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05节长安变乱

    “孔明,你真是一个好人。”在旁边马车上的刘慕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叹着夸赞孔明。
    孔明向刘慕笑了一下,他再次看向李节兄弟三人,询问道:“你们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节叹息一声:“回少公子,我们县今年天灾不断,又是大旱又是蝗灾,大部分的田地都是颗粒无收,加上贼寇匪盗横行,家家户户都是饔飧不继,饿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听闻鲁国和青州在孔少公子您还有孔青州的治理下不但风调雨顺,并且欢迎外地人到鲁国、青州定居,于是,我们打算一起搬迁过去,正好,遇到孔少公子您一路东来,我兄弟三人被乡亲们推举为代表向孔少公子您乞求粮食救济。”
    孔明蹙眉道:“没人管吗?”
    李节苦笑道:“谁管啊?朝廷远在长安,刺史大人和太守大人整天打来打去,县令大人早就跑了,本地的有钱人也纷纷跑了,就留下我们这些无人问津的贫苦老百姓在这里等死。”
    孔明想了想,兖州济阴郡乘氏县按道理属于曹操的地盘,但曹操的势力暂时还没延伸到这里,他现在又要提防袁绍又要对付袁术,还要忙着接迎天子,自然一时间没管到这个地方。乘氏县位于曹操地盘、孔明地盘之间并且紧靠着孔明地盘,能够吞掉这里的,不是曹操就是孔明,只是,孔明无意扩张,曹操一时间还没扩张到这里,便使得乘氏县成了三不管地区(朝廷管不到,孔明管不到,曹操管不到),当地的社会秩序自然陷入瘫痪,社会治安完全崩溃。
    “按照老规矩。”孔明吩咐太史慈,“把乘氏县所有在本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都迁入鲁国或青州,给予妥善安顿,组织他们进行屯田。”
    “喏!”太史慈拱手领命。
    李节、李进、李军一起再度泪如泉涌,三人再度给孔明屈膝下跪:“孔少公子真是名不虚传呐!果然是孔圣人的后裔!我们兄弟代表乘氏县一万多百姓,多谢孔少公子的大恩大德!”
    “快起来吧!”孔明无奈地道,“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对我下跪。李进,你是练武的吧?”他对李进充满兴趣,他已经注意到了,李进虽然因为营养不良所以面带菜色,但却身材健长、四肢精练、皮肤黝黑、满手硬茧,一看就是练家子。
    李进点点头:“是,在下酷爱练武,并且在下是猎户出身,经常捕猎野兽或与野兽搏斗。”
    李节在旁边说道:“孔少公子,我这二弟确实武艺不错,他曾在山林里多次只身打死虎、豹、狼、蟒、鼍(鳄鱼)等猛兽凶兽。”
    孔明顿时对李进愈发地感兴趣了:“李进,你的武器是什么?”
    李进回道:“在下因是猎户,所以惯用一把长柄三股铁叉,另外,在下也擅长投掷飞叉。”
    孔明笑起来:“好,好,不错,不错。”他知道,“叉”这种兵器虽然不太常见,却也是十八般武器之一。“你读兵书吗?”孔明接着问道。
    李进显得有些谦虚地回道:“读过一些。”
    孔明点头:“好,如果你们愿意,你们兄弟仨以后就追随我吧!”
    李节、李进、李军一起喜出望外,向孔明行礼:“多谢少公子!我们兄弟三人以后定为少公子效犬马之劳!”
    不费吹灰之力,孔明得到了李进这个出类拔萃的将才,至于李节和李军,虽然在武艺上大不如李进,但二人也都是可塑之才。
    急于亲眼见识李进武艺的孔明在李进吃饱饭、休息好后迫不及待地让李进和太史慈切磋一下,两人在都留有余力的情况下斗战了整整一百个回合不分胜负。顿时,孔明愈发地欢喜,不仅如此,太史慈主动地告诉孔明,李进的近战格斗武艺是超过他的,因为李进长期饿肚子,所以气血亏虚、气力不足,就算他刚刚吃了一顿饱饭,也不可能立即就把身体调理到了最佳状态,他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跟太史慈打成平手,这说明他在正常状态下是胜过太史慈一筹的。
    太史慈位居三国第十猛将,李进能胜过他一筹,说明李进的武艺在前十名之内,可视为在第六名到第十名之间。不过,太史慈除了近战能力,也有远程攻击能力,他的箭法是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的,李进同样有远程攻击能力,他的飞叉也是射石饮羽、百发百中的,只是,飞叉的射程是不如羽箭的。综合而言,在近战格斗上,李进胜过太史慈一筹,在远程攻击上,太史慈胜过李进一筹。
    在招纳李节、李进、李军并且让饥民们饱餐一顿后,孔明吩咐李节、李军带着一千骑兵护送饥民们前去鲁国,然后再追赶上来,孔明、典韦、贾诩、太史慈、李进等人则带着另外四千骑兵继续向西前进,前去接迎东返的天子。
    十多天后,孔明一行人进入兖州陈留国境内。再次来到陈留国,孔明可以说是故地重游,他对这里十分清楚,从陈留国酸枣县向西,经过虎牢关或汜水关,便抵达洛阳了。
    “报!……”一骑飞马迎面奔驰而来,在奔至孔明车驾前后,马上骑者翻身下马,先取出一块令牌呈递给孔明,让孔明确定他是阴阳院司州站的通信使者,身份无误,然后开始汇报最新获悉的情报。
    “少公子,五天前,留守长安的吕布部将李肃、杨奉等人突然反叛!”
    “哦?”孔明心头一动,但他不是特别吃惊,因为他已经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贾诩早就预料到了。孔明看向贾诩,只见贾诩在轻轻拈须,面露微笑。
    “说说具体情况。”
    “五天前当晚,李肃、杨奉设宴邀请庞舒、刘何、王贺、李邹、赵庶赴宴,却在宴席间埋伏刀斧手,李肃掷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出,当场斩杀了庞舒等五将,同时,白波军贼将韩暹、李乐、胡才、范乾、侯芳洲等人率军兵临长安城下,趁着长安城内乱,攻入了长安城。眼下,李肃、杨奉、韩暹等贼将占据长安城,对外声称王允、吕布劫持天子,故而举事起兵,吕布现已率领大军返回长安进行讨伐弹压。”
    孔明点点头:“辛苦了,来人,赏赐三千钱,退下吧!”
    通信使者领赏致谢离去,孔明看向贾诩。
    贾诩微笑道:“我已差不多猜透此事的来龙去脉了。吕布派遣李肃、庞舒、杨奉、刘何、王贺、李邹、赵庶留守长安,七将里,除了杨奉是白波军降将外,其余六将都是吕布的心腹,比如为首的李肃,此人还是吕布的同乡,深得吕布信任。然而,我曾在西凉军中多年,颇为了解这个李肃,此人能文能武,有一些能力(在王允、吕布合谋诛杀董卓前,把董卓从郿坞骗入宫中的人正是李肃,在董卓入宫途中出现多次不祥之兆,在董卓产生疑心时,都被李肃巧妙地蒙混过去了),但他官欲很重且颇为自负,帮助董卓招揽吕布的是他,协助吕布诛杀董卓的还是他,为何如此反复?无它,为升官耳。他帮董卓招揽了吕布,让董卓轻易地灭了丁原、得到吕布这个天下第一猛将,但董卓并未给他太高的官位,使得他在内心里颇有怨言,因此,他在可以重新选择立场时毫不犹豫地、积极地助吕布杀了董卓,但吕布和王允在事后也未给他太高的官位,可想而知,他内心里愈发地愤愤不平,最为严重的是,吕布先前讨伐白波军,派他担任先锋,他被郭大击败,险些被吕布斩首处死,如此,他在内心里对吕布的怨愤已经变成了仇恨和恐惧。”
    贾诩顿了顿,接着道:“再说杨奉。白波军原先共有五大骨干首领,分别是郭大、杨奉、韩暹、李乐、胡才,在遭到吕布讨伐后,郭大被杀,杨奉投降,韩暹、李乐、胡才溃败逃散。杨奉虽说投降归顺了,但他出身于贼军,内心里自然贼心不改,安分守己哪有为所欲为痛快?于是,吕布派遣留守长安的七将里,李肃、杨奉对他是阳奉阴违的,一个想要早点脱离吕布,一个想要割据一方、为所欲为,两人一拍即合,设下了鸿门宴,斩杀了跟他们不是一条心的庞舒等五将,从而把持了长安城的局势。只是,长安的一万兵马不全是李肃、杨奉的,因此,李肃、杨奉必须得到外援,是谁呢?就是杨奉昔日的同伙,韩暹、李乐、胡才等白波军余党。可以肯定,杨奉必然秘密地联系了韩暹、李乐、胡才等人,说服他们跟他和李肃合伙且里应外合,夺取长安和整个关中。韩暹、李乐、胡才等人一方面知道当贼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知道长安富庶繁华,割据关中要比啸聚山林快活舒服得多,接下来,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李肃、杨奉先狼狈为奸,然后又勾结韩暹、李乐、胡才等人引为外援,最终发动了这场叛乱。”
    孔明感叹道:“贾先生果然是慧眼如炬、料事如神。”
    贾诩笑了笑:“少公子过奖了。不过,此事的真相不止这些。李肃、杨奉、韩暹、李乐、胡才等人竟能策划得如此滴水不漏,一举拿下了长安,割据关中,幕后岂能无人穿针引线?”
    孔明看向贾诩,心照不宣地道:“你的意思是……曹操?”
    贾诩笑道:“吕布不是被迫率领大军调头返回长安进行讨伐镇压了吗?如此一来,天子身边还有多少兵马对其进行护送?从王允、吕布的角度出发,洛阳还没有得到,却丢了长安,岂不是鸡飞蛋打、无家可归?”
    孔明啧啧道:“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等人果然名不虚传,设下的此等连环计,真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贾诩问道:“少公子,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孔明耸耸肩:“还能怎么办?是长安落入叛军之手,不是天子落入叛军之手,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行事,前往洛阳接迎天子。”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