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16节

    方天林点了点头。
    得到媳妇肯定的答复后,沈家河蹲下身体,肃着一张脸仔细查看这一畦地。他倒是要看看,这里到底有什么那么吸引人,能让媳妇一天跑好几次。
    只是刚看了一会,沈家河便满脑门疑问:“媳妇,这种的是小白菜?”
    “嗯。”
    “撒这么密集做什么?菜园子里差不多都种满了,到时候没地方移苗,岂不是长不大?”沈家河很是不解。
    “过几天就拔了吃。”方天林低头看得细致,三块地里的小白菜都发了芽,可惜他没能整天守着,错过了它们发芽的时间,也不知道它们是同一时间发芽,还是有个先后顺序,只能再继续观察。他相信,只要空间水有作用,那刻意留心,时日一长,定然能看出区别。就如同沈家人长期饮用空间水之后,身上那些细微变化,他也能瞧出来一样。
    沈家河:“……”
    这么浪费的事情发生在媳妇身上,沈家河竟然没觉得哪里不对,他相信媳妇这么做定然有他的道理,爹都没有意见,他更不会反对,只要媳妇高兴就好。
    这一畦地里,只有小白菜是成片撒的种子,其他都是一个坑埋两三粒种子,除去小白菜之外,所有种子加在一起拢共都没多少。如今只有小白菜发了芽,实在是没什么看头,也就方天林这般将其当试验地观察做记录的,才会不厌其烦,一天几趟地跑。
    现在这个时候,能吃的菜还不是很多,需要人挖野菜来填充空缺。农户人家一般都是自给自足,往往大部分蔬菜上市时怎么吃都吃不完,其他时候又没几样菜可吃。不像现代那会,只要有钱,想吃什么都能买到。
    见已经错过发芽时间,方天林便没打算在菜地里逗留,他起身对沈家河说道:“今年不去镇上做工?”
    “嗯,爹说了今年雨水少,若小麦灌浆期还不见下雨,就要靠人工挑水浇灌,很耗体力。我们去镇里干不了多长时间不说,刚劳累了一阵子,回来紧接着又要下死力,怕我们吃不消,索性不叫我们去。反正现在家里人人都能进山弄点野味,甭管多少,赚的钱不会比去镇上找活干少太多,爹就让我们歇一阵。”沈家河满眼尽是笑意。他也不怎么想去镇上,家里有三个孩子,要是他不在,光媳妇一个人照看太累,可别一去几十天,回来孩子们都不认识他了。
    “挑水浇地?”一听到这个,方天林立刻攒起眉头。这可不是浇菜,这边粮食产量没有南边高,人均拥有的田地自然比南方多,靠纯人工灌溉,这工程貌似有点大,光想想就让他望而却步。方天林寻思了一会,说道,“要不叫爹去定做一辆板车,人能拉的那种,再打制一些带盖深木桶?”
    沈家河微垂着脑袋沉思半晌,觉得自家媳妇说得在理,这样一趟就能拉上好几人份,能省事不少。就是板车也不便宜呢,没有个几两银子恐怕不会有哪个匠人肯接,这事他做不了主,一回到前院,便进上房找沈老爹商量。
    当天下午,沈老爹就拿着一袋钱出门,去村里找人打制双轮板车。
    方天林回到房里,见孩子们还在睡觉,便放任自己沉浸在刚才的思绪中。这里夏天多雨,但都很集中,不出一个月就能将一年的雨水都差不多倾泄完。要是雨季中降水不足,不说田地,就连河流水量也会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到了那时,恐怕连挑水浇地这一目标都无法实现,这也意味着旱情的到来。
    方天林有些不甘,他明明有着偌大的水空间在,却偏偏不能将空间水光明正大拿出来用,这实在是让他遗憾不已。要是空间水能以泉眼的方式出现就好了,那样便谁也找不出破绽。
    刚这么想,水空间便呈现在方天林面前,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孤零零悬在半空的泉眼。方天林登时瞪大了双眼,他拥有水空间已经有好些年,他怎么不知道水空间还有这一项功能?
    方天林仔细感受着突然冒出来的泉眼,心神一触及,当即便明白这个泉眼的用法。只是泉眼是有了,怎么将这个“泉眼”合理地挖出来,却又成了一个难题。
    广延村本来有两口吃水井,最早的那口因着挖得不够深,水质逐渐变坏,早几年已经不能用。唯一还能用的那口水井,水质比起空间水也要差上一截。他要是用锄头随意刨两下,便挖出一汪水质甘甜的泉水,这有点太过儿戏。尽管他真若这么做,也没人会疑心他,但总归敷衍过了头,很可能被人津津乐道许久,将他和沈家推到风口浪尖,显然过于抢眼,不可取。
    一时想不出好的由头,方天林便也不钻这个牛角尖,暂时将此事搁一边。现在还不到如此缺水的地步,他有的是时间想办法。
    水空间虽然一眼望去看不到边,好似是一个整体,实则空间水分内外两层,被一层无形的障壁隔开。方天林日常取用的都是莲台边——即内层空间水。
    内层空间水功效都这么小,可想而知,水域更为宽广的外层空间水效果只会更加微乎其微。
    悬于半空的泉眼,无论是出水量,还是所出泉水种类,全由方天林控制,这倒是挺方便。可惜,以他现在的体质,一天能往外拿百来吨空间水就是极限。以这样的出水速度,要灌满深一米的一亩地池塘,至少得要个六七天。用来救急还行,靠这点水量灌溉全村所有田地,那只是杯水车薪,压根不抵事。
    更何况,方天林不会蠢到真这么做,他还要留出足够力气干活,进山打猎,在不妨碍日常活动的情况下,能折半就不错了,不能奢求更多。
    正因为如此,方天林才这么有耐心去折腾那块从沈老爹那里要过来的试验地。要是他的想法能成行,那以后作物亩产量就会连年提升,然后优良品种从广延村不断向外扩散。等到辐射到一定程度,即便碰上天灾,有着先前几年的积累,靖朝百姓日子也会好过许多,没准逃荒的情况都不会出现。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即便是内层空间水功效也很不明显,想要就此被人盯上也不容易。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方天林的猜测,他想得再好,也需要实际效果来检验。要是他所料不对,那他只能将空间水当日常饮用水来对待,至少人喝了有好处,这是实打实经过他自身尝试的。
    思维一发散,便怎么也收不回来,方天林从人联想到动物。沈家养了十来只鸡和一头猪,因着三胞胎之故,又多了两只正在产奶的羊。
    猪只养一头,这跟猪的大胃口有关。沈家劳力是多,但农家事杂,不可能分出几个人手专门去打猪草。麦麸在粮食不够的情况下,也会掺入食物中作为人的入口之物,不能都给猪享用。况且沈家还没到能餐餐吃纯面食的地步,麸皮不是什么时候都有,靠着泔水蕃薯藤之类,也仅能养活一头猪,再养一头,就要往里添一些粮食。
    若只是这样,农家劳力不值钱,费点力气,有的是人愿意养。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养猪不是没有成本,光买小猪仔就要花费两三百文,而猪一旦得病,有救还好说,病死了那真是一年的辛苦都打了水漂不说,还要赔进去几百文。
    少养点,得病几率不高,损失也不会太大,况且也不是年年都那么倒霉,一般农家人尚能负担。养多了,出状况的几率大增,成本也随之猛涨,弄不好就是血本无归,没有几家农户能承受得起这么大的损失。
    猪还不一定家家都能养得起,鸡倒是几乎每家都有。养猪时面临的情况,在鸡身上也有。只是鸡食量小,又会自己找食吃,食物方面倒是没有猪那么紧张,但鸡病死的概率可比猪要高多了。特别是鸡仔时期,一群二三十只小鸡,最终能长大的能有一半多就不错。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算没有别的优养方法,其中的赚头也不小,还一点都不打眼。
    想到此,方天林立刻来了精神。他倒是没有遗憾以前没想到这点,若不是机缘巧合在广延村安顿下来,他也就没机会接触到家禽家畜,更不会深入了解作物,哪里会联想到这些?能试着用空间水对植物进行浇灌,观察其生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方天林把家底翻出来,盘算一番,有近二十两。其中一半多是在苍临县城时所赚,其余则是之前那场野兔异动中所得。
    当晚,方天林便将他的想法告知给沈家河。
    “你要养鸡?”沈家河有些诧异,委婉地劝道,“媳妇,这事可不简单,没有好手艺怕是养不好。有这个能力一次将二三十只鸡养到能卖钱的,全村都没有几个,更不要说,你还想养百来只。”
    这点,方天林也承认。广延村是个大村,人口过千,饶是如此,能把家禽家畜成规模养的,从村头走到村尾,也找不出几家。这些人就指着这门技艺,才慢慢过上比大多数村民都要好的生活,自是把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想向他们讨教,那纯属缺心眼,自讨没趣。
    方天林也没指望于此,他就是想看看空间水的其他用处。人长年累月饮用空间水都能强身健体,抵抗力增强,没道理放在动物身上便不管用。可以这么说,他对空间水信心十足。
    “小鸡崽不贵,一百只最多花个两三百文,若自己孵还能更便宜,就算被我养死了大半,剩下那些也足够回本。”方天林笑着解释。
    沈家河一想也是,平常见媳妇也没个爱好,闲了也就对逗弄孩子感兴趣,一年多来,这还是他第一次提出要求,沈家河也不好把话说死,没准媳妇还真有这个天赋呢?
    沈家没有分家,这事有些个麻烦,沈家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公私兼顾的方法,干脆不想了,直接找爹娘去商谈此事,不管他们怎么决定,他都没有意见。见媳妇也认同他的想法,沈家河走路都轻飘飘的,不知怎么就飘进了上房。
    “养鸡?你媳妇有时间照顾?”沈老爹也是满脑门子官司,没想明白老三媳妇怎么突然就对养鸡起了兴趣。
    “嗯。”
    “行,想养就养,只是不能和家里的鸡混在一块,免得所有鸡都一并被祸害,也不能耽误家里的活。至于分钱的事,还是按照以往那样来。”沈老爹考虑半响,继续说道,“菜园子最里头还有间空屋子,就养在那里,那屋子多年不用,破烂不堪,你们自己用茅草修一下,当个鸡圈应该没问题。”
    “哎,成,我这就告诉媳妇去。”
    沈家河乐颠颠步出上房门,看得沈老爹和张婆子直摇头。这个三儿子真是把一颗心都放在三媳妇身上,希望三媳妇别让他们失望。
    “老头子,三媳妇这么做可是开了先河,这跟他进山打猎不同,我怕老大媳妇他们也有样学样。”张婆子眉头微蹙。
    “随他们吧,养鸡哪那么容易,你去年养的那些,不是死了好多?老大媳妇他们就是想养,也只会养个十来只下蛋吃。要是谁真有那个魄力,后院那排原先打算起房子的空地就每家分一点,让他们自己折腾去。”沈老爹脸上挂着笑意,“我俩年纪也不小了,你呀,别老是操心这些。咱家四个儿子,四个儿媳,都不是那等掐尖要强之人,也不会因为这个多拿了点,那个少做了点,就死盯着这些地方不放,闹得家里鸡犬不宁。”
    沈老爹没说的是,他明白谁出力越大,落到小家上的好处就越多,但真说起来,其实也越是吃亏。因为出力越多,意味着交公的也更多。只是,这却是没办法的事,他必须这么做,不然,这跟分家有什么区别?
    现在沈家还很安定,没有出现分家的苗头,沈老爹自是当什么都没看到,只私底下尽量多给老三媳妇这个赚钱主力一些方便。这点,张婆子也同意。明面上他们却是不好过多照拂,得秉持一碗水端平的原则。
    “老头子,你说三媳妇这事能成吗?”张婆子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养鸡要有这么容易,还不家家户户早就大规模养上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说不定还真能成。”说到这里,沈老爹哈哈大笑起来,他自己都要被自己说服了,也不知从哪里得出这个莫名其妙的结论。笑过后,他接着说道,“估计三媳妇要养鸡的事马上就会传开,你现在就去跟老大媳妇他们说,省得他们还要在心里犹豫半天才能开口。”
    “行,我这就去办。”张婆子脸上忧心不再。家里钱多了,她也不是非要把持那点家底不肯放。要是谁能像三媳妇那样,月月都有大笔铜钱入公帐,她倒是乐意什么都不管,只在家里带孙子,还每天都给他们提供好吃好喝。
    说起这个,沈家近段日子伙食已经改善不少,尽管还是以杂粮面为主,却不像以往农闲那般,多半时候都是吃面疙瘩汤。现在除了早饭之外,基本一天两顿都是面饼子馒头之类干食,还十天半月就能吃到肉。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制成各种肉干的野味,只偶尔才会去肉铺子里割猪肉吃。
    沈家生活水平可谓是直线上升,比起村中那些富户虽还有不少差距,可比起上等庄户人家,却已经不差多少。
    得知这一消息的沈家各房媳妇,当晚便和自家男人商谈这事,第二天各自都行动起来。
    方天林反而落后一步。他要养的规模有点大,得先把那间破烂屋子收拾出来,才能有地方安置那么一堆小鸡崽,养房间里这种事,他是坚决不会干的。先不说屋里有三个娃,光方天林自己都不想睡房内出现异味。养小孩那是心甘情愿,养鸡完全不予以考虑。
    沈家海他们搭好各自鸡窝后,都过去帮自家兄弟的忙。不出两天,沈家河家的鸡舍便收拾妥当。
    方天林喂过鸡,只是他干这活的次数极少,对于如何挑鸡崽至今还是一头雾水。这事难不倒他,叫上柳橙一起去,让他在一边参详,便出不了大错。
    广延村是大,但要一天内就凑齐一百只小鸡崽那也不可能。方天林并不着急,把能买到的都先买了,不足数的,就到那些正在孵小鸡的家里预定。在村里买,比去镇上要便宜一些,还省事,方天林不介意多等上几天。
    等到他将一百只小鸡都凑齐时,时间已过去了七八天,方天林种下的小白菜已经密密麻麻长了一片。他每天都有观察,在他的火眼金睛下,只要肉眼能分辨的差距,他都没有错过一丝。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方天林预想的没错,用空间水浇灌的那一小片小白菜长势最为喜人,其次便是种子用空间水浸泡过的中间那块,最后自是半点空间水都没沾的那些。三块地的小白菜差距不大,也就方天林天天观察,还用尺子量才能发现这一丝差别。
    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方天林嘴角微弯,眼尾上翘,哼着不知名小曲,心情极为愉悦地开始间苗。当然,这些间出来的小苗苗们唯一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饭桌。菜园子里目前空地不多,没那么多地方用来种小白菜。
    第29章
    今天轮到姚大嫂做饭,她看着方天林手中那一把小嫩苗,眼角不由抽搐了几下,不是很确定地问道:“这些用来做菜?”
    “嗯。”
    姚大嫂没话说了,这个三弟妹举动常不按牌理来,却时常能收到奇效。她接过这把嫩得能掐出水来的小白菜苗,眼里尽是心疼,这要等长成了再吃,岂不是能吃好多餐?这么小就祸害了,实在是可惜。偏偏公爹发话了,那一畦菜地由三弟妹自个折腾,她这个做嫂子的,也不好随便帮他拿主意。
    现在离大部分蔬菜上市还有些日子,沈家人吃的菜中,野菜占据了不小一部分。平日里他们能吃到菜苗的机会极少,这次倒也算是托了方天林的福。姚大嫂下了点心思,油盐都放足了,她倒是想瞧瞧,这种菜苗味道到底能好到哪去。
    结果,一盘素炒小白菜和一盆小白菜汤最先见底。
    吃完后,今年已经六岁的沈麦跑到方天林面前,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问道:“三婶,什么时候才能再吃到小白菜苗?”
    “还有很多,晚上就可以。”方天林语调轻快。完全由空间水浇灌的小白菜,味道比普通的是要好上一些,但也不会超出太多,以至于一吃就让人觉得异常。沈家人之所以会这么大反应,功劳并不全在空间水上。农家哪会去掐菜苗吃?小嫩苗自是比成熟的味道要好,再加上姚大嫂格外费了心思,三方面一相加,味道自然就将其他的菜色给比了下去。
    在场众人都听到了方天林和沈麦这一大一小的对话,皆沉默不语。这事搁在农家还真是奢侈,换做一年前,谁要是敢这么干,只被两老削上一顿都算好的。如今吗,这不是日子好过了,浪费一点也不是不可以,就当是犒劳大家好了。两老看着吃得欢快的儿孙,都差不多如此想到。
    这还真应了一句,世事变幻无常。很多时候,人们绝想不到以后会过上怎样的日子。
    沈家后院大部分地方都是菜园子,为了不让鸡祸害蔬菜,养鸡的地方和菜园子各围了一圈篱笆。现在鸡变多了,活动空间顿时变得狭窄起来。
    好在农家鸡都是放养,很少看到圈养的,沈家也是如此,倒是不用担心这点。
    为了方便进出,沈家在后院墙上开了一扇小门。清晨鸡从这里放出去,黄昏时分再将它们赶回鸡窝,周而复始,也不用人特意看顾,很少有丢鸡的时候。但那是鸡少时候的情况,这要是养上百来只,有没有人眼红手痒,那就不好说了。
    还好,现在都是小鸡崽,不用放出去,方天林暂时用不着操心这个。当然,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他的想法真要是能成,那以后肯定得扩大规模,养在家里显然不合适。若是不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会果断放弃。
    方天林以前没养过鸡,来到广延村后才学了一些。他除了知道养任何牲畜都要消毒、勤打扫之外,还没有其他人知道的多,只能仰仗空间水的功效,至于到底能不能成,他也不敢拍着胸脯百分百保证。
    鸡一多,便容易有病害。家里有三胞胎在,方天林怕传染给儿子们,每回打扫完鸡舍,都会清理一遍身体,衣裳也拿去埠头浆洗干净。什么都不比自己孩子重要,一切都要为他们让道。其实,他不洗也不行。孩子们嗅觉灵敏,只要他身上带着异味,就会被自家孩子集体嫌弃,就连一向对什么事都很无所谓的大儿子都不怎么愿意让他碰。
    现在农活不多,沈家河一下子清闲下来。编草鞋藤筐之类费时还赚不了几个钱,他就常将清理鸡舍等活给揽过去。
    方天林没有拒绝,他觉得这样挺好,两人各自分担一些,知道心疼对方,这份感情才会更加长久牢固。若只有一方付出,这样的关系太过脆弱,不是方天林愿意看到的。他既不想沈家河累着,也不希望看到他跟个老爷似的,连洗脚水都得他端好。
    别的沈家河都能适应,就是媳妇特爱干净这点,让他有些纠结。他家可是沈家的用水大户,几乎每天都得去沙河挑水,也就现在有了板车,才轻松一些。要是搁在之前,这么个用水法,光挑水都得费去好些时间。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好处,沈家河每天干干净净的,整个人都清爽许多。尝过甜头后,他只有赞同的份,哪里还会反对?
    以前方天林还会顾忌一二,毕竟去沙河挑水,那也是个体力活,自从沈家有了双轮板车后,他便放开手脚。
    沈家这么大动静,自是引起村民注意,不出两天,便传得几乎人尽皆知。成规模养牲畜很难这一念头早就深入人心,但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家的想法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凑热闹看笑话的态度和人闲扯淡,却也有部分人赞同支持。他们养不好,未必旁人就养不成,只是这部分人心里也明白,要养好真心不是那么容易。
    温三婶知晓后,当即就找上了张婆子:“二嫂,怎么突然想起要养这么多鸡?”
    养鸡这事说起来简单,数量少,可以说连本钱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数量上去了,光靠它们自己找食那肯定不够,要想养得壮实,尽快达到能出栏的目的,还必须得喂食一些粮食。如此一来,鸡要是死的数量多了,可能连回本都难。要不是这样,谁家会不去尝试?
    张婆子当然不会把事实真相就这么说出来,她随意想了个由头笑着说道:“今年雨水不足,地里收成还不定怎样,我想着媳妇们活虽多,到底还总有不少空闲的时候,就说了让他们每人养上一些鸡,到时候除了交公一部分外,其他都归他们。这不,大家兴致都被提起来。只是我也没想到,三媳妇竟然会来这么一出,一口气就养了百来只。”
    温三婶一听,也起了心思,随即又否定了这个方案。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一打开这个口子,家里媳妇们便会各自起私心,这心就不齐了,没法再过到一起,为了这么点小利而忽略可能造成的坏影响不值当。
    温三婶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婆子一说,张婆子倒是想得开:“这心还能不能齐,这还真不好说。不过,我和老头子年纪也不小了,真要是再过不到一起,那就索性找个机会分家。”
    温三婶一惊:“你真这么想?”
    “嗯。能过几年是几年,分家以后出徭役会很吃亏。”张婆子倒是想一辈子都这么过下去,但她也清楚这不可能,纵使儿子媳妇各个都没分家的心思,她和老头子也会开这个口。
    要是儿子媳妇们都当阿公阿婆了,还在他们手下讨生活,这光他们看着就心酸。要是他们命好,活到七老八十,那儿子岂不是连当家做主的机会都没有?这一辈子活得就有些亏了,她又不是后娘,哪能这么对待自个儿子。
    从二嫂家出来后,温三婶也开始想分家的事,只是她比张婆子年轻几岁,分家压根不在她的考虑之中,这个念头刚起,便被她甩出脑海。这事还早,等以后再说。
    确定空间水对植物有微弱作用后,方天林扩大了种植规模。他从家里找出一些破烂的盆盆罐罐,在廊檐靠墙处跟种花一般摆了一大排。
    这事还真是新鲜,种花卖的恰巧广延村就有一家,但将粮食蔬菜当花种的,村民还是头一回见到。农家里走门串户的人很多,沈家又不是那等很不好说话的人家,见天都有人上门,每一个人初见时,都要问起此事,沈家人回答得嘴都酸了。
    这么件小事,又被村民当作一个聊天的谈资,在村里传了一段时间。


上一章
返回

当攻穿成农家媳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