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121节

    “松儿带着满街跑呢!”说起儿子,沈家河脸上笑容更甚,“对了,忘了跟你说了,梅儿成亲日子已经定好,就在年底。松儿现在正在议亲,因媳妇是要娶回家,大哥大嫂让我问问你的意见,要是不成,就换一家。”
    “找的什么人家?”方天林一听来了兴致。
    “松儿议亲对象是袁成安袁老爷的嫡出大女儿,梅儿找的是谷中一个小伙子,家中除了一个年迈的爷爷之外,再无亲人。”
    “袁家?”方天林沉吟半晌,问道,“大哥大嫂有说什么吗?”
    “事情还没有定下来,不过大嫂曾去打听过,好像还见过袁家大姑娘一面,对其印象挺好。袁大姑娘母亲早逝,继母对她还算不错,但到底不如亲娘,袁老爷想拿她跟沈家联姻加深关系,并不难理解。”沈家河停顿片刻,接着说道,“大哥大嫂的意思是,要是你不反对,松儿就在星火村居住,成亲也在这里。”
    “松儿怎么想?”这种事情马虎不得,不过靖朝不比现代,只要沈松心里头没人,对这事也不抵触的话,这事倒也不是不能成。
    “松儿没意见,只是我觉着吧,这么做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两人共同话题会很少,而且是越往后,越麻烦。松儿虽说以前没进过学,但经过几个月先生私下教导后,见识早已今非昔比,而袁家大姑娘受到的教导跟松儿截然不同,这能处到一块去?”沈家河有些担忧。家和万事兴,要是小家整天闹腾不休,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劲?
    第181章
    “这桩亲事还没定下吧?”方天林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本来侄子的亲事跟他没多少关系,现在因情况特殊,大哥大嫂过来询问他的意见,他自然要慎重考虑。
    沈家河摇了摇头:“没有。”
    “那就先往后压一压,我再仔细考虑一下,看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成,回头我就跟大哥说去。松儿年纪也不算很大,还等得住,你慢慢想。”沈家河是真不急。沈松一个大小伙,又是沈家人,明年才及冠,完全耗得起。沈梅这个姑娘家就不同了,耽搁不得,再说沈家规矩不严,并没有那种上头哥哥还没娶亲,下面姐妹就不能嫁人的忌讳,要是松儿的亲事今年不成,也不耽误梅儿成亲。
    方天林跟沈家人相处几年,对各人性子不说了如指掌,也差不离。他能确定,以大嫂的品性,不至于拿大侄子去联姻,况且也没这个必要,沈家在林山县算是新崛起的一方豪强,但凡长眼睛的,恐怕就不会小觑他们。
    既然明知道如此,还看中了袁家大姑娘,想来大哥大嫂应该都极为满意这个姑娘,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帮他们一把的想法。娶谁不是娶?若本身人不错,还能带来额外益处,尽管娶袁大姑娘麻烦不少,起码短期内不能将新嫁娘带进荒谷,那也是利要远大于弊,何乐而不为?
    若非荒谷中暂不能见人的东西太多,方天林根本不会插手沈家人婚嫁一事,他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专爱管这种闲事。
    既然大哥大嫂这么为他们考虑,方天林自也不能随意敷衍了事。他仔细思忖之后,觉得一些不涉及机密的事物,可以让大侄媳妇知道,免得小夫妻俩对坐相顾无言,真要这样,这亲事就太过尴尬。
    有了决定之后,方天林便抛开这些不管,议亲时间可以拖很长,不急在一时。
    关将军一回到临时营地,便立刻召集部下议事。等众人全部落座后,他当即就把非机密物品都展示给在座诸位看。他们这次过来所带的钱财物品数量有限,怎么用这些钱物采买尽可能多的物资,便是他们此次会议目的。
    说起这个,关将军脸上神色稍霁。他们此行只为探路,是以携带货物不多,要是销量还成,新开辟的这条商道便也可以为他们所用,这多少能缓解一下镇宁关守军资金紧张的局面。
    要知道,军队历来都是吃钱大户,从朝廷那报批粮草军饷,要走的程序太多,每过一道手,就要被克扣一层,最后落到将士手中时,也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要全指望这个,戍卫各地的部队怕不早就饿死,尤其是像镇宁关这样的西南边陲之地,离王城十万八千里远,没有哪个守军将帅会傻等上面拨粮拨款。要真有这样脑子拎不清之人,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自动申请调离,或被同僚下属挤兑走。
    “将军,属下建议先派人去打听一下货物行情,心里有底,跟那些奸商谈生意才不会轻易被诓骗。”
    “这个提议不错,那就这么办,挑几个机灵的斥候和哨探进林山县城逛上一圈,要能听懂本地话,不会说没关系,多看多听少说就是。对了,甲胄之类都卸下,尽量别让人瞧出是我们的人。”关将军刚下达命令,传信兵还没走,他想起一事,立马推翻之前的打算,改口道。“且慢,你去让他们准备好,不用避人耳目,等会我跟方老爷说一声,让他派人陪同,我们光明正大进城。”
    “是,将军。”传信兵奉令退出营帐。
    “将军,我们这些当兵之人这么肆无忌惮地做生意,是不是不大好?”其中一个低阶军官犹豫着开口。
    “无妨,王城那边忙着镇压中西部叛乱,抗击北方诸国,我们这里天高皇帝远,他们压根顾及不到。更何况,其他地方官军鱼肉乡里的不在少数,我们只不过做生意罢了,朝廷能拿我们怎么着?”关将军浑然不以为意。不说现在,就是以前,苏将军他们也都有来钱的营生,要不然光靠朝廷拨的那点粮饷,镇宁关守军怕早就外强中干。
    方天林得知此事后,立刻派出几个护卫做向导,让他们带着军爷进城考察市场。这次关将军口风很紧,若非他主动提及,方天林也不会想到运粮队中竟还载有用来交易的货物。
    “方老爷,沈老爷,两位瞧着这些如何?”关将军将人带到货物前,心情不错地问道。
    沈家河上前粗略翻了一下,数量最多的是海产品,剩下那些也都是各地特产,总量不多,价值却不低,心想着若林山县富户吃不下,沈家倒是可以包圆。
    见沈家河对这些货颇有兴趣,关将军当即笑着说道:“沈老爷,你要是想买,我做主给你最优价,我们赚个路费就成,这些全都任你挑。”
    沈家河当然清楚关将军为何这么好说话,他所属部队刚得了沈家莫大的好处,现在不过是趁热打铁,礼尚往来罢了。
    明知如此,沈家河也承他这个情,当即吩咐管事派人挑选货物,并没当场给钱,算清账目后,便直接拉着一堆林山县不常见的物品回了星火村。
    等方天林一行人走后,众人回到营帐内。
    “关将军,这个沈家到底什么来头?他们可真一点都不客气,以低价买走了近半货物,一下子少了这么多钱,苏将军交代的任务我们还能完成吗?”
    关将军自然清楚问话之人的意思,笑着安抚在场众人:“放心,苏将军不会为此怪罪我们。”
    有压缩军粮在手,尤其是二号三号,不说降罪,恐怕说不定还会得到奖赏。关将军清楚,跟他过来办这趟差事的这些人,心里都有不小的怨气,其他将士都可以上阵杀敌赚取功勋,他们却被派来押送军粮,若非这些人不少都来自苏老直属部队,纪律严明,对苏老忠心耿耿,怕是早就心生不满。
    关将军目光扫视一周,恐怕在座诸位大多都不知道,苏老其实非常看重沈家提供的粮食。上回拉过去那些,除了各级将官分了一些外,其余可都用在骑兵队这样的精英兵种上,效果也是有目共睹。长期食用沈家粮食之人,身体更好,精力更旺,或许没法同压缩军粮二号三号比,但其物美价廉,性价比极高。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掐着点,赶在夏收完毕没多久进入林山县,还不就是为了买沈家粮食?
    有沈家作中,关将军他们没费多少事,便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将带过来的货物全部售卖一空,连派出去打听货物价格的兵卒都没派上用场,这就是有人在朝好办事。
    星火村这边种的粮食最高只有三代,更好的那些全都种在荒谷中。方天林派人去荒谷走了一趟,运出来一部分四代五代粮食,除此之外,还卖了一些良种给镇宁关守军。
    关将军看着一仓仓分门别类放好的粮食,有些眼馋。这可不是一般的粮食,就算是最低级的一代粮,常年食用对身体也有好处,只是效果差一些罢了,只能让身体变得略微康健,减少生病几率。但这已经足够,在这缺医少药的时代,降低得病几率,就等于提高了存活率,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惜再想要,也只能干看着,他手里已经没什么钱,所有钱财物品全都换成各色物资,其中以粮食居多,其他诸如香皂之类只意思意思捎带了一些。
    见事已办完,关将军没再逗留,回头遗憾地看了一眼星火村,便率领部下往镇宁关方向赶,随行的有沈家护卫和工匠以及沈家合作商组成的一支商队。
    送走关将军一行人后,方天林也行动起来,快速组建起第二支商队,目标是两个邻县。现在三县交界处大拨山匪已不存在,在三县巡检带领兵卒定期扫荡之下,小股匪徒日子也不好过,纷纷或迁往他处,或被官府招安,三县境内百姓出行一下子安全了许多。
    饶是如此,方天林也没有掉以轻心,派出去保护商队的护卫人数一点不见少,加上各家护院,商队保护力量不容小觑,就算还有大批盗匪出没,也不会落于下风。
    不是方天林太过小题大做,而是他们这个商队携带的货物价值不低,小心驶得万年船,只要让石林县跟望山县商家尝到甜头,以后他们就不用再往外派商队,两个县商家会主动上门。
    财帛动人心,同理,林山县直通燕州城的商道现在已经打通,等沈家货物在沿途一带打响名声之后,商队会闻腥而来,压根就不用他们派商队四处奔波兜售货物。
    方天林在决定同林山县当地商家合作之后,便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有钱大家赚。只靠沈家跟林山县商家这么点人,无法把货物销往全国各地,但若分润出一部分利益,一级一级往外销,虽说这样最后货物价格会很高,离林山县越远的地方销量越差,总销量却会非常可观。沈家跟合作商等于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在家中坐等,便能数钱数到手软。
    第182章
    林山县当地商家之所以这么轻易就答应跟沈家合作,未尝没有被方天林给出的这个未来蓝图给震慑住。
    忙完商队的事情,方天林返回荒谷,开始面向整个荒谷招收护卫。如今西南边境地带已经不太平,其他地方也没好到哪去,局势这么混乱,必须要有自保的力量。两百多个护卫,虽然都是精锐,可以轻松以一当五当十,只是数量终究太少,真要是有外敌入侵,这点人手拿来守城都不够用,更不用说野外遭遇。
    当然,荒谷是个例外,需要守卫的地方不多,这些护卫应该勉强够用,林山县城就不行,没个几千人怕是顾不过来。
    别看现在当地合作商一点异动都没有,要是沈家武力不足,分分钟都可能反客为主。考验人心的事情,方天林可不打算去做,既然目前大家合作愉快,那就一直保持这样,不给他们一丝一毫反水的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沈家武力威慑就必不可少。
    手里有钱后,方天林便把心思都放在军事和生物医药科技上。这次他不再整日埋头书房和实验室,半天训练护卫,半天钻研学问,同时隔三岔五给书院先生和优秀学生讲课,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林山县直达燕州城的商道开辟不易,想要维持更难,方天林那批完全不赚钱的压缩军粮可不是白给的,虽然他什么都没说,更没提出任何要求,但苏老接收到这批货物后,且不说新一批优质粮食入库,只沈家给的这批压缩军粮就让他下定决心,加派守护商道安全的人手,一定要保证商道一路畅通。
    这事光靠苏老一人不行,必须联合四方,第一个要拉拢之人便是他的同僚,同为驻守边关的将领高将军。平日里文武不相干,地方官府和部队井水不犯河水,战时,话语权却泰半都在将领手中,只要能让两个关隘军事力量步调达成一致,不内讧,就能迫使商道沿线州府官员俯首听命。
    苏老直叹沈家来的时机正凑巧,太平日子里,部队轻易调动不得,这里又是边关,各地衙门岂会那么容易配合,不往上参他一本就不错了,哪可能像现在这么好说话?
    苏老略一思忖,便提笔写下一封信,用火漆封好,派人传信给高将军的同时,顺道将一些从沈家得来的好东西捎带给他。商道一旦利用起来,沈家货物名声传开之后,高将军必然会得知这些。就算有关压缩军粮的消息没有外传,源头保护得严实,不代表配给部下之后,还能不透露丝毫风声。
    原本保密时间应该能更长一些,可惜呀,商道的存在,沈家的动作,使得苏老不得不提前把这些分享给高将军,省得那老小子心里有疙瘩,闹起矛盾,这事情就麻烦了,谁让商道有一大段路在他驻守州府内,真是便宜他了。
    高将军看过苏老让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信和物品,直接脸色大变,一巴掌拍得桌子都震天响,人差点直接跳起来:“好你个苏侯,有好东西这么藏着掖着,直到现在才透风声给我,真是忒小气!不愧是从王城根下走出来的,心思就是深。”
    高将军再也坐不住,来回踱步几次后,立刻传令下去,让军医检测这些食物的功用,能检测出来最好,检测不出来至少也得确保这些吃食没问题才行,否则即便这些出自苏侯之手,他也不敢用。
    这可是入口的东西,嘉宁关守军除了上面拨下来的钱粮之外,自然还有其他渠道,并不是随便什么人给的粮食都收,尤其是现在这种随时可能开战的时候,更不敢掉以轻心,万一粮草有问题,嘉宁关就完了,整个西南地区都得受连累。
    苏老需要借用高将军的力量,自然不会在这上面动手脚。高将军很快就从军医口中获悉,一应吃食都很安全,甚至其中好几种食物的营养成分,比他们正在用的粮食还要高出许多,高将军立刻派部下前往两军驻守边界进行商谈。
    交易完成后,高将军当即兑现承诺,出动手下部队,协同各地巡检对辖区内山贼盗匪进行了一次大清剿,不独他如此,苏老那边也是这般。经过两人这么一次大范围扫荡,别说商道沿线,就连整个西南地区治安都好了一大截。
    只是这么一来,就有一部分既没被招安又没被逮住的匪徒流窜入附近州府,使那边局势更乱。这一点,他们却是管不了,总不能因为担心其他地方百姓受牵累,他们就不剿匪吧?
    方天林得到这个消息时,只一笑而过。这就是典型的无利不起早,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在背后驱动,苏将军还可能配合一二,高将军就算了吧。出动军队,耗费可不是一般的大,要不然他们怎么可能任由盗匪四处作乱?那利益从何而来,还不是都看上了沈家货物,尤其是沈家出品的食物?
    算上星火村那边新开的地,沈家手中总共也就只有四千多亩田地,其中大部分都要用在沈家自己人身上,不可能全供给西南两支守军,想要更多,就只能将目光转向沈家合作商。
    夏收之后,林山县当地地主乡绅可是种了大量沈家提供的优质粮食,买良种时,沈家河就跟他们协定,沈家有优先购买权。方天林交代沈家河这么做,就是为以后做打算。
    对于沈家向他们购粮一事,沈家合作商们没有任何异议。那么多粮食他们也吃不完,卖给谁不是卖?何况提出这个要求的还是沈家,就算吃一点亏,他们也舍得。
    沈家合作商们算过一笔账,一旦新品货物打开市场,他们获得的收益将远高于田地出产,除了留足自家口粮之外,其余那些他们还真不大看得上。
    自打西南全境剿匪之后,沈家人也不再整月整月待在荒谷,时不时便会出谷去星火村走走看看。当然,这个待遇只有部分人才有,大多数沈家雇工下人还是不能离谷,荒谷中有太多超前的东西,方天林还不想它们现在就面世。
    “你怎么来了?”见到柳橙,沈家溪面上一喜的同时也是一惊。每次都是他趁节假日休沐时,匆匆回谷看望家人,这还是柳橙第一次进城看他。
    “三哥三嫂开了禁令,我们可以隔段时间出来一次,不过目前暂时还不能太频繁离谷,等我们家势力再大一些,这个问题便不存在。嗯,三哥是这么说的。”柳橙一手抱着小儿子,一手拉着大儿子,面上满是笑容。他们还年轻,长时间分居两地很是煎熬,甫一见面,就如干柴碰上烈火,难以自持。好在还有两个孩子作为缓冲,倒也没做出什么不当的举动。
    一开始柳橙在谷中待得也不是很安心,他怕沈家溪去喝花酒招惹男女,这么长时间过去,他倒也放心了。
    殊不知,沈家海跟沈家溪两人决定出谷做事后,沈家河找他们聊了许久,彻底将他们可能的那点三妻四妾的苗头,在没壮大之前就给掐灭,使得沈家海几兄弟夫妻间一直保持和谐,没有出现第三者,导致家不成家,这让方天林省事不少。
    跟随关将军一道走的林山县商队,因跟军队同行的关系,没有在商道沿途城镇停留,直奔镇宁府,在那里卖了一部分货物,其余那些则等苏老将燕州城关系打通后,一并运往那里。
    苏老是镇宁关守军最高将领,燕州城离镇宁关又近,快马加鞭一天就能走个来回,眼下局势又这么乱,燕州城知州哪敢怠慢?就连燕州港驻守海军也不敢随意拂其面子,更不用说区区一个文官!对,现在就成了区区一个文官,要搁太平年间,知州跟边关将领可没什么来往,再加上文武天然站队问题,双方谁都看对方不顺眼,根本不可能有多少交情。
    商队中货物价值虽高,却不是最重要的物品,让人眼也不错一直盯着的是那一套小型罐头制作设备。因其重要性,这套设备被安置在苏老势力范围之内,离燕州港不远,坐马车大约两个时辰就能到。作坊四周被严密看管起来,附近不允许百姓随意出入。
    这套设备一就位,便全面开动,主要制作的是一些廉价海产品,用以供应军队所需,无怪乎苏老这么重视。当然,除此之外,也做一些高价值的罐头食品,譬如当地常见的荔枝、菠萝、高级海产品等。这些优质罐头食品,在满足林山县商盟成员自用之外,若还有富余,便会放在燕州城沈家商铺中售卖。
    林山县商队除了部分沈家人之外,其余都还是第一次来到燕州城这样的海港城市,瞧什么都新鲜,要不是现在港口管得严,恐怕还想坐船去大海上溜达一圈。
    沈家货物极受欢迎,不出几日便销售一空,商队中各家带队之人当即开始大肆采买货物,简直跟不要钱似的,看到好的就想往怀里搂。
    时新的绫罗绸缎,当地特产……但凡林山县没有之物,都在他们采购范围内,若非所带银两有限,怕是没那么容易停手。尤其是新鲜海产品,成了商队众人最爱吃的菜肴,胡吃海塞的同时,不由为自家老爷太太们可惜,这些东西主子们无福享受,倒是便宜了他们这些管事。
    第183章
    “丁管事,商队马上就要启程返回林山县,方老爷交代的事情你可要给办好了。”齐管事清点完毕货物人手,确定无误之后,不忘提醒一句。
    “放心,我不会办砸的,路上小心!”丁管事面上笑嘻嘻的,心里却有些不大放心。方老爷不在,也不知道这个商队能不能安全抵达。要知道这里面可有船队跟铺子近一年的收益,要是被劫了还不得心痛死?不过听说西南这边匪患已经被肃清,想来应该不会出问题。
    齐管事点头应下,翻身上马,带队扬长而去。
    不消一会,沈家人马便消失在丁管事等留守之人视线中。
    方天林交给丁管事办的事情不难,却很重要。林山县商盟出产的货物能不能扩大销路,就看他了。
    “老爷,商队回来了,马上就进城,我们是去南门那边,还是直接去星火村?”
    “去星火村,商队不会在城内停留,从哪出发,便会哪那收尾。”袁成安立即吩咐人备马。
    燕州城就在海边,是个繁华的海港城市,袁家在林山县还有些地位,出了林山县,那可什么都不是。他对那边出产的货物也好奇得紧,自是一刻都不想等。
    “是,老爷,我这就让人去准备。”
    当袁成安带着护院家丁进入主街道时,先后碰到了好几拨跟他们同一目的之人。有的同袁家交好,有的交情一般,更有一些直接就是竞争对手,如今却相安无事,各队之间默契异常,有看不顺眼之人顶多保持距离,谁也不愿意主动挑事。
    现在大家都是拴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要起争端也不该是在这个时候。
    越往前走,结伴的队伍就越多,等一行人到达星火村时,交易街上已经聚满了各家下人佣工,一个个正翘首以盼。没办法,商队要运送大量物资,速度不及袁成安他们,得过会儿才能进村。


上一章
返回

当攻穿成农家媳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