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06节觐见天子

    一周后,孔明一行人抵达酸枣县,刚刚进入该县境内,便有数百名彪悍健勇的骑兵迎面呼啸而来,当头打着“曹”字大旗,为首者是一员青年将领,虽然年轻,但英武不俗。见到孔明一行人后,那名青年将领策马上前,显得礼貌而和善地拱手行礼:“来者可是孔少公子?”
    孔明踏出马车:“正是,敢问尊驾是?”
    “司隶校尉参军曹纯。”
    “原来是子和将军,久仰大名。”孔明微笑道,他当然知道曹纯(字子和),此人是曹仁胞弟、曹氏宗亲、曹魏名将,统领大名鼎鼎的曹军精锐“虎豹骑”。虽然虎豹骑在此时还未被建立,但已经看出雏形了,曹纯带领着的这些骑兵个个强悍骁勇,无疑,曹操和曹纯以后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虎豹骑。
    “不敢。”曹纯显得有礼有节,“在下奉司隶校尉(曹操)之命,前来迎接孔少公子。”
    “有劳,请。”孔明微笑点头,他现在已经进入曹操的地盘了,曹操派曹纯带着几百名骑兵过来迎接,无疑,此举表达了曹操没有恶意,否则,孔明带几千名骑兵,曹纯不会只带几百名骑兵了。
    “请。”曹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勒马回头。
    “子和将军,天子已经抵达洛阳了吗?”孔明问道。
    “是的。”曹纯回答道,“天子在三天前抵达洛阳,已经入住北宫。另外,天子已经改元建安,今年(西元191年)已是建安元年。”
    孔明心头暗忖道:曹操果然得手了,这跟书上记载的一样,并且,曹操的速度还真是快,实际上,也没人跟曹操抢天子,包括孔明,孔明只是来奉诏迎驾的,不是来跟曹操抢天子的。另外,根据书上记载,汉献帝在西元196年东返洛阳(随即又被曹操挟持去了许昌),继而改元建安,今年是西元191年,汉献帝就东返洛阳并且改元建安,比历史上提前了足足五年。
    在曹纯的带路引导下,孔明一行人通过有曹军把守的虎牢关,径直前往洛阳城。抵近后,孔明看到城外野地间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成百上千顶营帐,三五成群的军士居住、歇息、闲晃其中,这些营帐都打着“吕”“徐”等旗号,可以判断,这些军士都是属于王允、吕布、徐荣的部队,似乎没被曹军允许入城,不仅如此,孔明在这些王允、吕布、徐荣的部队附近还看到一处处曹军的兵营,那些曹军尽皆神色谨慎、表情警觉,用带着戒备甚至敌视的目光密切看着不远处的王允、吕布、徐荣的部下军士,两军之间气氛微妙,似友非友、似敌非敌。
    这也不奇怪,在讨董之战期间,曹操的军队跟吕布、徐荣的军队是敌人,还多次交战过,如今虽然化干戈为玉帛,但以前的矛盾隔阂肯定不会冰释前嫌。
    “孔明贤侄!”洛阳城的东城门入口处,一群人已在等待着了,为首者正是曹操。曹操气色极好、满面红光,老远看到孔明就高声地呼唤打招呼。
    “曹叔!”孔明笑着走下马车,带着典韦、贾诩、太史慈、李进等人上前。
    曹操满面春风:“孔明贤侄,许久不见啊!曹叔可是想你得很哪!哟,个子又长高了嘛!”
    孔明懒得吐槽曹操的这句打招呼的话语,上前行了一礼:“见过曹叔,恭喜曹叔为大汉立下迎驾之功!”
    “哎!你我犹如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曹操显得豪爽无比,他随即感慨万千,“天子东返,昭告天下,众多诸侯里,奉诏迎驾的除了你曹叔我,就是孔明贤侄你了。正如我当初在讨董之战期间说的,天下诸侯里,真正为国为民的,就我们几个,你曹叔我、孔明贤侄你、孙文台、刘玄德。孙文台现在是袁术的部下,刘玄德现在是公孙瓒的部下,他们俩身不由己,想来也来不了,否则,他们肯定也会来的。”
    孔明笑道:“不是还有张太守(张杨)和王太守(王邑)吗?”
    曹操呵地笑了一声:“这两人只是浑水摸鱼而已,无关紧要。”
    孔明看了看曹操的身后,比起当初讨董之战时,曹操此时的实力和势力都大大地增加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俊杰人才越来越多了,“曹魏五大谋士”除了贾诩,另外四个都已经在曹操麾下了,至于将领,除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曹纯等曹氏宗亲将领,“曹魏五子良将”已有二人在曹操麾下,是乐进和于禁,乐进在一开始就投奔了曹操,于禁原本是追随曹操的好友和盟友鲍信的,后来被鲍信推荐给了曹操,但张辽、张郃、徐晃还未投入曹操麾下,除了乐进、于禁,曹操麾下的外姓将领还有李典、吕虔、满宠等人。
    众曹军将领里,其中一人紧紧地站在曹操身边,此人跟典韦是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但是身高比典韦稍微高一点,壮硕程度比典韦稍微逊一点。孔明立刻认出来,笑道:“这位猛士一定就是‘虎痴’许褚许仲康吧?”
    许褚向孔明微笑了一下,同时行了一礼:“是,在下便是许褚。多谢孔少公子当初举荐,使得许褚终遇明主。”
    “不客气,不客气。”孔明笑了笑。
    “孔明贤侄啊……”曹操开口道,“咱们着手正事吧!你来此是为了奉诏迎驾的,既如此,还站在这里干什么?走吧,曹叔带你去觐见天子。”
    “现在?”孔明有点吃惊,他觉得这很唐突,天子可不是臣下随便随时想见都可以见的。
    曹操哈哈一笑:“天子刚刚东返洛阳,一切百废待兴,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更何况,南北二宫虽然完好无缺,但却‘家徒四壁’,天子正盼着你送家具过来呢!”他说得很是风趣。
    孔明听得暗笑。洛阳城的东汉皇宫分为南北两宫,北宫是天子、后宫妃嫔等居住的地方,南宫是天子接见臣属、举行朝会的地方。因为孔明的付出,洛阳城完好无损,没被董卓毁掉,南北二宫自然也是如此,只是,董卓把南北二宫里的东西搜刮一空,以致于二宫“家徒四壁”除了屋顶、墙壁、柱子,基本上啥也没有,尤其细软贵重物品,更是被董卓扫荡得干干净净,天子如今重入南北二宫,确实正如曹操说的,正盼着孔明送家具过来,当然会抽空接见孔明。
    “行,那我就听曹叔的安排。”孔明点点头,他随即想到了什么,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意,“曹叔,我可以带多少兵马入城?”
    曹操再度哈哈一笑:“孔明贤侄啊,你这话可真是伤了曹叔的心,你把曹叔当成外人呢!这洛阳城还是当初你从董贼手里夺回来的,如今,你却不能带着兵马入城了?贤侄,你想带多少兵马都可以,不过,考虑到不能扰民,你带一千兵马就可以了。”
    “好。”孔明笑着点点头,他当然不认为曹操说的是真话。洛阳如今不只是大汉的国都,还已经是曹操的根据地大本营,任何一个诸侯都不会容忍别路诸侯带着大批部队进入自己的大本营,包括曹操,也包括孔明。
    留下太史慈、李进率领四千骑兵驻扎在城外,孔明带着典韦、贾诩和一千骑兵进入城内,直向南宫而去。此时,汉献帝和朝中的公卿大臣们都已经知道孔明过来了,正是曹操通知的。
    众人浩浩荡荡地抵达南宫南门前,随行人员一律留在朱雀门(朱雀阙)外面守候,孔明、曹操等人则通过巍峨壮观的宫南朱雀门,经由铺满汉白玉的复道,前往南宫正殿——德阳殿。德阳殿既高大雄伟又华丽精美,全殿碧瓦朱甍、雕梁画栋,主殿高达三丈,阶高一丈,占地面积极广,大殿正堂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周围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彻纹石、铜柱盘龙。
    当孔明、曹操等人抵达大殿正堂前时,听得“咚——咚——”悠扬的钟声响起,有官员站在正堂大门边高声传唤道:“陛下有旨,宣司隶校尉、车骑将军、武忠侯、兖州牧曹操及豫州鲁国鲁县县令孔明等觐见!”——曹操因奉诏迎驾有功,被天子加封为武忠侯和兖州牧。
    孔明整了整衣冠,这倒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出于一种礼仪和尊重,他同时吩咐典韦:“把武器交出来。”说着,他也解下腰间的七星宝刀。
    在交出武器、脱掉鞋子后,孔明、曹操等人鱼贯进入大殿正堂。
    高高玉阶之上,汉献帝刘协正襟端坐于龙椅之间,头戴金饰衮冕,垂着白珠玉串十二旒,身穿黑底色的玄衣纁裳,上绣日月星龙十二章,在他身后左右分列站着八名宫女,手持长扇、罗盖等物。汉献帝今年十岁,跟孔明同龄,长得十分清秀温雅,但眉宇间没有什么童真稚气,反而带着几分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属于成年人的深沉稳重。这是因为汉献帝虽然是孩子,但他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苦难,使得他的心智被揠苗助长了。
    正堂两边井然有序地坐着上百名公卿大臣,但有一名大臣没有坐在玉阶之下,而是坐在玉阶之上、天子之侧,正是王允。在汉献帝左边摆放着一张镀金大椅,王允高坐其上、神色倨傲,气定神闲、顾盼自雄,颇有一种趾高气昂、盛气凌人的架势。很显然,在成功地诛杀董卓后,王允有些飘飘然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反而日益变得自傲自满。
    众目睽睽之下,孔明毕恭毕敬地、一丝不苟地向汉献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先在殿门口处下跪,向汉献帝叩首三次,然后起身步行上前九步,再下跪,再向汉献帝叩首三次,再接着起身步行九步,第三次下跪,第三次向汉献帝叩首三次,最后高声道:“臣,豫州鲁国鲁县县令孔明,叩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后世,叩首磕头被视为一种折损人格的礼仪,但在此时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此时的人是跪坐的,比如汉献帝,他便是跪坐在龙椅上的,因此,孔明向汉献帝下跪叩首,汉献帝也向孔明保持着下跪动作,双方在人格上处于平等,此时的下跪叩首就好像后世的坐着点头或坐着鞠身,完全不是什么侮辱性的礼仪。
    汉献帝的表情和语气都带着一丝感动,他声音清和地道:“孔爱卿免礼。”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