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见观音多妩媚

第52节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1章 死生
    虽在迦叶离世之初, 萧观音就已感觉到,母亲对迦叶的态度, 似与她多年所以为的并不相同, 但在离开安善坊家中的清晨, 四处寻不着母亲, 最终发现母亲身在迦叶曾经在家居住的居室,手里拿着小时候亲自给迦叶绣做的虎头帽时, 她才真正体会到,母亲对迦叶离世一事的悲伤,远比她所想的, 还要重上许多许多。
    离开神都城的清晨,悲沉与伤郁, 萦绕在每一个离人的面庞上, 只是人心所想,不尽相同,掺杂着不同的情爱名利, 一家人, 一同踏上了前往千里之外崇宁县的漫长道路,至少, 不幸中的万幸, 他们一家人,还能守在一起,除了永不会归来的那名少年。
    原在离去之前,萧观音有犹豫地想着, 此一去,或许一世不再归京,是否要与升平公主告别,但,因先前与宇文清有所纠缠一事,她对升平公主心怀愧疚,已有许久许久,未与公主殿下主动相见,其实,萧观音也有疑心,升平公主早已知道她与宇文清的纠缠,因从前常与她往来的公主殿下,也有许久许久,未曾来主动见她,一个心中有愧、不敢相见,一个也并不传召相见,她们二人,身处同一神都城,其实已有很久未曾会面,曾经在长乐苑时,彼此亲和的妯娌关系,一去不复返,如今之疏远,似连寻常友人,都已不如。
    最终,切断她这份犹豫的,是母亲的劝阻,母亲向佛,待人以善,很少会对人,言出怨词,但在得知她在犹豫是否要在临行前,再见升平公主一面时,断然劝下了她,并道希望她往后,与皇家再无半点牵连。
    从前与升平公主有交游时,母亲从未劝阻,并对公主殿下本人,不仅没有丝毫怨意,还曾在与她闲话时,私下慨叹过,如此乱世,身为皇室中人的升平公主,也是位可怜的女子,可现下,母亲的态度,与过去截然相反,简短的言语,似隐含着对升平公主及其背后皇室的怨恨之意,萧观音对此不解,而她不解之事,也远不止这一桩,全家被逐至崇宁县一事,内里因由,仍是云遮雾绕,她有种感觉,真正知晓此事内情的,不是身在朝堂的父亲兄长,而是常居佛室的母亲。
    或与母亲无故失踪后,所带回的那个白瓷坛有关,她一直疑心,坛中所装,或是一人的骨灰,虽然当世葬俗以土葬为主,但有一些不得已的因由时,时人有时也会选择火葬,置骨灰于坛中,坛中人会是谁,值得母亲随身携带,将他|她一起,带往新的家园……?
    在离京的车马上时,妹妹妙莲,向母亲问出了这个问题,母亲闻问沉默良久,而后轻声告诉她道:“……是一个……傻姑娘……”
    轻缓的嗓音,如烟雾飘飘渺渺,其中所萦绕的旧事,虚实难辨,只无尽的怅惘与忧伤,从母亲的声音中,清晰地传达与了她与妹妹,“……她是一个傻姑娘,因为看出姐姐,内心对家族安排的抗拒,便自夺了那桩婚事……旁人一直以为她厌恶自己的容貌,有些似她姐姐,就连她姐姐,也一直这么认为,可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候,她的姐姐,才从她口中知道,她不厌恶,而是庆幸,因为这份相似,可让她替姐姐承担了许多……可做姐姐的,一直以来,什么都不知道,姐姐……才是最傻的……”
    车厢中的萧观音与萧妙莲,一时无法从这模糊不清的言辞中,窥知那一件件旧事,只是见母亲神情伤难自抑,分别在左右扶住母亲,尽力抚慰,母亲轻握住她二人的手,令她们双手交握在一处,似有话要嘱咐她们姐妹二人,但未启齿,即有泪珠落下,因急驰的马车摇摇晃晃,不知落到何处,不见踪影。
    车轮粼粼,扬带起一道道尘烟,驶出北雍神都城,连带着将所有的旧事恩怨,都远远地留在了身后,一路直向千里之外的崇宁县奔去,抵达崇宁县时,已是月余后的事了,离开神都城的父兄,成了崇宁县中的两名小吏,多年淡泊的父亲对此,并无什么怨意,因在他心中,权势如浮云,家人平安,才最重要,而原可青云直上的哥哥,因这巨大的落差,则难免郁气难平,心境沉郁的同时,念及迦叶之死,无尽的悔恨,将这对权名之事的沉郁,冲远许多,兼又有妻儿在侧,加以抚慰,哥哥初至崇宁县时的满心郁气,终随着时光流逝,渐渐消散了些。
    一家人之中,妹妹妙莲,原该是心事最少,但,她心有挂牵,常在月夜里,向神都城方向遥望,萧观音知道妹妹是在想谁,也曾与妹妹聊过她所牵挂的人,聊问过他们之前在神都城,究竟如何,每每提起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妹妹的双眸总是晶晶亮的,盛满了笑意与羞意,令萧观音常常看得发怔,真心的喜欢,她如今知道,真心的喜欢,就是这般的,她也忆起了,自己其实早就似妹妹这般,早在还是宇文泓的妻子、还身在长乐苑时,只是那时她不知道、她不懂得,如今知道了、懂得了,却已,难有笑意。
    又一夜,见妹妹凭栏望月,萧观音走至她的身边相陪,妹妹倚在她肩畔望月许久,忽地轻轻问了一句,“姐姐,神都城中,有你思念的人吗?”
    ……有吗?
    清风明月,夜阑无声,一声轻问后,女子一直没有回答,只是眸光,不由自主地静落在了庭中种植的那伽花上,尚不是花开时节,碧叶青翠,在风中轻轻摇曳,人心也似随之,于风中轻轻曳颤,黑夜白日流转、四时风花雪月,一日日的时光流逝中,心中对于情爱的迷思,渐酿成一味五味杂陈的情饮,每一日,在心中浮浮沉沉,不知最终落在心底中,将会是何滋味。
    荏苒光阴逝,崇宁县的生活平静而安定,与这份平静和安定相较,远在千里之外的神都城,以及整个天下,并不太平,三四载的光阴中,北雍与南雍之间,从边境频有摩擦,到真正战火忽起,大军侵境,一直想在有生之年,实现一统天下之愿的雍王殿下,领兵亲战,欲与南雍霸主争夺真正的天下之主,可最终,上天之意,却并未倾斜至北雍,南雍北雍一场大战下,各有胜负,最终仍是隔江而治,而雍王殿下原就旧疾积压的身体,因此次亲征,更受重创,虽与天争时年余,仍是在大业二十一年,病体难支,命悬一线。
    弥留之际,雍王殿下所见的最后一人,并非将继承大业的世子,也非是相伴半生的妻子,而是一向十分疼爱的最小的儿子——九公子宇文淳,与九公子相见的最后内情,无人知晓,只是是夜一代枭雄因伤病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北雍,传遍了天下,一个时代,也像随之过去,揭开了新的一页。
    新的北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曾经的雍王世子,如今理所应当执掌大权的新任雍王身上,不过数月,大量朝臣奏请雍王殿下禅代皇室赵氏,道天命所归、人君之像云云,雍王大权在手、多年来又善谋人心,距离北雍帝位,可说仅仅只剩一步之遥时,却突遭刺杀,重伤昏迷,骤然间群龙无首、多方势力明争暗斗的局面下,二公子迅速掌控住大局,压制住宇文家的内斗,与外部欲趁乱夺权的势力,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北雍之主。
    尽管众人皆知,从前痴痴傻傻的宇文二公子,近年来脑子好了些、脾气也更大了,在行军作战上算得上骁勇,在从前先任雍王殿下在世,派下公务时,也能做个七七八八,但,与曾经的世子殿下相比,二公子可谓是萤火之光,难夺日月之辉,谁人也未能想到,他能在形势骤乱之时,迅速掌定住全局、维持北雍稳定,令外界几方势力联手,曾处心积虑、谋划数载,原欲以雍王之死、宇文家兄弟内斗,而祸起萧墙,推动北雍分裂的计划,因他这一变数,彻底失败。
    雍王伤重昏迷期间,大权归拢于长乐公的同时,刺杀起因渐渐查明,刺杀之人,为原御史中丞遗孤,此一事,又牵扯到当年一桩旧案,当年,尚是少年的雍王世子,凭查此事,收服人心,人心难求,纵是后来暗查为冤,亦未为之平反,以毁自身声名,使其父王、世人等对其能力质疑更甚,此一事随刺杀翻出,诸多旧事,如流水般,接连不断地被揭露在世人面前,重伤失权的雍王殿下,再失声名,从前人人敬仰的世子殿下,不过数月功夫,便已在重伤昏迷中,一切尽失。
    诸事平定,所谓的“昏迷”,也可以宣告终止了,忍等三四载的相思,早已侵蚀入骨,如今大权在握、北雍平定,只再做完这一件事,便可迎见他的观音,多年来的明争暗斗,令宇文泓的心,混浊不堪,可一想到他的观音,便心生光明,最后一夜,提酒去送大哥上路的宇文泓,难掩心中快意,而知活不过此夜的大哥,似已接受成王败寇,看淡生死,缓执杯中之酒,在凝望清澄酒液须臾后,忽地一笑,“……我这一去,黄泉路上,也并不寂寞……”
    他微抬首,看向宇文泓道:“当年你派人至崇宁县,我又何尝没有,只是秘命不同,授意手下,她与我,同生共死,我既败了,她也早已活不得,千里之遥,你将她送得太远,救不及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章过渡,如之前作话说的,涉及争斗会写得能简则简,作者是真没兴趣写这方面,作者积极性全点在写感情洒狗血上了,女主生死是这文最后一盆大狗血,之后就甜甜到结局了,因为越写越心慈手软的原因,作者简化放弃了些原计划中的折腾情节,将这文集中在了男女主感情发展上,这个手软情况,真的以前几篇还从来没有过,不知为何,就是对本文萧观音下不了手唉唉唉……
    感谢在2020-06-04 17:04:58~2020-06-05 16:35: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多米、夏日抹茶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秋秋 6瓶;欣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2章 新帝
    宇文泓瞳孔骤缩的一瞬间, 宇文清已然抬起手臂,将杯中毒酒, 半滴不剩地, 一饮而尽。
    无暇去思辨宇文清此话真假虚实, 宇文泓立命手下飞鸽传书, 查探情况,并随信命当地驻防, 加派人手,赶往崇宁县,保护萧观音, 命令下达之后,再回身看去, 先前面对生死、仍自气定神闲之人, 已因毒酒药效发作,而无法自抑地面色苍白、冷汗狂滴,只, 纵是如此, 他唇际犹浮起清淡笑意,如看天下第一可怜人般, 看着他道:“生, 我不得,死路上,总可得她相伴……”
    原想着到底兄弟一场、半生劲敌,最后送他上路, 留他一个全尸,可这时,听宇文清说出这早已定下的算计、这歹毒心肠,忧恨如灼的宇文泓,刀剐其躯、生啖其肉的心都有了,未等他怒恨动手,酒中剧毒,已令宇文清说不出话来,剧烈的肺腑绞痛,令宇文清弯下|身去,难以抑制地口涌鲜血,如流不尽的水般,大口大口地喷落在漆色地面上,盛开似一朵朵灼红牡丹。
    牡丹黑红将谢,最后的时候,宇文清仍是在笑,也不知是在笑自己这处心积虑谋算一世、却到头来两手空空的可笑一生,还是在笑同样求不得、纵得了天下、亦得不到萧观音的可怜人宇文泓,只是冷冷嗤笑,笑着笑着,唇际的嘲意,渐渐地淡了下去,取而代之的,似是一种真心的期盼,因为这份期盼真心而笑,双眸亦随之微微润湿,似已为这份期盼,等待了太久太久。
    ……从前,他是位高权重的雍王世子,可高处不胜寒,纵被万人敬仰拥簇,亦觉孤独,后来,他认识了萧观音,于是这份孤独,愈发锥心蚀骨……
    ……但现在,不会了……往后……他再也不会孤独了……
    “这几年,我很想她,现在,终于可以与她相见了。”
    留下在这尘世间的最后的一句话,隐怀着欢喜与期盼的轻颤嗓音,如飘雪落地,静寂无声,鲜红的血雾喷薄而出,落满了白皙的面容、素白的衣裳,茫茫一片通红血色,染红了宇文泓的全部视线,也让他原先志得意满、对未来满含期待的一颗心,被冰冷的鲜血全然浸透。
    ……观音……观音!!
    不敢抱有一丝怀疑、一丝侥幸,将宇文清之死暂时压下不发,亲自赶往千里之外的崇宁县,一路日夜兼程、接连跑死了几匹骏马,却还是晚了,迟了,他宇文泓来迟了,早在他赶到崇宁县的十天前,萧观音就已失踪,大哥早在几年前,在萧家启程离开神都城时,就已定下了此事,一旦宇文清无力回天,萧观音就将身死,大哥安排在崇宁县之人,这几年来,所需等做的只有这么一件事,他剪除了大哥在神都城、在朝野的全部势力,却不知这里,还埋有一颗暗钉,已深扎在崇宁县几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将此事算得滴水不漏,在大哥势力彻底倾颓、再无可挽回时,已趁萧观音一次外出时,绕过他所安排保护的人手,将萧观音秘密劫走。
    挖地三尺,终将歹人找出,可所得到的,却是令人绝望的答案,被劫走当日,她死在崇宁县外的归远河上,火烧舟燃,她在熊熊烈火中,随残舟一起坠入冰冷的河水中,葬身鱼腹,尸骨无存。
    ……明明已排除千难万险,充满希望的未来,就近在眼前,触手可及,怎肯相信在初初伸出手的一瞬间,猝然天翻地覆,世事冰冷残酷至此,人间骤变炼狱,令人绝望!!
    不敢相信,不肯相信,纵是将归远河水抽干、将崇宁县掘地,也要找到他的观音,可,无论如何找寻,都不见芳影,所能见到的,只是归远河下累年堆积的残碎白骨,只是唯有一支如意云纹玉簪,随湍流河水,冲至岸边,是他旧日所赠之物。
    还有那支那伽花、那尊观音像,昔日他所赠之物,她在离开神都城时,全都带在了身边,一同带至了崇宁县,在看到她收放在崇宁县家里的一件件昔日旧物时,如有万箭穿心,令宇文泓心痛窒息、鲜血淋漓,那一夜,她在风雪中,一言不发、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萧家,他以为那时骤然知晓澹月榭之事的她,心里恨透他了,将往日旧情全部抛开,一点都不肯念着他了,却没想到,在翌日离开神都城时,她还是将他们的昔日旧物,都带在了身边,一件不少地,带在了身边……
    ……观音……他的观音……
    ……怎能没有她……他怎能没有她?!!
    仍是疯狂地寻找,以崇宁县为中心,扩大搜寻,几要整个北雍,都为一名香魂已远的女子,掘地三尺,连身为至亲的萧家之人,都已接受了萧观音不在人世的事实,所有的北雍民众都知,那个传闻中倾国倾城的女子,早已香消玉损,可他们的新王,在政权等事上,处处睿明,却独独在此事上,昏蒙双目,堵塞双耳,认定萧观音还活在这人世间,就在某处,就在某处,他会找到她,一定会找到他!!
    只是,再坚定孤执的心念,在被一日又一日寻而不得的绝望,如锋利的刀刃,日以继夜、永不停歇地狠狠磋磨后,也终不得不一点点地碎裂,不得不绝望地接受眼前铁一般的事实,最后一丝残存的希望,那颤颤摇摇,始终不肯熄灭的心火,终为严酷的坚冷世事,彻底扑灭,萧观音不在了,这世间,再无萧观音。
    ……原想着,只要人活着,有生之年,他总能等到她,总会有法子,使她肯原谅他,再对他莞尔浅笑,再唤他“夫君”……纵是不能,纵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她的原谅,她始终不肯再对他展颜、与他有所牵连,那么,退至最后一步,这一生,能远远地看着她,也是好的,只要她好,他就心安,心底最卑微的乞求,已经如此,他愿默默地守等她一生,哪怕直到等到这一世之尽,方能等到她再次向他看来,那也值得,却未料想,原来,他宇文泓,连等待的机会,都不配拥有……
    ……观音死了……
    这是天下间最残酷的四个字,每一字每一划,都像是尖锐的剑刃,锥心刺骨,伤得他皮开肉绽、鲜血淋漓,遍体鳞伤的身躯,一世也不会好了,因为心,就此束缚在寒冷的永夜里,再无光明。
    真正在心底接受萧观音死亡的那一日,无论如何酗酒、都无法借醉逃避事实的那一日,浑身酒气、醉眸幽深的北雍之主,跌坐在萧观音生前的居室前,在望见那条蜷在廊下的黑狗时,混沌的脑海,忽地忆想起新婚那年,在携萧观音同至郊村、遇见这条黑狗时,农人常春曾经说过,此黑犬天生白尾,是克主之相。
    ……是克主之相……
    醉得脚步踉跄之人,猝然抽出手边长剑,摇晃着指向了蜷趴在地的黑犬,起初的瑟缩后,察觉到身前之人用意的黑犬,面对冰冷雪刃寒光,并没有闪避躲惧,而是更低身地趴了下去,耷拉着双耳,不做挣扎,昔日晶亮的双眸,早无光亮,始终等不回主人的它,似已对生死,了无畏惧。
    但最终,要命的寒刃,并没有斩在它的颈上,而是骤然失力地,落在它的身边,“叮”地一声脆响,像是有什么,也彻底跟着碎了,再也无法凝结修复,永也好不了了。
    ……哪里是这条狗克了她呢……是他,克死了她……他这天生无人爱的天煞孤星,本就该一世得不到半点温暖爱意,顺从天命地孤独而死,为何非要去亲近招惹她,为何非要向她索求爱意,他害了她,她那样虔诚柔善的向佛之人,本该受她的佛祖庇佑,平安清静一世,至死不知伤悲、不落泪水,是他易了她的命,是他害了她……
    ……他克死了萧观音……宇文泓……克死了萧观音……
    心死在了这一日,所留下的,只是一具空壳,北境改朝换代,国号为“殷”,殷朝的臣民们,眼睁睁地看着新帝,一日比一日更疯,虽幸好,这疯病,暂还没传染到涉及江山民生的朝廷政事上,在国家大事上,新帝虽还像位君主,但除此之外,一言一行,毫无人君之像,一日疯过一日,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疯事,传遍朝野,令人心忧惶,生怕哪一日,殷朝的皇帝陛下,彻底疯癫,给整个北境,带来灾难。
    一时,皇帝要灭佛,因所谓佛家,竟未能庇佑一位生来半点恶事未做、心怀众生、常做善事、一心向佛的柔善女子,令她遭受苦难折磨而死,令北境上下,不得信佛,拆寺毁庙;一时,皇帝又不灭佛,而是在问那些日日受人参拜的佛祖菩萨,是因何善事受人香火后,道他的妻子,是天下第一至善之人,也理应尊为神女,受人参拜,如此令世人瞠目结舌的肆意行事,坐实疯癫传言的同时,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越来越多的疯事流言,真真假假在民间散开,传遍天下。
    外界流言如沸,而宫中,永是寂寞如雪,夜阑无声的时候,皇帝亲信,会见陛下一人坐在空旷的大殿阶上,缓雕着手中一枚木像,木像雕成的那一日,帘后的承安,因关切天子,小心翼翼地大胆看去,见孤家寡人的皇帝陛下,将脸颊贴在那尊观音像上,挟着熏浓的酒意,沙哑着嗓音,如泣般喃喃自语:
    “……观世音,南无佛,
    与佛有因,与佛有缘,
    佛法僧缘,常乐我净。
    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
    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喜欢吞刀看虐的读者,可以把这儿当结局……感谢在2020-06-05 16:35:48~2020-06-06 16:31: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sugita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3章 梦魂
    如泣如诉的喃喃醉声, 回荡在孤寥空旷的大殿之中,似一道又一道无形的枷锁, 将那阶下的男子, 紧紧缠缚在这深深宫阙、这人世之中, 余生不得欢喜、不得自由, 往日所有的记忆,都成了一柄柄冰冷的尖刀, 在每一刻、每一时,无情地在皇帝心上磋磨,高高在上的金銮宝座、大权在握的万里江山, 他得到了能与她可能拥有未来所需的一切后,却独独失去了她, 皇帝再也等不回他的妻子, 所谓天子,正是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的殷朝皇帝,是一日胜似一日地疯了, 原先一会儿要灭佛拆寺毁庙、一会儿命全国臣民参拜仙逝皇后的皇帝陛下, 忽地开始向佛,不仅向佛, 天下间几乎所有的教派, 哪怕是边族所信之教,皇帝都一一地跟着信了,他信仰所有的教派,向天下间所有的教派祈愿, 求他的妻子能够死而复生、回到他的身边,他命全国上下,不许有人伤害蝴蝶,见蝶类受风吹雨打,应主动庇护之,只因他的妻子,曾同他讲过化蝶的故事,神思狂乱的的皇帝陛下认为,也许仙逝的萧皇后娘娘,一缕香魂,转系飞蝶,天下间翩翩飞舞的每一道蝶翼流光,都有可能是她,是他的妻子萧观音。
    一时,在宫宴上,大发雷霆,斥责弹箜篌的乐女,乐艺不精,侮辱了这空灵仙音,要将亵渎仙音的乐女,推出去斩首;一时,又改了主意,道皇后不喜欢他这般,将跪求地上、吓得半死的乐女,客客气气扶起,引至上座;一时,在宴殿中手舞足蹈,癫狂无状,好像还是从前那个失了心智的宇文二傻子,并道要亲自弹曲箜篌,予满朝文武听,以助此宴佳兴;一时,真坐到箜篌旁了,拂拨乐弦没几下,却又当着宇文皇室与满朝文武的面,抱着箜篌,哀声落泪,泣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饮泣吞声的一字一句,是肝肠寸断的相思蚀骨,皇帝是天子,却也是鳏夫,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萧皇后远去的香魂,也带走了皇帝的心魂,向来天子好琼楼玉宇、好后宫丽人,但北境殷朝的皇帝陛下,却不爱轩阔殿堂,不爱各色美人,他命人将昔日雍王府长乐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搬移至宫中,以宫中长乐苑,作为日常起居之所,苑内,除心腹近侍外,也无美人相伴,有的,只是花草蔬果、莺雀鹅犬,有时,入宫议事的朝臣,可见堂堂北境至尊之地,有群鹅连城一线,浩荡而过,御池之内,游水的不是各式珍禽,而是这一只只噗通跳水的大鹅,白毛浮水,红掌拨波。
    昔年暗中追随长乐公之臣,皆盼陛下失妻之痛带来的种种异举,早早消了才好,而心有不甘、心怀不轨之人,恨不能对此火上浇油,殷朝的皇帝陛下,彻彻底底疯癫,才最合他们心意,虽满朝忧灼的表面之下,是人心各异,但不轨之人,表面功夫,也得做下,同随满朝文武,奏请太后娘娘,劝陛下早日消解哀思,早纳新人,早绵子嗣。
    毕竟,太后娘娘,本就最是疼爱次子,岂忍见皇帝陛下,哀疯至此呢?!
    从前的皇帝陛下,也与母亲关系亲密,朝野上下原以为,太后娘娘劝一劝,多少能劝住些,但,一众朝臣寄于太后娘娘的希望,仍是落了空,太后娘娘身为人母的恳求劝解,所换来的,却是皇帝陛下的怒火,传闻中说,太后娘娘入宫中长乐苑,劝皇帝早日放下萧皇后,早日选妃生子云云,并特地推举了几位裴氏一族内品貌双全的年轻女子,作为新后人选,一字一句,本都是出自一片慈母之心,外人听来,都十分感动,可疯疯癫癫的皇帝陛下,却无法体会母后关怀,在一再拒绝之后,忽地发怒,道太后娘娘如今也是守寡之人,既如此热心于再度嫁娶之事,那他这做儿子的,也为母后再安排一桩婚事,说着就随手指了一名老奴,道要将太后娘娘改嫁与此人,气得太后娘娘差点当场昏厥过去,之后直接因此事气出病来,卧榻难起。
    于是,伴随着疯事传言的,还有皇帝陛下这一令世人瞠目结舌的不孝之举,由此一事开始,种种不孝之事,在有心人暗推之下,虚虚实实地愈传愈广,让皇帝本就令臣民忧心不安的疯癫声名,更加不堪,北境之人,对此只敢私下悄议,不敢大加闲谈,毕竟,传闻中说,疯癫不孝的皇帝陛下,性情越发暴戾嗜血,动不动就要杀人,有一夜,忽然犯了疯病,竟然直接提剑,将身边之人尽皆杀死,御殿血流成河,直至天明,就连太后娘娘抱病劝阻,都差点死在皇帝剑下,如此可怖,令人心惶惶不安,怎敢如从前直唤“二傻子”般,对如今的皇帝陛下,在明面上非议半个字?!
    如此传言,愈传愈烈,自也早已传至南地,与北境之人不同,南地之人在茶余饭后,已直接称北地殷皇为“疯帝”,肆意嘲笑,这些嘲笑声,到不了殷朝皇帝的耳中,除了机械地处理北境军国之事,他耳边回荡着的,只有种种昔日之音,莞尔动人的轻轻笑声、幽婉悠扬的箜篌之声,他总能听见往昔的声响,也总能看见她的影子,就在他的不远处,仅仅几步之遥,就可走至她的面前,就可将她拥入怀中。
    她就在窗下看书、就在庭前莳花,他总能看见她,一抬头就是,清澄的阳光,淡淡地落在她的衣上发上,为她周身柔拢温柔光辉,沐染漆发如金,细细的暖风中,她鬓边的金色发丝轻轻摇曳,如颤颤的蝶须,一下一下地,轻触在他的心房上,他一步一步地走近前去,引得她抬起头来看他,就像从前在长乐苑时,知道自己心已开花的他,烦人得很,无事时总爱黏着她,看书不好,看花也不好,总看着他宇文泓,才好呢!
    幻影中的她,一如在长乐苑时,总会放下手中的事情,抬起头来看他,盈盈秋水眸光,温柔地落在他的面上,可他却心有戚戚、不敢近前了,眼前之景越是美好,他心底就越是清楚,再近前半步,这幻影就将消失,如烟雾散化,了去无痕,连带着把他的心也掏空了,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冷风吹过,遍体寒凉。
    白日里,太过清醒,骗,也骗不了自己,到了夜里,总是渴望入梦,在难辨真假的糊涂梦境里,与她得一夜旧日温存,可,上天不遂他意,他总是梦不到她,自在心底真正接受她死亡的事实后,他再也梦不到她了,一夜夜歇在如今的长乐苑,一夜夜梦回曾经的长乐苑,不管白日黑夜,他总是形单影只,总是,一个人。
    又一夜,皇帝也不知自己是夜半醒转,还是陷入了迷恍的梦境之中,在黯淡的灯光下,闻听有隐隐约约的箜篌乐声,睁开双目,趿鞋下榻,循着断断续续的乐声,拂过重重帘幕,一步步地寻走至她曾经在内写字弄乐的偏室,见室内箜篌犹在,无人弹奏,可乐声轻缓,若有若无地萦绕室内,就在耳边。
    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深夜里,他闭上双目,记忆好似回到那年暮春的夜晚,那一夜,他将她从澹月榭带回,她弹箜篌以清心宁神,尽管那时与她结为夫妻已有不少时日,尽管他平日已多次听她弹过箜篌,可那一夜,好像才是真正第一次凝神去听,真正第一次认真去看,看他究竟娶回了一位怎样的妻子,认真去想他的妻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次,她落入了他的眸中,也真正地落入了他的心里,及后,他越陷越深,越陷越深,真似曲中所唱连理之枝,每一寸心绪,都与她紧紧缠在了一起,心魂尽已付卿,可卿影,再也无法映入眼帘,心神混沌的皇帝,睁开眼来,见眼前已非暗夜,明晃晃的夏日午后,室外骄阳下,万物静寂,室内湘妃竹帘四垂,光影交错,如藻荇轻漾,伴随蔷薇花影,摇映在叮铃轻响的水晶帘上,一切安恬美好一如从前,只是,没有她,只是,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这里,携着所有的旧梦,再也回不去的旧梦。
    其实上天,早已为他示警,那个她消失于火海之中的可怕梦境,在最初相识的那一年,即已出现在他梦中,可那时的他,不懂得珍惜,白白浪费了许多光阴,总想着人世长远,人世长远,现在想来,她似早已预知了自己红颜薄命的命运,那年在草垛上望星时,她即已说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他心觉不详,拿话驳她,道天涯海角再远,走上一世,也能相见,她却幽幽叹道,生离或可再见,但若死别,就无可奈何了。
    ……无可奈何了……
    皇帝从重重叠叠的混乱梦境中醒来时,头痛欲裂,枕面已湿,这一日,他因病罢朝,朝臣们望着空空如也的御座,心思各异,其中不乏有些活络者,想将女儿姊妹送入宫中,以博君心,助力家族,但,萧皇后那等人物,起点委实过高过高,什么样的女子,才能勉强得入皇帝陛下的眼睛呢?
    一些朝臣,还在蠢蠢欲动地默想时,陛下旨意已下,召萧皇后之妹萧妙莲,入宫觐见。
    作者有话要说:  淡定淡定……感谢在2020-06-06 16:31:31~2020-06-07 16:17: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刀子君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4章 疯子


上一章
返回

我见观音多妩媚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