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唐之神级驸马

第一百二十章 当仁不让(四)

    “陛下,臣以为黄门侍郎赵彦自入仕以来,确是屡建奇功,无论是上《科举疏》,还是从征吐谷浑,又或是煤炭之推广,所行诸事皆是可圈可点,故,陛下屡屡重赏于其,朝野咸有不服者,然,功是功。过是过,两者岂可混一焉?”
    “去岁,于征伐吐谷浑前,臣等皆以为吐谷浑之地乃化外蛮荒。难有驯服之可能,破其国虽是必然,却无归化之必要,唯独赵彦固执己见,自言能令草原尽皆为我大唐之牧场,今,事实证明,其所献之策实不可行。此即是虚言欺君之罪也,还请陛下明察则个。”
    侯君集虽说文不成武不就,可毕竟是老宦海了,告刁状的本事,那真是半点都不差的,瞧瞧,先扬后抑的手法当真是玩得个麻溜无比。
    “陛下,臣以为有功当赏,有过当惩,方是政治清明之道也,还请陛下明鉴。”
    侯君集这么番进言显然很有煽动性,这不,没等太宗有所表示呢,就见给事中刘洎大步从殿外而入,朗声附和了一把。
    “陛下,臣也以为侯尚书所言不无道理,有功已赏,有过又岂能不罚?”
    “陛下,臣以为赵彦所献之《定边策》看似恢弘,实则夸夸其谈,以致方有此番之青海糜烂,其罪大焉。”
    ……
    刘洎官位虽卑,可在朝中的资历却是不浅,加之既不是太子一系。也不是魏王一党,他说出来的话,就可信度而论,明显比郑博、徐震等人要高得多,自然也就引起了不少朝臣的共鸣,于是乎,赵文振就这么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了。
    奇怪么?一点都不!一切的一切只因赵文振的升官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些,朝中的红眼病患者可是多了去了,往昔是找不到机会,大家伙只能将嫉妒之情绪憋在心里头,这会儿乱子既出,众红眼病患者们又哪有不趁乱打上几下太平拳的道理。所谓的墙倒众人推,不外如是。
    “……”
    这等众口一词的情况一出,太宗可就有些不淡定了,只是他并不愿因此而降罪赵文振,无奈之下,也只能是眉头紧锁地保持着缄默。
    “父皇,儿臣以为侯尚书所言实是牵强附会,大谬也!”
    一面倒的声讨之喧嚣中,却见李恪突然从旁站了出来,中气十足地开了口。
    “哦,此话怎讲?”
    这一见站出来为赵文振辩护的人竟是素来很少在朝堂上发言的李恪,太宗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微微一扬。
    “父皇明鉴。青海糜烂一事固是事实,然,缘何如此却尚不得而知,仅仅因猜测之辞而降罪有功之人,儿臣以为殊不可取!”
    逆朝堂大势而动,说说容易,真要行动,那压力之大。可不是那么好承受的,哪怕李恪早在昨日便已做好了思想准备,可到了见真章之际,心头还是不免为之打鼓不已,只是一想到自己其实已无退路可言,李恪到了底儿还是鼓足了勇气,这就准备正式踏入夺嫡之争了。
    “嗯,恪儿所言不无道理,当今之要务是解青海之厄,追责之事,且待平乱之后再议好了。”
    太宗本来就想着要死保赵文振,而今有了李恪的进言。他理所当然地便来了个顺水推舟。
    “父皇圣明。”
    李恪原本是做好了跟朝臣们大辩论一场之准备的,却不曾想太宗竟是如此之配合,登时为之大喜过望,根本不等侯君集等人有所反应。紧着便称颂了一声,指望着能赶紧将此事就此揭了过去。
    “父皇圣明,值此伏俟城危在旦夕之际,确不是追责之时也。儿臣提议由黄门侍郎赵彦挂印出征。”
    李恪的想法倒是挺美的,问题是魏王李泰却又哪肯就这么善罢甘休了去,只见其几个大步便从旁抢了出来,朗声提议了一句道。
    “唔……”
    玻璃产业曙光已现,太宗哪舍得让赵文振在此时远去青海,若是旁人敢这么提的话,太宗那是肯定要发飙的,奈何站出来的人是他最疼爱的儿子,太宗自不免便有些为难了。
    “父皇明鉴,赵大人曾于从征吐谷浑时屡立奇功,威名盖压草原,有他率军出击,青海诸寇必望风丧胆,再者,《定边策》既是赵大人所献,于归化蛮夷一事上。想来无人可与其相提并论,若真能令草原为我大唐之牧场,社稷幸甚,百姓幸甚焉。”
    李泰为人一向跋扈,仗着太宗的宠爱,在朝中,除了太子一系之外,还真就没谁敢不给他面子的。唯独在赵文振手中接连吃了几个大亏,自是早将赵文振恨到了骨子里去了,如今抓到了个机会,又哪有不可着劲使坏的道理。
    “父皇,儿臣以为四弟所言正理也,今,青海战局糜烂,实不可稍有迁延,还请父皇早做决断。”
    李泰话音方才刚落,太子立马便从前墀前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一个旋身之下,冲着太宗便是深深一躬。
    “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陛下,事不宜迟,迟恐有变啊!”
    “赵彦其人文武双全,确是平青海之乱的不二人选。”
    ……
    魏王与太子这么一先后表了态,两派官员们自是不敢落后,立马齐齐再度抢将出来,七嘴八舌地附议不已。
    在太宗看来,青海之地不过是蛮荒所在,比之玻璃产业的前景,根本不值一提,有鉴于此,哪怕太子与魏王都已先后站了出来,他也不打算给这么个面子,只是鉴于附议的朝臣不少,太宗也自不免为之头疼不已。
    “陛下,老臣以为赵大人文武全才,由其挂帅出征,乃众望所归也。”
    就在太宗阴着脸地绸缪对策之际,却见长孙无忌挪着胖乎乎的身子,从旁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言甚是。”
    “陛下,臣附议。”
    “臣亦附议!”
    ……
    长孙无忌在朝中的潜势力可不是太子与魏王所能比拟得了的,这不,他的话音方才刚落,褚遂良、虞世南等一帮大臣们立马纷纷跟上,那等声势之浩大,登时便令太宗的头因此大了好几圈……


上一章
返回

大唐之神级驸马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