
    关夫子点头附和:“确是。”
    岑院长呵呵一笑,对王石井道:“你能有这样的媳妇,可要好好珍待。”王石井担心不已的事情就被三人这么轻轻地带过去了。
    紧接着,岑院长面容一凛,问王石井:“你媳妇所言是否属实?”
    王石井没有直接回答,只道:“对本家,我无愧于心。分家契书上已写明,我净身出户,与本家再无相关,本家荣辱与我也再无干系。契书一式三份,由里正、本家与我各留一份。如今,晚辈只想能安安生生地跟云安过日子,养大两个孩子。石头乃我赠与云安,所得也归云安所有。”
    王石井身为人子、人兄,若直接说爹娘和弟弟的不是,那就算他有理,也容易令人心生反感。这读书人的心理就是这么的微妙。他这样回答,不禁让人相信了邵云安没说假话,也博得了诸人的同情。
    岑院长看向县令:“这件家务事,老朽倒以为大人您可以断得。”
    陈夫子也马上说:“这件家务事,还真得大人您来断。王家长子之事,已事关我朝律法。”
    县令大人点了点头,重新坐下,一手轻轻拍了下身边的石桌,开口:“那本官就在这里评断王家这件家务事了。”
    所有人都立刻站好,就是岑院长和两位夫子都站了起来。这里不是朝堂,不用下跪听判,但该有的规矩必须要有。
    县令大人道:“按我朝律法,服徭役一年上者,免兵役;若家中有男丁需服兵役,可不替。令,契书签订之日起,即有约束只效力,违者少则五十大板,重则入监一至三载。王石井服徭役两年,无需服兵役,且不可被逼服兵役。王家家母上欺瞒衙门,下强迫长子替次子服役,已犯了律法。念其母为老者,可不罚,但被替者需受罚,罚流放五百里,三年。
    另,王家家母与王家二子、二媳在契书签订之后上门讨要钱财,属违背契约之法。我朝并无律法规定未分家子女所有财产都归公用,王石井所得石头当归其所有。王家家母与王家二子、二媳讨要钱财一犯契约之法,二犯强抢之罪,两罪并罚,王家家母、王家二子与二媳各五十大板,入监一年;念王家家母属老者,其五十大板与一年入监由王家二子与二媳分领。
    王石井被逼服兵役时,王枝松当属年少,可不罚。王家家母违背契约之法,王松枝并不在场,当其不知者不罪,可不罚。”
    摇摇欲坠的王枝松顿时在心里松了口气,立刻上前几步跪下:“谢大人。”
    县令大人却没让王枝松起来,继续道:“王枝松,本官今日不罚你。但你身为读书人,却没有做到一个读书人应有的礼仪孝悌,你母蛮横,你不加约束,这不是孝,而是不孝!你兄受欺,你嫂受辱,你子侄受难,你的冷眼旁观更是不配你读书人的身份,愧对教授你学识的夫子,是为失悌。就如你这位大嫂所言,你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若天下的学子都如你这般,我大燕国危矣!”
    王枝松的身体摇晃了几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念你年少,罚你回家反省,重读圣贤书,重学礼仪孝悌之道。如你一年之内有所改变,可重回县学读书;若你仍不知悔改,你就到别处读书去吧。”县令大人看向岑院长,“院长以为如何?”
    岑院长点点头:“我这里不收德行有违之人。我也不允许从我这里走出去的学子有人落了我大燕国读书人的名声和脸面。”
    “大人!院长!”王枝松怕了,是真怕了,眼泪唰地就出来了,“我不知情,我真的不知情,那些,那些都是我娘和我二哥、二嫂做的!不知情!”
    王枝松不辩驳还好,一辩驳更加令人鄙夷。读书人最看重的名声、脸面说白了就是自己的德行。且不管内里如何,这明面上一定要做到滴水不漏,不能留人以口实。王枝松把过错都推到母亲和兄嫂身上,更是令人不齿,也更坐实了邵云安对他的那些指责。县令摇了摇头,满是对王枝松的失望,岑院长的面色也极为不好,硬声说:“你回去罢。”
    “院长!”王枝松还想求情,一人先他一步跪了下来。县令与院长还有围观的其他人都面露疑惑。
    王石井给县令磕了一个头,说:“大人,身为人子、人兄,对父母,我无愧于心,对兄弟,我仁至义尽。如今我活着回来,服役之事便此作罢,也算是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还了兄弟的手足之情。内子所来,为的,不是有人因此受罚,只为能让家母、兄弟承认契书,今后各自过活,再无瓜葛。草民恳请大人收回责罚,权当草民再尽最后一次孝,再尽一次义。”
    说罢,王石井又给县令大人磕了个头。县令让王石井起来,看向邵云安。邵云安没有下跪,躬身道:“我也只求日后双方如契书所写,桥归桥,路归路,再无瓜葛。”
    “桥归桥,路归路……”县令沉吟,略略点头,看了眼目露希望的王枝松,说“你二人有情有义 ,本官却不能以情谊断案。律法严明,本官身为永修县的父母官,如此判罚并不是单为你二人伸冤,更是要为永修县的百姓们以正律法之严。若本官明知有违者,却视而不见,那日后 ,本官又如何替别人伸冤,如何管治这一县上下。”
    王枝松的身体又哆嗦起来。岑院长出声:“大人,此案涉及家母、兄弟,若要深究,还涉及王氏一族及秀水村的里正,其人皆明知此事却瞒而不报,按律都要受罚。律法严明,大人应秉公处理,但他二人总归脱离不了宗族与秀水村。若按大人所判,怕他二人回去后也难过平静。事已过三载,他二人又不愿再追究,大人不若从人情所出,从轻发落,也免得他二人受了冤屈,却仍要受人情宗法所苦。”
    县令大人状似深思地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县令点了点头,王枝松的脸上再次露出满怀希望的忐忑。县令做出最终判罚:“这事本官不能不罚,但你二人求情,岑院长所言也确有道理,那本官折中来判。你弟与弟媳,免流放,改入监五月,并各五十大板,含代母受过、为你王氏宗族上下受过,此罚不可再免,你二人也不必求情了。”
    县令最后一句话表明这件事到底为止,王石井抿了抿嘴,躬身:“谢大人。”
    邵云安也行礼:“谢大人。”
    县令直观判罚,王枝松就要岑院长出面了。岑院长接着说:“王枝松,念你年幼,大人免你责罚,但你的德行却有违你童生郎的身份。你并无分家,你大哥一事你却推到你父母兄嫂身上,实乃令人寒心。你大哥为你求情,我便免你一年思过,你回家思过三月再行入学,但若日后的的德行仍如这般,累你兄嫂不得不再请夫子评断家务之事,那你就自行去罢。还望你日后能约束家人所为,不要堕了你童生郎的名头。”
    “谢大人!谢院长!”王枝松磕头谢恩,低垂的眼里却是恨死了王石井和邵云安。
    县令和岑院长却在王枝松没看到时又是摇头。这王枝松到最后都没谢谢自己的兄嫂,此人人品已可见一斑。再想到王家人之品行,王枝松读书多年不仅没能规劝家人反而放任自流,此人心中恐怕只会怨怼。大燕国读书人相对甚少,但对县令及县学的一院之长来说,这样的读书人不要也罢。
    县令和岑院长的心思两位夫子看得通透,在场有点心思的学生也看得明白,但没有人回去提点王枝松。反倒都对邵云安分外好奇。明明是一个泥腿子,农家子,怎会说出那一番番连他们都闻所未闻的惊人之语。
    第17章
    天色已晚,这件事的解决比邵云安预计的要顺利得多,影响也大得多。在岑院长宣布对王枝松的出发后,邵云安便想着离开了。县令看看天色,命随行而来的人去押解王田岩与郭招弟,同时前往秀水村宣布判罚。这个时候,赵元德身为里正之子,王书平身为王氏族长之子,连忙上前请罪。
    县令虽未提及是否深究里正和王氏一族之罪,但王书平和赵元德却还是吓出一声冷汗。县令对两人还算客气,只说让两人回去后告知各自父亲,身为里正与族长,人情固然要顾及,但不能违背理法。总之,也是敲打了一番。邵云安在一旁听得心中暗暗惊讶,这县令似乎有点偏袒他们?不然以他和王石井的身份,县令肯出面管这件事就已是难得了,可这言辞之中不仅多番相助,又借着赵元德和王书平警告了里正和族长,这也太尽心了。
    邵云安心里立刻有了计较。在王书平和赵元德表示王田岩就在县学外,县令派人去抓之后,邵云安上前一步,躬身:“大人,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县令似乎对邵云安的自称并不介意,道:“你说。”


上一章
返回

悍“夫”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