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

民安伯

    乡试过后, 时砚在桃花村的地位更加特殊了,出门散步, 都能遇上村里人, 提着几个大馒头,红着脸请时砚给自家娃起个名儿。
    三两次下来,时砚索性放开手脚, 将村里想起名儿的娃都喊过来, 流水线做工似的,挨个给起了名。
    大家都知道李举人会种地, 种地还得到过知州大人的夸奖, 因此农闲时分, 就有不少人上门来请教时砚关于种地问题。
    以前只是根据老一辈的经验, 何时施肥, 何时浇水, 何时播种,何时收割,只知道要这般做, 从不不知为何这般做。
    现在听李举人仔细一讲解, 瞬间明白过来, 原来种地其实还有这么多学问。
    时砚还建议村人:“以往我在家帮父亲种地时, 就发现地里偶尔会出现一两株小麦, 长势比其他小麦好很多, 麦粒饱满, 植株更加高大健壮,也很少倒伏。
    于是我就想,既然这株小麦能长得比其他小麦高大, 是不是他的种子种出来的小麦, 也会比其他小麦高大颗粒饱满呢?
    就将这种小麦的种子收集起来,一年接一年的收集种植,从中挑选出最饱满的种子。
    几年下来,手里的种子已经能种小半亩地了。
    这些种子种出来的小麦,产量明显比普通小麦高,口感也更劲道。我觉得这是一种杂交现象,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但我建议大家也可以尝试着去做,不只是小麦,还有其他作物……”
    时砚从堂屋拿出一小袋麦子,用手抓出一把,给众人展示。
    都是种惯了地的,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种子比他们每天春耕时精挑细选的良种都要好上几分。
    时砚温和道:“这些种子是我这几年慢慢收集起来的,一共也就这么些,若是多的话,还能送大家一些。”
    当即有农人一拍大腿,兴奋又懊恼的表示:“没错,往年我家地里也见过不少这样的小麦,我怎么就没多想一步呢?”
    还有人懊恼的掐自己大腿:“我家种豆子的那片儿,这几年间,年年都有这种特别大个儿的豆子出现,你说我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儿呢?”
    一群人离开,很快将时砚收集种子的经验传播的全村人都知道,从此时砚出门经常见到有平时满村子乱窜的皮猴子,一个个乖巧可爱的蹲在地头研究自家粮食作物,聚精会神,念念有词的样子,引人发笑。
    时砚好奇上前询问:“皮蛋,你今儿怎么不去找铁柱哥哥下河摸鱼?在地头干什么?”
    被称为皮蛋的孩子先认真纠正了时砚的叫法:“举人老爷,我现在不叫皮蛋了,我叫王忠国,还是您给取的名儿呢!”
    然后才乖乖巧巧的回答时砚的问题:“铁柱哥哥也在他们家地头忙着呢!我阿爹说,要我们在地里找出比其他豆子长的高大饱满的植株,收集起来做良种。
    种出来的粮食产量高了,我们家以后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说着脸上满是憧憬和认真。
    时砚心里叹口气,摸摸皮蛋的脑门儿:“好孩子,会有这么一天的!”
    磨磨蹭蹭十来天过去,玉米成熟了,金黄金黄的挂在杆子上,时砚催着王安两人收玉米。
    种子本来就不多,还没长成,被时砚吃了不少,知州大人来,连吃带拿,剩下的就更少了。
    一上午功夫,不仅玉米收了,就是地里的玉米杆子都被王安给砍了扔到屋后,准备晒干当柴火烧。
    刘全赶在做午饭前,和时砚两人,将成人胳膊粗的玉米棒子手动搓下来,搓成一粒粒金黄饱满的玉米,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等玉米粒彻底没了潮气,装进袋子里后,时砚对王安两人道:“收拾东西,咱们准备去京城。”
    刘全傻眼:“不是,老大,现在才五月份,会试明年四月开始,咱们现在去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花销得多大啊?
    老大你又是个瞎讲究的,自己不做饭,自己不种地,不好的不吃,睡不醒不起,我说和王安两人去外面做工赚钱养家,你又不乐意。
    咱们住桃花村还有两亩地种,好歹饿不死,这去了京城,万一会试没考,先饿死了怎么办?”
    王安也跟着点头,意思很明显:“老大,我觉得刘全说的对。”
    如素三月的假和尚,最近瘦了不少,一身凶悍的肌肉看起来都没以前结实了。看起来倒是和蔼了不少。
    时砚随意摆摆手:“这些不用你们操心,尽管收拾东西就行,别的都可以不要,调味品和我收集的种子一粒都不能少。”
    刘全这个操心的哟,比时砚亲生爹娘可称职多了:“不是老大,你不说清楚,我这心里不踏实,你就不能稍微透露一下,你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吗?
    自从乡试放榜后,您老人家可是连村子都没出过一步,怎么安排千里之外京城的事儿啊?”
    时砚被问的烦了,只懒懒的说了一句:“五月份,春季土豆上市的季节。”
    刘全似懂非懂,觉得悟到了什么,仔细一琢磨,又好像什么都没懂,生气的去收拾时砚的宝贝。
    时砚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让你将府城能买到的《开国年记》都买回来,做的怎么样了?”
    刘全虽不解,但还是老实点头:“能买的都买回来了,不过好几家大书肆都有他们自己的补货渠道,咱们前脚将书买完,后脚他们就会补上。
    老大,你买这么多《开国年记》有何用?”
    时砚还是那句话:“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结果刘全将行礼收拾好的第二天,正郁闷的询问时砚:“老大,都收拾妥当了,您看咱们何时启程?走水路还是旱路?要提前订船或者雇佣马车吗?”
    语气里不无挤兑时砚的意思,因为时砚这几天,又是宅在家里晒太阳睡懒觉,连院子都没出。
    刘全认定时砚心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安排。
    时砚还是那句话:“不用咱们操心,安心等着便是。”
    没到中午,桃花村就迎来了一行敲锣打鼓热闹非凡的人,这次的阵仗相比上次时砚中举来说,简直是云泥之别。
    上次是泥,这次是云。
    三十二人的皇家仪仗队,穿着气派讲究的宫廷内侍服侍,还有带刀侍卫一路护送,加上知州大人派来引路的衙役,浩浩荡荡将近上百穿着官服的人进了桃花村。
    胆大的村民一路相随,就见这群人停在了李举人家门口。
    时砚正躺在枣树下晒太阳,刘全和王安二人无聊的蹲在地上数蚂蚁,就听外间传来热闹的声响。
    村长高亢到破音的嗓门大喊:“李举人,李举人!皇帝老爷派人来给您送赏赐来啦!快开门啊!”
    村长喊得嘶声力竭,仿佛全身的力气都用在了这句话里,喊完就剧烈的咳嗽起来,咳的那叫一个嘶声裂肺,时砚都替他难受。
    刘全王安惊讶的瞪大了眼,一骨碌翻起身,撒丫子抢着去开门。
    “明安府靖远县李家村李时砚,庆元十三年乡试解元,因发现种植并进贡土豆有功,功在千秋,重在社稷。
    特封赏为民安伯,赐伯爵府邸一座,黄金百两,京郊皇庄一座。
    特准民安伯随传旨仪仗队一同进京。”
    听到圣旨的众人,除了时砚外,都惊呆了。
    这就,成伯爷了?
    就,种个地,就把自个儿种成伯爷了?
    别说本朝,就是前朝也没发生过这种离奇的事,但他就在众人眼前活生生的发生了!
    传旨太监笑眯眯的对时砚道:“伯爷,圣上特意吩咐,让人给您选了面积最大的一块儿皇庄,占地八百亩。
    圣上说了,您爱种地,就让您好好发挥特长,免得辜负了上天对您的优待!圣上他老人家也期待您将来在这方面做出一番成就!”
    得了,这下醒过神来的众人开始激动兴奋了。
    他们桃花村出了一位举人老爷,没什么稀奇的,但这位举人老爷在他们桃花村种出了传说中的土豆,还被圣上亲自册封为民安伯,要接进京城去种地。
    说出去,他们桃花村多有面子啊?
    谁还管民安伯不是桃花村人士?都只顾着兴奋去了。
    朝廷因为一位举人种出了传说中的土豆,进而封赏爵位的事,一时间在整个明安府传的沸沸扬扬。
    这件事的稀奇程度,堪比男人去当接生婆,有过之无不及。
    算得上前无古人。
    一时间,整个府城冒出来无数桃花村村民的亲戚,纷纷诉说着他们从桃花村亲戚那里亲眼所见的封赏场面。
    一传十十传百,经过三天的渲染,时砚在众人嘴里,已经是神农下凡,被家人虐待,愤而离家,最终选择了桃花村那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将传说中的土豆给种植出来的传奇人物。
    因着时砚的传奇经历,无人问津的《开国年记》又一次在书铺里卖的火爆起来。
    听闻民安伯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能在见到土豆的第一眼,就能认出那丑不拉几的东西,就是开国皇帝让出海的商人在海外大肆搜寻的宝物。
    既然民安伯当时一个小小的农家子出身的秀才,都能在里面发现巨大的机缘,他们怎么就不行呢?
    深藏功于民的民安伯时砚,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大赚一笔后,收拾好家当,跟着传旨的仪仗队进了京。


上一章
返回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