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280节在冬天里进击北地

    孔明冷笑一声,不再搭理王子法、刘孔慈,他继续把那盘油炸蝗虫端在孔融的面前:“父亲请用。”他郑重地道,“吃蝗虫,也是消灭蝗灾的一项手段,人人都认为蝗虫不可吃,所以,父亲您身为州牧,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不是吗?我们要做第一个敢吃蝗虫的人,就像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华夏人早在先秦时就吃螃蟹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是青州人,因为青州三面环海、盛产海鲜。
    孔融仍然面露排斥抗拒神色。
    “我来。”这时,一边的刘慕走上前,大胆地拈起一个油炸蝗虫,忍住心里的排斥抗拒,放进了嘴里。
    “公主殿下……”孔融等人吃了一惊,孔明也有些吃惊。
    刘慕皱着眉头地嚼着嘴里的油炸蝗虫,慢慢地抿嘴笑道:“孔明没有骗人,这虫子确实还挺美味的。”她看着孔融,“孔州牧,孔明说得对啊,我们要向老百姓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看到金枝玉叶的刘慕都吃了油炸蝗虫,孔融也下定了决心,拈起一个丢进了嘴里,周围众人看到孔明、刘慕、孔融都亲自吃了,不管愿不愿意,都上前分食起来,不少人随即吃得啧啧称赞起来:“不错!没想到这东西还真的能吃,并且味道还真不错,少公子不愧是奇才!”
    孔明有点感动地看着刘慕,刘慕也看向孔明,对孔明微微一笑。
    孔明心知肚明,刘慕整天“黏着”他,就是为了跟他“亲近”。孔明在心里是这样想的——老子这么优秀,喜欢老子的怀春少女自然犹如过江之鲫,但这个刘慕还是要慎重考虑的,她黏着老子,到底只是她单纯地喜欢老子,还是她受到洛阳的天子、汉室公卿大臣们的指示,刻意地接近老子,从而把老子逐渐变成刘家的外援,帮助天子对抗曹操?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比起刘慕,郭凰则要好对付得多,孔明婉拒了她的请求,没有让甄宓把郭凰调到他身边。郭凰当然也是一个美女,但孔明又不是“见一个收一个”的人,况且,郭凰跟甄宓的“八字相克”始终让孔明心存芥蒂,从保护甄宓的角度出发,孔明跟郭凰刻意地保持了距离,但他没有把郭凰直接撵出门,毕竟郭凰又没有犯什么错,孔明要是那么做,未免太伤郭凰的心了。
    孔明在忙完抗击蝗灾的事情后,已是年底了。
    十一月份,孔明一方面准备着在春节这天敬献进贡给天子的礼品,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去高句丽国、扶余国,向高句丽国王伊夷模(前国王伯固已死,其子伊夷模继位)、扶余国王尉仇台提出勒令他们尊奉大汉天子、举国归顺大汉、在春节这天亲自携带丰厚礼物前去洛阳向大汉天子献礼进贡的要求。
    对于孔明的强硬要求,伊夷模和尉仇台一方面不敢不遵守,一方面心存抗拒,高句丽和扶余不是大汉的附属国,自然而然,伊夷模和尉仇台自己称王称霸、逍遥自在,不受汉朝廷、汉天子的节制。因此,伊夷模和尉仇台一边答应了一边讨价还价,不愿亲自前去洛阳向大汉天子献礼进贡,而是派遣使臣前去,同时,两人拿出的礼物也是“三瓜两枣”,推托高句丽、扶余穷弱落后,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向大汉天子献礼进贡。
    得知伊夷模和尉仇台的态度后,孔明冷笑一声,他等的就是这个“借口”,从而“出师有名”。世界上,钱最难找,借口最好找。
    孔明没跟伊夷模、尉仇台继续废话,他直接给徐荣下令:发兵北上,攻灭高句丽、扶余。
    平州北部,带方郡,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冰天雪地。
    一支军队正在齐膝深的积雪里艰难地跋涉前进着,正是汉东军北上攻打高句丽、扶余的先头部队,合计一万精锐骑兵,由徐荣亲自统领,在这之后,还有一万协助作战的精锐步兵,由田豫统领,在最后,还有一万负责押运粮草物资的步骑兵,由牵招统领。汉东军此战总计出动三万精兵,不多,但战斗力足够,况且,在如此艰难的作战条件下,难以出动太多部队。
    在过去半年里,徐荣、田豫、牵招三将奉孔明的命令,屯兵于带方郡境内,反复地苦练军士们在北地的冰天雪地中行军和作战的能力,同时派遣大批细作斥候悄悄地查探从带方郡前往高句丽、扶余的道路,做好了充足的战前准备。眼下,汉东军的三万兵马人人穿着棉袄、棉裤、棉衣、棉帽、棉袜、棉鞋、羊毛衫,衣服里絮着干燥暖和的乌拉草,脸上戴着厚实的口罩,手上戴着厚实的棉手套,就连战马也身穿棉袄,从而一举解决了御寒保暖问题,无人、无马冻死冻伤。另外,部队还准备了大量的烧酒(蒸馏酒)用于军士抗寒,所有的物资都是用雪橇拉的,轻便迅捷无比,不仅如此,部队的补给里还拥有一种孔明的“新发明”:罐头。
    罐头这东西是法兰西人在西元1802年发明的,具有着重大意义,实际上,罐头的原理十分简单,在西元1862年之前,人们不知道食物腐烂是细菌导致的,所以无法理解好好的食物怎么会腐烂掉。孔明当然清楚,所以他提前一千六百年发明了罐头,没有玻璃,他就用陶瓷代替,原理不变,汉东军的罐头是这样做成的:把新鲜的食物放在一个个陶瓷罐子里面,再把这些陶瓷罐子放在沸水里反复地烹煮,然后趁着罐子、罐子里面的食物处于滚烫状态时,用软木塞、铁皮盖、铁丝紧紧地密封好罐口,如此,罐子里、食物里的细菌基本上被杀死了,同时,空气里的细菌也进入不了罐子里,自然而然,只要不开封,罐子里的食物就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新鲜。
    孔明“发明”罐头,极大地解决了汉东军进行长途远征的后勤不给问题,也解决了新鲜食物进行长途运输的保险问题,如此,汉东军的将士们在千里之外作战也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风饕雪虐、天寒地冻,进行千里远征的汉东军的将士们在狂风暴雪中坚定不移地前进着,他们脚步坚定,因为他们信念坚定,他们信念坚定,源于他们对孔明的崇敬和孔明对他们的教导:
    必须灭了高句丽和扶余,否则,这两个国家早晚强大起来,继而就会像匈奴人、鲜卑人、乌丸人那样侵略我们汉地,残害我们汉民;
    灭了高句丽和扶余,我们可以得到一望无垠的新土地、无穷无尽的宝藏,就可以让我们、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同胞过上更好的生活;
    高句丽人、扶余人在高句丽王、扶余王的统治下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们灭了高句丽、扶余,高句丽人、扶余人就会成为大汉子民,就能过上好日子,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孔明鼓舞军心、振奋士气靠的不是满嘴的大道理,还有结结实实的实惠,他给他麾下的将士们提供了全国第一的优厚待遇,吃得饱、穿得暖、军饷高,并且参战将士只要立了功的、表现出色的,都会重重有赏,最大的奖赏就是土地,可以在新领土境内分到大片的肥沃土地。
    如此,汉东军的官兵们岂能不军心奋勇、士气昂扬、信念坚定?
    在长途跋涉了一个多月后,除夕夜晚上,徐荣部悄无声息地抵达高句丽国都城丸都城(后世吉林省通化市)郊区三十里外的密林里。高句丽人根本没想到汉东军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冬季里竟能够长途行军,更加没想到汉东军会在春节期间发动战事,因此完全毫无准备。
    正式进攻前,徐荣下令拿出所有的罐头和鲁酒,全部吃光喝光,以此庆祝新年到来以及彰显破釜沉舟之势。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