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丝萝赋

第13节

    袁继宗示意管事摒退仆从,守在门边,这才轻声将苏煦选妃一事说了,阿宝道:“我与卢大哥已有婚约,他选他的妃,与我何干!”袁继宗道:“你们的事只是我与卢缙口头之约,他父亲一直未同意,婚书未立,还做不得准。”阿宝道:“那与皇上直说便是,他是一国之君,总不能强娶吧!”
    袁继宗摇头道:“你不明白,他此举便是冲着你来的。”阿宝惊道:“冲着我?”袁继宗看着她道:“他娶了你,便是掌握住了我与你舅舅。”阿宝道:“你与舅舅并无二心,他为何还要如此?”袁继宗苦笑道:“帝王之心……岂会轻易相信他人,更何况还是我这种三朝老臣。他要纳你,一是为了控制拉拢重臣,二也显示对我与谢家的恩宠,若不出意外,你入宫之后,便会立你为后,至少五年之内,必是专宠。”
    阿宝听完沉默片刻,轻声问道:“爹爹是要送我入宫吗?”袁继宗摇头道:“爹爹怎会送你入宫!宫门深似海,许在别人眼中,那是荣耀与地位,我却从未那样认为。”阿宝抬起头,袁继宗慈爱地望着她道:“爹爹不擅说这些。你一出生,你娘便没了,你还那么小,爹爹只觉得你万分可怜……”他语带哽咽道:“爹爹生平唯一一次落泪,便是抱着你守在你娘灵前时……那时我便发誓,要将你娘的那份疼爱也一并给你!”
    阿宝想起幼时与父亲相处的日子,虽然模糊,却至今仍能感到浓浓暖意。袁继宗继续道:“可惜我却食言了,迫于形势,不得不将你送到谢家,一放就是那么多年。待你回来,有了自己的心事,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全心亲近、依赖爹爹了……”阿宝想到自己回来没多久,便抛下父亲,追随卢缙去了高阳近三年,从未想过父亲的感受。
    袁继宗见她目露愧疚,微微一笑道:“于是爹爹也明白了,你长大了,终有一日会离我而去,而我所能做的,便是成为你坚实的后盾,让你恣意地生活。所以,这三年来,明知你在高阳,也明知于礼不合,我仍是放纵你。你喜欢卢缙,我听了暗卫所报,怕他碍于身份伤了你的心,便主动许婚,什么门第,什么脸面,在爹爹眼中,都不如我的宝儿重要!”
    阿宝已流下泪来,父亲位极人臣,亲自向一个寒门出身的七品官员求亲,只是为了成全她。她不由问道:“既然不送我入宫,那爹爹为何又说我不能嫁给卢大哥?”袁继宗正色道:“你会害了他!”
    阿宝一呆,半晌道:“为何?”袁继宗道:“皇上对你志在必得,卢缙此次回京,已是危机重重,朝堂之上险些获罪。如今将他调往朔方,恐怕也是为了分开你二人,此时你们传出婚讯,只怕皇上恼羞成怒,寻个由头便能将他治罪。”阿宝并不知道卢缙在朝堂之事,心中诧异,袁继宗道:“卢缙是个人才,假以时日,文可治国,武能安邦,我与你舅舅都很爱惜。若是牺牲他的前途便能与你在一起,虽然可惜,为了你却也值得一搏,怕只怕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反而白白害了他的性命。”
    阿宝已不能思考,喃喃道:“你是说……卢大哥娶了我,苏煦就会杀了他?”袁继宗不说话,阿宝脸色苍白,半晌道:“我去求他!”袁继宗忙道:“不可!”阿宝抬起头道:“我要告诉他,我从未喜欢过他,除了卢大哥我谁也不嫁,哪怕是皇帝!”袁继宗叹道:“你若真这么说了,卢缙必死无疑!”阿宝突然放声大哭,断断续续地说道:“我……我……只想……和他在……一起……”袁继宗心疼地将她搂在怀中,说道:“爹爹知道。”
    阿宝哭了半晌,渐渐清明过来,想道:“若苏煦真是这样……这样……我是不是只有入宫一条路了?”拿定主意说道:“我宁愿一死,也绝不进宫!”袁继宗轻斥道:“胡言乱语!说什么死活的!”看着她道:“爹爹和舅舅都不会让你入宫的。”阿宝道:“便是不入宫,不能跟卢大哥在一起,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她话未说完,袁继宗已沉下脸,厉声道:“你的眼中便只有卢缙吗?爹爹呢?你外婆呢?你的舅舅、表哥们呢?骨肉亲情在你心中不值一提吗?”阿宝被父亲吓到,愣愣地说不出话,袁继宗放缓语气道:“你外婆那般疼爱你,你却要为了一个男子,弃她不顾……”阿宝又哭道:“可是爹爹……没有卢大哥,我……我……”袁继宗轻拍她的背道:“你若真的喜欢卢缙,便不能将他置于险境。宝儿,你还小,将来你会明白,这世间不是只有男女情爱一件事,初时的痛苦,会被日久天长慢慢消磨怠尽。当年你娘去时,爹爹也曾痛不欲生……你看爹爹如今不是好好的。”
    阿宝知道父亲对母亲的感情极深,不然不会十余年孤身一人,她慢慢止住哭泣,红肿着双眼道:“可是,我便是不同卢大哥在一起,苏煦也不会放过我。”袁继宗道:“我与你舅舅商量过了,要避今日之祸,只有一个办法,将你嫁给季泓。”
    阿宝大惊,脱口说道:“我不去!”袁继宗道:“谢季许崔,乃是世家之首,素来同气连枝,荣辱与共。你嫁到季家,皇上便是再有不满,也奈何不得。季泓我未见过,虽比你大了许多,但他是你外婆千挑万选出来的,必不会差。他兄长季瀚是个谦谦君子,品性极佳,对你娘也曾……你嫁过去定然不会受委屈。”
    ☆、三十九、婚事已定
    阿宝摇头哀求道:“爹爹,我……我可以不和卢大哥在一起,可……可我也不想嫁给旁人!”袁继宗道:“你若无婚约在身,便要进宫,难道你想去那里?!”阿宝道:“我可以离开京城,躲的远远的,让他找不到!”袁继宗叹道:“傻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能躲到哪里去?我又怎能让你背井离乡,四处漂泊。”
    阿宝从心底生出一股绝望,父亲语气坚决,似已打定主意,再无转圜余地,想必早已与舅舅商定好了。自卢缙走后,她每日都盼着卢家的婚书聘礼,憧憬着与卢缙的未来,父亲的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将她的美梦击得粉碎。
    袁继宗见她呆愣地坐着,心中极为不忍,张了张嘴却不知能说什么,半晌叹道:“宝儿,再大的痛苦都能过去,嫁给季泓是最好的办法。”阿宝缓缓站起来,转身向房中走去,袁继宗快步跟上道:“你做什么?”阿宝轻声道:“我……我要想想……”袁继宗不放心,将她送到房中,又令侍女小心伺候,也无心用饭,愁眉苦脸地回到书房。
    他在书房中坐了一宿,终于下定了决心,天将明时提笔写了封信,令人即刻送往谢府。管事进来伺候他洗漱更衣,准备上朝,发觉他竟然一夜之间又苍老了些,忍不住问道:“丞相又是一夜未眠?”袁继宗点点头道:“宝儿如何了?”管事正要回答,便听门外有人急急叫道:“禀告丞相,姑娘要走!”
    袁继宗急忙向外走去,来到阿宝房前,两名侍女正死命地拦着她。袁继宗扬声道:“宝儿,你在做什么?”阿宝见到他,将头扭到一边并不答话,袁继宗令侍女退到门外,关上房门后道:“你又想一走了之?便是爹爹能放你走,皇上也不会。”阿宝仍不说话,袁继宗长叹一声,出了房间,令管事加派人手,将阿宝严密看管起来。话音刚落,便听房内爆发出凄厉的哭声,袁继宗心头酸痛,喃喃道:“爹爹是为了你好……”
    谢谦动作极快,十日后,定边侯季瀚带着季泓亲自送来婚书,事急从权,纳吉纳征请期一并完成。袁继宗第一次见到季泓,见其三十岁上下,虽不如卢缙俊美,却也身姿挺拔,目光清朗,不似寻常纨绔,稍稍放心。季瀚提出要见见阿宝,袁继宗几次派人去请,阿宝不予理睬。袁继宗无奈道:“小女羞涩,还望侯爷见谅。”季瀚颇为失望,季泓却并无不悦,笑道:“她年纪尚小,不好意思也是正常,大哥何必急于一时,待成亲后自会相见。”
    季瀚对谢谨一往情深,至今未忘情,想见阿宝也是为了看看心上人的女儿是何模样,见此情况只得暗叹一声作罢,与袁继宗商定婚期定于两个月后,略坐了片刻,便带着弟弟离开,星夜赶回江陵筹备婚事。袁继宗平素行事低调,今日却一反常态,令管事将府门大开,亲自送二人至门外。
    次日,袁继宗上书苏煦,因忘将女儿报有司登记,自请其罪,但女儿已与定边侯季瀚之弟季泓定了亲,不宜入宫备选。苏煦看罢奏章,久久不语,直到门外进来一人,轻轻唤道:“陛下……”他才恍惚抬起头,看了那人一眼,将袁继宗的奏折扔给他,口中冷笑道:“他当朕是傻子么!”
    来人弯腰捡起来,一目十行快速扫过,微微皱眉道:“袁相是要舍弃数十年的名声,转而依傍世家吗?”苏煦冷哼道:“他宁可身败名裂也不肯将女儿送进宫,其心可诛!”那人闻言心中一惊,斟酌道:“我曾与袁姑娘相处过,她天真率性,袁相许是担心女儿不能……适应深宫,才会如此。”
    苏煦站起来,走到他身边道:“他会这么想也是因为对朕不信任,或者说是不服。”那人忙道:“陛下多虑了!袁相乃是三朝老臣,素来忠心,怎会这样想。”苏煦负手望着门外,片刻后才道:“你不在京城,自然不知道,他向来看不上朕,他的眼中只有皇兄,哪怕朕如今是皇帝……”那人抬起头看着他,轻唤道:“陛下……”正是那高阳县丞方安。
    苏煦忽然笑道:“他既然已作了选择,朕也无需再有顾虑。”方安皱眉看着他,想了想道:“袁相长于政务,陛下……”苏煦抬手止住他道:“舅舅若在他那位子,怕是不比他差。”方安一愣,问道:“陛下是何意?”苏煦转身坐回案边道:“舅舅为了我,这些年四处奔波,又在高阳苦寒之地蛰伏数年,朕甚是感激,待时机成熟,定有重用!”
    方安忙伏地道:“臣感念淑妃娘娘,所做所为皆是自愿,并不图回报。”苏煦下座扶起他道:“朕刚刚即位,朝政大权旁落,诸事多有制肘,正是用人之际,舅舅莫要再推辞。”方安也知他的处境,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应下。
    婚期即定,袁季两家积极准备,谢谦自然也不会闲着,先是修书向老夫人报喜,又令夫人崔氏比照谢家嫁女的规格准备嫁妆。因谢谨的婚事至死都未得到家族的认可,她的嫁妆仍在库房中,崔氏将其中能用的金玉珠宝等物尽数拿出,又添置了许多,令人悄悄分批送到了袁府。袁继宗起先不收,待来人说明皆是谢谨之物后,才勉强收下,崔氏又将一些大宗器物直接先行送到江陵。谢老夫人收到消息,大喜过望,令人传话要亲自送嫁至江陵,谢谦虽觉于礼不合,但念及自父亲妹妹过世后,老母再未这般高兴过,也就顺着她的意了。
    喜悦之情半分也没有感染到阿宝,她被父亲关在府中,索性连房门都不出。袁继宗每日早晚上朝下朝间隙都来看她,她起先或哭泣哀求,或大吵大闹,见父亲软硬不吃,也就消停下来,只是再不与他说话,每日对着卢缙早先写给她的书信垂泪。袁继宗心中十分难过,事已至此,已是反悔不得,只得期望她慢慢明白自己的苦心。
    谢遥近日也十分苦恼,五日前,谢辽深夜唤他过去,给他看了一封家信,上面竟然说阿宝已与季泓定亲,不日便完婚。他不敢相信地问谢辽道:“这……这是哪里来的?父亲送来的?”谢辽点点头道:“我起先也是不信,看了几遍,确实是父亲的笔迹,亦有印信,当不会有假。”
    他与谢辽对卢缙极为欣赏,心中已将他当作妹婿一般,又见证过二人生死与共,如何相信这世上还有什么人或事能将他们分开。谢辽道:“找你来是要同你商量,此事要如何对敬之说?父亲让我们告诉敬之,不要再纠缠阿宝,作为补偿,会从世家中选一品貌皆佳的女子嫁给他。”
    谢遥闻言怒道:“纠缠阿宝?!明明是阿宝缠着他不放!也是袁继宗亲口许的婚!到如今却叫他不要纠缠!他又岂是贪图阿宝的家世?只怕在他心中,便是拿十个世家千金,也换不了一个阿宝!”谢辽不语,心中也觉此事对卢缙太过不公。谢遥又道:“我不信阿宝会愿意嫁给姓季的,定是有内情!”谢辽皱眉道:“应该是这样。只是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现今如何对敬之明言?”
    谢遥踱了几步道:“他是个死心眼的,人又聪明,不弄清缘由,定然不会罢休。”谢辽点头道:“那便先不告诉他,我令谢隐将事情打探清楚再说。”又叮嘱谢遥切莫一时情急说漏了嘴。
    他在房中心烦,只听门外士卒报道:“卢校尉来了!”忙迎了出来。卢缙这几日心神不宁,他已有十余日未收到阿宝的信,今日操练完毕,顾不得歇息,匆匆来找谢遥。谢遥将他让到屋内,令人奉上茶水,卢缙待士卒退下后,才犹疑地轻声道:“三哥近日可有……阿宝的消息?”
    谢遥一惊,扯出一丝笑容道:“何出此言?”卢缙蹙眉道:“我已许久未收到阿宝的信了。”谢遥了然,阿宝定是已被看管了起来,忙道:“许是路途遥远耽搁了。”这番说辞卢缙哪里会信,谢遥又道:“母亲半月前写给我的家书,今日才到。”说着自案上拿起一封信递给卢缙,卢缙接过,果然是半月前的,心中将信将疑。谢遥笑道:“你是关心则乱,阿宝好好的在家里,能出什么事?”
    卢缙摇头道:“她性子跳脱,贪玩任性,京城是非之地,万一惹了什么事……”谢遥见他面露忧色,知他是真担心阿宝,心有不忍,说道:“这你就更不用忧心!她便是闯了天大的祸,谢袁两家也能护得住她。”见卢缙还要再说,忙道:“我今日布了一天的阵,累得紧,你不歇息吗?”卢缙连忙起身告退。他将卢缙送出房门,望着他远去,长长地出了口气,愤愤地在墙上捶了一拳。
    卢缙回到房中,随便洗漱过后,和衣而卧,辗转反侧。突觉置身于一处旷野之中,四周茫茫望不清前路,他摸索着向前走去,忽然看见阿宝站在面前,红肿着双眼哭道:“卢大哥,我……我要走了……”双目竟然流下血泪。他心中大骇,飞身便要向她奔去,脚下却一空,坠入深渊。
    作者有话要说:  方县丞原名崔方安
    ☆、四十、岂曰无衣
    他大叫一声睁开眼,方知是梦,静静地躺了片刻,仍觉心头猛跳,背心已然汗透,索性起身,就着盆中的凉水擦了擦身。暮春的朔方夜晚仍有几分寒凉,他打了个冷颤,心中越发的慌乱,换上干净衣裳,坐在床边发愣。
    他怎会做这样的梦?难道阿宝当真出事了?谢遥说的有理,有谢袁两家的庇护,她能出何事?他站起来走到窗口,望着苍茫的黑夜,此来朔方已有两月有余,并未遇北狄犯境,不知何时可以还朝。明日问问谢辽,若大军短期内不能回去,自己便要同他告假,回去看看阿宝方能安心。
    他离开京城时,已令应生先行回吴郡,将袁继宗的书信交给父亲,又写了一封长信,明确表达了对阿宝的感情,并言明即使父亲不同意,他也要与阿宝成亲。以父亲的脾气,定会勃然大怒,便是不派人来,也要写书信骂他一顿,为何至今毫无消息?若说前几次还存在书信遗失的可能,这次是应生亲自送回去,应当早已收到。
    此事极为蹊跷,他十分头痛,走回床边躺下,重又闭上眼睛,阿宝的面容又浮现了出来,或喜或嗔,或羞或怒,最后都变成了哭泣。他喃喃念道:“阿宝,你倒底怎么了?”忽然耳边响起阵阵金鼓之声,他猛然坐起身,奔到门外,一名令官匆匆跑来道:“卢将军,谢将军请您速去议事厅,北狄来袭!”卢缙大惊,忙穿上盔甲,随那令官而去。
    议事厅内灯火通明,谢辽兄弟已到了,卢缙快步上前,谢辽阻了他行礼,直接说道:“敬之快来看,北狄已在十里之外了!”说罢指着战图。卢缙走到案前,谢遥指着一处道:“这里!和在高阳一样,突然间出现,已派了斥候前去打探。”
    此时其他将领已到,众人落座,谢辽道:“刚刚接到探报,北狄约有五千余骑,在城北方向出现,已洗劫了数个村落,拔了临河、临戎两座军寨,如今正向此而来!”诸将哗然,一名方脸将军道:“怎么可能!昨日尚未听说,今夜便到了?!”谢遥道:“此前在高阳也是如此。”
    谢辽道:“他们既然来了,咱们便要迎敌,不仅要把他们打回去,还要把失地收回来!”众将纷纷赞同,谢辽点头道:“先前报称北狄只有五千轻骑,不知可还有后手。我已派出斥候,等探报回来再定战术,诸位先行回营待命。”
    众将起身告退,各自回营整兵。谢辽将谢遥卢缙二人留下,待诸人散尽才道:“北狄为何此次不派重甲骑兵?”卢缙摇头道:“应该在后面。”见兄弟二人看着他,忙道:“以往北狄扰边,多是秋冬牧草匮乏之际,为掠夺人畜财物而来,现今正是夏初,理应不会断粮,且明知大军在此,仍来寻衅,只怕当真是为战而战。轻骑速度快,能迅速占据我方土地,重甲随后而来,与我大军作战。”
    谢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二哥,敬之说的有道理,此次恐怕会是场大战。”谢辽看着卢缙道:“北狄自百年前被先祖大败后,再不敢南下牧马,近年来也只是偶尔劫掠人畜,并未真正与我军正面对阵过,敬之可能笃定其此次用意?”卢缙走到案边指着战图道:“若是为财而来,何必要到有重兵驻扎的此城来。”他随手点了几个地方道:“此几处皆有村庄,附近亦无守军,大可奔那儿而去。”
    谢辽想了片刻道:“敬之言之有理!三弟,速将此情况告诉父亲,我来上奏陛下,一旦战起,粮草补给都要跟上。”谢遥领命退下,谢辽见卢缙站在一旁似在沉思,问道:“敬之在想什么?”卢缙抬起头道:“不知二哥可将北狄重甲骑兵一事告诉过侯爷?”谢辽道:“说了,父亲也很是奇怪,北狄人不产铁器,如何能制出那许多重甲。”
    卢缙皱眉道:“是朝中有人与北狄私通,给了他们大量铁器。”说罢将查获秘信等事说了出来。谢辽大惊道:“此事当真?”卢缙道:“当日袁丞相便是为了让我查清此事,才将我派到高阳。”谢辽气道:“果真如此,此人与通敌何异!”猛然看着卢缙道:“你说袁丞相不让你再查此事?”卢缙点点头,谢辽疑惑地道:“莫非他已知此人是谁?”
    卢缙道:“三哥也是这般怀疑,三哥还说此人让丞相如此忌惮,必非常人。”谢辽道:“确实!只是此人不除,终是祸患,袁丞相素来清正,应不会是害怕,想来还有别的原因。我要将此事告知父亲!”令人将谢遥又唤回来。
    谢遥匆匆赶来,听了兄长说完,说道:“此事爹已经知道了,也是叫我不要声张。”谢辽与卢缙俱是诧异,对视一眼,谢辽道:“难道父亲也知道是谁?”卢缙道:“既然丞相与侯爷都这样说,此事便先放下,咱们先御敌。”
    说话间,斥候来报,北狄果然还有数万重甲骑兵在后方,谢辽沉思片刻,击鼓升帐,令众将迅速集结所部。半个时辰后,五万大军已在城门整装待发,除了战马嘶鸣,不闻人声。谢辽站在城头,望着黑压压的部众,朗声道:“北狄与我大越世代为敌,屡屡犯我边境,侵扰百姓。百年前,先祖曾在此将其击溃,换得边境数十载安宁。今日,其重兵来犯,已侵入我大越境内,夺我村寨,杀我百姓!”
    士卒哗然,群情激愤,谢辽举起右手,众人立刻安静下来,谢辽道:“诸位祖上多是我谢家部曲,曾随先祖一同驱逐异族,保境安民。今强敌已至,唯有奋起一战,诸位可愿随我一同杀敌,以慰祖先之灵?!”话音刚落,众人齐呼:“愿意!愿意!”声振霄汉。
    谢辽大声道:“此一役,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带喘,违令者斩!”
    卢缙坐在马上,置身于人群之中,心情激荡,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沉寂了二十余年的热血似全被唤醒,亦随着众人高呼。
    谢辽的奏折被快马送到了雒阳,皇帝震惊,他虽派谢辽守边,却未曾料到北狄当真会宣战,立刻连夜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大殿之上灯火通明。武将们义愤填膺,纷纷请战;文官引经据典,直言北狄百年来如何侵扰边界,实在可恨。皇帝隐身在冕旒之后,默默地听着。
    袁继宗微微皱皱眉,出列道:“陛下,北狄近年来蠢蠢欲动,此战已是意料之中,在所难免,唯今只有应战,收复失地。”他位高权重,一说话众人皆噤声,大殿之上鸦雀无声。苏煦扫视了一圈,点头道:“丞相所言甚是!”袁继宗又道:“谢将军有勇有谋,他驻守边界,想来已有所行动,断不会容异族在我境内肆意妄为。”说着看了看谢谦。
    苏煦道:“大将军家学渊源,世代统兵,不知有何高见?”谢谦却似神游天外,不知在想什么,殿中突然安静下来。袁继宗无奈地轻唤道:“谢侯爷!”谢谦转过头看他,袁继宗道:“陛下问你有何高见。”谢谦出列躬身道:“陛下宽心!谢辽如今想已出兵应战,必不会放任北狄入侵。”苏煦笑道:“谢氏忠心为国,朕心甚慰。大将军放心,一应粮草物资,定然补给不断。”谢谦却道:“为国征战,抵御外辱,谢氏子孙万死不辞!臣却有一事甚为忧虑。”
    袁继宗看着他,几不可察地摇摇头,谢谦视而不见,苏煦“哦”了一声,问道:“大将军忧心何事?”谢谦道:“北狄历来薄甲轻骑,以速度见长,而年初攻打高阳时,却出现了五千重甲骑兵,今次竟已达数万之众!北狄骑兵素来骁勇,如今配以重甲,普通刀剑弓矢极难击穿,而谢辽仅有五万人马,此战必定万分艰难。”
    诸臣哗然,廷尉余珲道:“北狄自古便无铁矿,如何能有铁器炼制重甲?听闻他们骚扰边界时,连寻常百姓家的铁锅都要抢走,莫非这些重甲乃是炊具所制?”众人哄笑。谢谦回过头缓缓道:“高阳一战,本侯二子亲眼所见,岂会有假!”语气森然。他积威甚重,诸臣均敛声屏气,噤若寒蝉。
    谢谦满意地看了众人一眼,转过头对苏煦道:“陛下,臣无意追究北狄铁器来源,臣只想诸位知道,此战非比寻常,仅凭谢辽那五万人马恐难取胜。”袁继宗深看谢谦一眼,抬头瞄了瞄皇帝,忍住到嘴边的话,果然听苏煦道:“大将军多虑了,朕将兵符交由你,举国之兵任你调配,望早日击退强敌,保我大越寸土不失。”谢谦忙叩首谢恩,表了一番忠心。苏煦又令袁继宗着手准备粮草银饷,即刻发往朔方。
    散朝后,谢谦召一应武将商议增援一事,直到天黑方散。谢远代他送诸人至府门外,正要回去,忽然瞥见袁继宗的青布小轿停在角门处,心中奇怪,快步走上前去,轻声道:“丞相有何贵干?”袁继宗掀起轿帘一角,说道:“烦请大公子禀告令尊,袁某有要事相商。”
    作者有话要说:  “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带喘”是明末卢象升的原话。这里说句题外话,卢缙是一个虚构出的人物,但他也是有原型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将领群体:儒将。
    ☆、四十一、慢慢忘了
    袁继宗随谢远来到书房,谢谦皱眉道:“你来做什么?”袁继宗不答,谢远会意,正要离开,谢谦却道:“远儿留下。”袁继宗看看他,暗叹一声道:“陛下适才下旨,因战事起,选妃一事暂停。”谢谦点点头道:“他倒是分得清缓急。”袁继宗犹豫道:“既如此……宝儿的事是不是也缓缓?”
    谢谦盯着他看了半晌,冷笑道:“袁继宗,你当季家是什么?你危难时,他们不顾风险相助于你,如今危机解除,你便要过河拆桥不成!”袁继宗面露愧色道:“我不是要悔婚,只是想请季侯爷推迟婚期,再给宝儿些时间。”谢谦道:“给她时间做什么?!那孩子任性惯了,夜长梦多,不如早早成亲,以免再出事端!”袁继宗道:“她……这段时间瘦了许多,人也不似从前那般开朗,我……”
    谢谦斥道:“妇人之仁!你我既是为了她好,她总有一日会明白。你若真为她着想,现在要做的就是断了她对卢缙的念想,不是在我这里说这些!”袁继宗长叹道:“我何尝不知,只是如何能狠得下心。你若有女儿,便能体会到我的心情了。”谢谦不怒反笑道:“你是来气我的?”袁继宗想到谢家自古男多女少,自知失言。
    谢谦看了看他,沉声道:“若无事便请回吧,你我日后还是少些来往!”袁继宗忙道:“还有一事。”看了眼谢远,谢谦道:“有话就说,远儿无须回避。”袁继宗无奈道:“侯爷今日在朝堂之上,不该说那番话。”谢远看了看父亲,只见他冷哼道:“我便是要敲打敲打他!再者我若不说,他恐怕是想让二郎孤军奋战,若胜自然好,若败,既损耗了谢家的实力,又可将过错推到二郎身上,以此打压谢家。”
    袁继宗沉默片刻道:“只是说了这番话,怕是又会引来别的祸事。”谢谦道:“有祸事也是我的,与你无关!不劳费心!”袁继宗见他不愿多说,只得告辞而去,行至门口,谢谦突然道:“你且放心,季家定会善待阿宝。”袁继宗回过头,冲他拱拱手。
    回到家中,换过朝服,便来到阿宝房中。阿宝坐在窗边发呆,他默默地看了会儿,走过去道:“宝儿,北狄入侵朔方,谢家二郎已率部前去御敌了。”阿宝浑身一震,回过头看着父亲,袁继宗道:“卢缙也一同前往。”看着她的眼睛道:“刀剑无眼,为免他分心,你舅舅让二郎他们暂时将你的事隐瞒下来,待战后再告诉他,所以……你是等不到他了。”
    阿宝定定地看着他,许是她脸上的表情太过凄楚,袁继宗别开眼,轻声道:“宝儿,长痛不如短痛,你……你忘了他吧!”阿宝眨眨眼,将眼眶中的泪逼回去,一言不发地转过头去。袁继宗在她身后站了半晌,才又说道:“还有半个月季家便来迎亲,到时你外婆要亲自送你上轿,你……你这副模样,她岂不伤心……”
    阿宝仍是不说话,袁继宗走到她面前,见她已是面无表情,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心中大为难过,长叹一声出了房门,嘱咐侍女小心侍候。他来到书房,关上房门,自墙上取下妻子的画像,细细摩挲,口中喃喃道:“阿谨,我很难过……宝儿她……她恨我……”画中的谢谨含笑望着他,他苦笑道:“你若在,她定会听你的……我又何尝不想成全她……”
    自苏煦下令选妃以来,他担心阿宝,又要忙于政务,已是十分疲惫,与季家定亲后,阿宝便再未与他说过话,令他更加心忧。如今战事起,他便是想多陪陪阿宝,也不得空闲。此刻,他忽然觉得力不从心,竟有些心灰意冷。
    次日,他仍是早早起身上朝,行至厅堂,便见阿宝站在前面,他心中一喜,忙快步上前道:“宝儿,怎么这么早!”阿宝不答,自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他,见他不解,才不情不愿地开口说道:“卢大哥聪明绝顶,久不见我的信,定会疑心。”
    袁继宗这才明白是给卢缙的信,想是她得知卢缙正在御敌,恐他分心遭遇不测。见她如此关心卢缙,为了他竟然主动来找自己,心中颇为酸楚,接过信道:“爹爹这就派人送过去。”阿宝闻言,看也不看他,转身回了房,留他在厅中苦笑连连。
    七日后,朔方战报又到,果然如谢谦所言,战况极为激烈,越军死伤较大,谢辽恳请皇帝早发援兵。苏煦又召诸臣商议,谢谦道:“臣本想选一善战之人领兵救援,如今看来,只有臣亲自前去。”苏煦一惊,道:“大将军要亲往?”谢谦道:“先祖曾发过重誓,永保大越江山,臣蒙陛下厚爱,统领天下之兵,此危急之时,臣岂能坐视!陛下放心,不将北狄逐出大越,臣愿一死以谢陛下!”
    苏煦走下御座,扶起谢谦道:“大将军忠勇,朕甚是感动!着你领兵十万,即刻前往朔方救援!”谢谦领旨,先行告退整兵,苏煦望着他的背影许久,才宣布退朝。
    谢谦忙完出兵之事,又吩咐谢远他出征后,家中朝堂诸事都要小心,这才命人备马,独自来到袁府。袁府管事早已等在门口,谢谦下马,管事忙上前牵住缰绳,恭敬地说道:“侯爷,丞相已在书房等候多时。”谢谦快步来到书房,袁继宗迎上道:“我劝了阿宝,她不肯出来相见。”
    谢谦沉默片刻,自怀中拿出一个通体碧绿的镯子,交给袁继宗道:“这个本是谢家主母世代相传之物,百年前由先祖谢琅交由其妹,此后便一直由谢家女儿保管,待死后再归还谢家。原本是要给阿谨的……阿宝成亲时我已在朔方,你代我给她便是。”袁继宗双手接过,谢谦看着他道:“你莫要再心软了,此时忍一时之痛,能换她一世平安,阿谨也不会怪你。若是让她跑了,那才是害了她,害了卢缙。”袁继宗微微点头,亲自送他到门口,拱手道:“侯爷保重,旗开得胜!”
    谢谦走后五日,谢老夫人悄悄来到京城,只在侯府歇了一晚,便由崔氏陪同去了袁府。阿宝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本来感情就好,三年多未见,甫一见面,只觉阿宝已完全长大,举手投足间与谢谨当年一模一样,老夫人百感交集,喜极而泣。阿宝见外婆苍老许多,想起自幼她对自己的疼爱,不由心中有愧,又兼有对婚事的不满、对父亲的埋怨,也陪着她哭了。
    祖孙二人对泣了半晌,方被崔氏劝好,老夫人拉着阿宝的手道:“孩子,你舅母都告诉我了,外婆知道你心里委屈,人活这一世,哪能事事都如意?两害相权取其轻,你是聪明孩子,道理肯定都明白,只是心里过不去,是不是?”
    老夫人十分了解阿宝,温言软语,将她才止住的泪又说了下来。她将阿宝搂在怀中,轻轻拍着她说道:“外婆那时啊,比你现在还小些,有天爹爹下朝回来,说把我许给了同安侯家的世子。我那时从未见过你外公,只听说他年纪挺大的,比我大了十六岁,我起先也是不愿,哭啊闹啊的,比你现在可厉害多了。”
    阿宝渐渐收了泪,伏在外婆怀中静静地听着。老夫人接着说道:“我爹也是将我关在家中。我能理解他的心思,以我们家的家世,能与豪门之首的谢家结亲,那是天大的喜事。可我不乐意,我那时啊……”她停顿了一下,阿宝心道:“莫非外婆心里也有个人?”只听老夫人道:“后来我爹越是逼我,我便闹得越狠,终于有一天,你外公来了。”她笑着道:“谢家人都是好相貌,我第一眼看到他,心里便想,这世上怎会有生得这般好的男子。”
    阿宝心道:“我第一次见到卢大哥也是这么想的,不知他与外公哪个更好看?”她抬起头看着外婆,只见她望着窗外,嘴角含着笑,她等了片刻,不见她继续说,只得轻唤了声:“外婆!”老夫人回过神,冲她笑笑,说道:“你瞧,外婆当年也觉得嫁给你外公定会生不如死,可是我不仅没有死,还过得很幸福,便是他已经不在了,我仍会时时想起他。”她摸摸阿宝的头道:“阿宝,用不了两年,你便会忘了现在的坚持,也许你心里永远有那个人,但你也只会把他放在最深处,慢慢地慢慢地,再也想不起来了。”阿宝摇头道:“不会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卢大哥!”老夫人没有说话,只是望着她笑了笑。
    袁继宗忙于政务,经常深夜才回府,又要准备阿宝的婚事,不免焦头烂额。谢老夫人见状,暗暗叹息,令崔氏从旁协助。因谢袁两家的关系不能外露,崔氏也只能帮忙打理府中事务,对外一应由管事出面,好在袁家人口简单,倒也没出差错。
    五月底,季泓到达雒阳亲迎,暂居季家在城郊的别院。六月初一,袁继宗处理完政务,向苏煦告了假,早早回到家,晚饭后,来到了阿宝房中。
    ☆、四十二、我负了他
    崔氏正在为阿宝整理明日要穿戴的喜服及首饰,见到袁继宗,知他有话要讲,嘱咐了阿宝两句便出去了。袁继宗关上房门,见阿宝仍呆呆地坐在案前,全无往日的灵动,心中一痛,走上前摸摸她的头道:“宝儿,还在生爹爹的气?”阿宝不说话,袁继宗在她对面坐下,说道:“你明日就要走了,爹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你,你就不愿陪爹爹说说话吗?”
    阿宝动了动唇,却仍未说话,袁继宗轻声道:“这段时间,我也想了许多。我弱冠之年遇到睿宗皇帝,感他知遇之恩,从此步入宦海,为苏氏效命三十余年,殚精竭虑,自问无愧于心。可是,作为一个男人……你娘亲为了我与家人决裂,为了我身负重伤,甚至为了我……而我却什么也不能为她做!答应了她要好好照顾你,却不得不把那么小的你送走,让你寄居谢家多年;如今,又迫于形势逼你嫁到季家……我最近常常在想,若是当年睿宗皇帝登基后便带着你娘归隐,她不会那么早死,也不会有如今这些事端,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想嫁谁便嫁谁。我追名逐利,成就了自己,却害苦了你们母女。宝儿,爹爹……爹爹实在无颜去见你娘亲,你恨我也是应该的。”
    阿宝转过头看了他一眼,低下头轻声说道:“我未曾恨爹爹……”袁继宗微微一笑道:“爹爹知道你是个心善的孩子。宝儿,爹爹已经决定了,待朔北战事平定,便告老还乡,去江陵陪你,可好?”阿宝一惊,道:“你要辞官?那朝堂怎么办?苏煦会让你走?”袁继宗笑道:“傻丫头,你爹哪有那么重要!至于皇上,我走了他才会安心。”
    阿宝似懂非懂,她自记事起,便知道父亲是为了大越、为了百姓日夜忙碌,从未有过清闲的时候,她以为父亲这一生都要这般过去,如今却要辞官,怎不叫她吃惊。袁继宗见女儿傻呆呆地坐在那里,亦不说话,静静地望着她,忽然想起与妻子初遇时,她也是这般年纪,不由眼眶一热,拍拍女儿的肩膀道:“早些歇着吧,明日有你累的。”转身便要走。
    阿宝突然叫道:“爹爹!”袁继宗连忙转身,阿宝自床头拿出一沓书信道:“我走后,请你每隔十日便将这信送一封给卢大哥,直到他回来。他回来后,你便说……说是我自己要嫁给季泓,让他不要去找我,不要打扰我的生活……我……我嫌弃他了……是我负了他,这样他才会忘了我。”她眼眶一红,袁继宗接过,她低下头道:“我虽然不愿意,但……你是不会害我的,我也不能害了卢大哥……你……你自己一个人也要保重……”


上一章
返回

丝萝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