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520节老婆是皇帝的好处

    刘备重重地叹息一声,他看着表情各异的现场众人,低声地道:“都散了吧,让我想想。”
    众人陆续地告辞离开。诸葛亮在走出大殿后仰望着无限苍穹,久久地站着,默然不语。
    “先生……”马谡走到诸葛亮的身边,轻声地道,“为何烦忧?”
    “哦,是幼常(马谡表字)啊……”诸葛亮回过神,问道,“公琰(蒋琬表字)回来了吗?”
    “还没有。”马谡回答道。
    诸葛亮点点头,再次仰望苍穹、沉默不语。
    “主公呢?主公呢?”就在这时,一人从外面气喘吁吁地快步奔来。
    诸葛亮看向那人,是司州刺史从事秦宓。秦宓是益州人、原刘璋的部下,但他跟法正、李严等人一样投效了刘备。
    “子敕(秦宓表字),发生什么事了?”诸葛亮诧异地看向秦宓。
    秦宓表情急剧地变幻不定着:“刚刚有人从汉阳逃到长安来,说有机密要事向主公汇报,请求主公为天子主持公道和报仇雪恨!”
    “天子?”诸葛亮吃了一惊,“是刘慕?”
    “不!”秦宓摇摇头,“是原先的天子!”
    “哦?”诸葛亮再度吃了一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天深夜,汉中王宫内的某个房间里,刘备正在秘密地接见着一个人。
    现场共有三人,除了刘备和被刘备接见的人,还有一人是翻译,因为被刘备召见的人来自海外异域。
    “赤以文将军,波调究竟想跟本王要什么?”刘备语气沉重并且带着一丝抵触地问道。
    这个被刘备称为“赤以文将军”的人是个年约三旬、身材魁梧、剑眉星目、高鼻薄唇、褐发靛眼的男子,从其外貌一看便知其不是汉人。在听完翻译的汉语后,赤以文露出了一个古怪的微笑:“汉中王殿下,看这样子,您终于想通了?”
    刘备有些烦躁不快地道:“回答本王的问题。”
    “安州、定州、凉州。”赤以文干脆利索地道。
    “什么?”刘备吃了一惊,他勃然变色地道,“波调的胃口未免太大了!”
    赤以文平淡地道:“河西走廊是我们大月氏人的故土,我们当然要重返家乡,想到凉州,就要经过安州和定州,只能把这三个州连为一体,否则,我们贵霜本土和凉州岂不是被割裂?汉中王殿下,别犹豫了,你已经被那位汉东王和他的女皇帝妻子逼到了悬崖边,只需要割让区区三个州,就可以换来我们贵霜帝国的大力援助,帮助你打赢大汉的内战,让你最终得到汉地全境,成为大汉的皇帝,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啊!”
    刘备冷冷地看了对方一眼,一言不发地走出了这个房间。
    走到外面的庭院里,刘备举头仰望着浩瀚星河,喃喃地道:“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匡扶汉室、中兴大汉的伟业,先皇先帝、列祖列宗肯定不会责怪我的……”
    房间里,赤以文冷冷一笑,他心里暗忖:“等我们在凉州站稳了脚跟,我们的胃口可就不只是区区的安定凉三州了,到时候,我们可就不一定继续帮你了,我们会联合孔明和曹操,前后夹击你,吞并掉半个汉土!愚蠢的家伙,‘引狼入室’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居然都不懂?”
    汉阳城,云台宫(汉东亲王府)。
    书房里,孔明拿着笔,认真地斟酌着、权衡着、思索着,逐一地任命汉东的文武高层。
    以前,汉东是汉东,汉室是汉室,孔明只有任命、罢黜汉东的文官武将的权力,如今,汉东和汉室已经融为一体,使得孔明拥有了可以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任命、罢黜天下的文官武将的权力。如此一来,孔明做事“方便极了”,让他忍不住发自肺腑地仰天长叹:“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还真是爽!难怪董卓、王允、曹操个个都想这么干,但是,真正干得完美成功的人,只有本王一个!因为皇帝就是本王的老婆!哈哈!老子还真是一个大天才啊!”
    因为汉东和汉室已经融为一体,所以,汉阳郡也是汉东的一部分,也是孔明的地盘了,如今,大汉天下20州129郡1319县,土地面积1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5100多万,孔明的“汉东”包括9州57郡455县以及汉阳1郡10县,合计9州58郡465县(汉阳郡不属于汉东九州任何一个,属于“直辖郡”,另外,台湾、海南已经不是直辖郡了,台湾郡被划入了扬州,使得扬州六郡增为扬州七郡,海南郡被划入了交州,使得交州七郡增为交州八郡),土地面积74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天下67.3%),人口数量3300多万(占全天下64.7%)。
    毫无疑问,想要有效地管理这么辽阔的土地、这么庞大的人口,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严密高效的行政机构。
    东汉末年是个动荡不堪的时期,各方面都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包括军政官制,因此,孔明一方面可以承继汉朝的官制,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地、高瞻远瞩地进行改良、改善、改革,并且,他现在不是在改动汉东的军政机构,而是在直接改动汉室朝廷的军政机构,但他暂时不会“动”曹操和刘备的势力集团,他是以汉室朝廷的名义对汉东九州的军政机构进行改进。
    首先,孔明废除了“州牧”这个官职。众所周知,为防止产生地方割据势力,就必须严格地把军政进行分家,“州牧”的设立正是东汉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州牧既是一州行政长官之首,也是一州军事力量统领,集一州军政大权于一身,不割据一方才奇怪了,君不见,东汉末年各州的州牧,哪个不是进行割据的诸侯?并且,他们的州牧大权还能世袭罔替、父死子承,搞得一个个州变成一个个独立小王国。这样的情况,自然是要绝对杜绝的。实际上,在汉东境内,长期以来只有一个州牧,就是孔融的青州牧(现在已经被孔明接任了),别的州都没有州牧,就是因为孔明为了避免汉东内部出现独立小王国(孔融的青州牧也只是虚职,他是绝无可能“脱离汉东、割据青州”的)。如今,孔融已经离世,汉东境内唯一的州牧就是孔明本人这个青州牧,因此,他可以毫无阻碍地实行“废除州牧制”的重要政策了。
    孔明在废除“州牧”后,他的官帽里肯定就没有“青州牧”这顶了,同时,他也不当青州刺史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必要担任地方官职,因为他现在已经进入汉室朝廷的中央中枢。
    孔明此时的官职只有三个:汉东亲王、大司马、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这三顶官帽已经奠定了孔明“一人之下,五千多万人之上”的实权地位——孔明其实也不是“一人之下”,唯一在他上面的皇帝天子是他的夫人,说他“一人之下”根本无从谈起,他就是天下第一人。
    汉东九州,没有州牧,只有刺史,一州一个刺史,刺史另有两名副职官员,一是知州,一是巡抚。——刺史和知州都可以是该州的本地人(本州人治本州自然是符合人心、民意的),巡抚是朝廷直接任命的,不一定是该州的本地人,就是朝廷派到这个州进行巡视监督的官员;
    刺史是一州的文官之首,一州的武将之首是孔明独创的“提督”。“提督”一词出现在宋朝,初步成为官职在明朝,正式成为官职在清朝,孔明提前上千年让它出现了。刺史主管一州政务,提督主管一州军事,一文一武、一政一军,两者没有互相隶属的关系,都是直接听命于朝廷。汉东九州,合计九个刺史,但不止九个提督,因为还有舰队(水师)提督存在。汉东军已有海军,海军共有四支舰队(水师):黄河水师、长江水师、近海舰队、远洋舰队,四支舰队(水师)分由四个提督进行统领。于是,汉东共有十三个提督,包括九个陆军提督、四个海军提督。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