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558节荆州变局(3)

    司马懿顿时心头剧烈震动,他紧紧地看着刘虎:“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的?按照你的级别,关羽在召开密会时是不会叫你出席的吧?还有,你不是文聘的部将么?为什么却可以悄悄地来到这里?难道……这是文聘指示你的或者默许你的?”
    刘虎微笑道:“我很清楚,我现在不管说什么,您都不会相信,您在内心深处怀疑我是刘备派来的,既如此,我何必多说呢?司马先生,与其跟我浪费时间,不去赶紧确认我说的究竟是真是假。刘备在荆州对你们玩的这些伎俩,恐怕不只是进行拖延,还是进行一种麻痹。”
    司马懿一言不发地看着刘虎,几分钟后,他急匆匆地出门而去。
    差不多十个小时后,刚刚抵达徐州首府下邳郡下邳城的徐庶受到了徐州刺史陈登的急切迎接。陈登手里拿着一张小纸条:“元直,你来得正好,我在小半个时辰前收到了司马懿的飞鸽传书,你来看看,是否跟你们在荆州的交涉事务有关。”
    徐庶心头一紧地接过那张小纸条,在看完纸条上的乱码文字携带的信息后,他心头一惊,紧接着,他脑中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心里一直存在着的一个模糊的疙瘩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天呐!”徐庶神色大变,“原来是他!原来是他!他的名字……我怎么一直没有想出来呢!”他火急火燎、悔恨不已,“我岂不是辜负了殿下?我岂不是害了殿下?”他一时间泪水涔涔。
    “元直,到底是怎么回事?”陈登大惑不解。
    “要出事了!殿下要出事了!”徐庶火急火燎得恨不得跳脚,“元龙,我要马上前去汉阳见到殿下!快快给我备车!”
    陈登紧张地道:“你不知道殿下已经去蒙州了吗?”
    “什么?”徐庶大吃一惊,他顿时五内俱焚,“蒙州!蒙州!果然是蒙州!元龙,我要立刻前去蒙州找到殿下!”
    陈登已经感受到了徐庶的惶恐、紧张、焦躁,他提议道:“你可以飞鸽传书联系殿下呀!”
    “行不通!”徐庶摇头,“殿下现在是在蒙州大草原上!我必须本人亲自过去!只能如此!”
    飞鸽传书这种通讯方式的优势是毫无疑问的,但它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一般而言,它有两个缺点:第一,如果遇到恶劣天气,信鸽很有可能不会顺利抵达;第二,信鸽不能被拦截,一旦被拦截,通讯就中断了。人拦截信鸽的可行性不大,就算神箭手可以射中信鸽,但也是只能守在固定地点、信鸽处于较低高度时做得到,一旦信鸽扑腾飞上云霄,人只能干瞪眼了,再说了,神箭手毕竟是很少的,真正对信鸽造成威胁的是鹰、隼、雕等猛禽,它们足以捕猎截杀信鸽。在人口稠密众多的中原地区,猛禽不多,但在漠北的茫茫草原和岭南的热带雨林,猛禽数量极多(此时的生态环境跟后世相比是十分原始的),因此,在漠北和岭南不太常用飞鸽传书这种通讯方式,就算可以多放信鸽确保信息被送到,但信鸽损失率太高,也不划算。
    阴阳院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地的信鸽通讯网络,虽然信鸽可以飞得很长、很远,长途远达一千五百公里以上,但让信鸽飞这么久进行通讯显然不保险,于是,全国各州各郡都有信鸽通讯站(不管是在汉东境内还是在汉东境外,这种通讯站都是严格保密的),通过“接力赛”方式传达信息。比如,司马懿在扬荆二州边界放飞了信鸽,信鸽飞向扬州境内的某个通讯站,通讯站人员会更换信鸽,把写着信息的纸条放在新信鸽身上,将其放飞,飞向徐州境内的某个通讯站,从而“一站接着一站”,最终抵达汉阳,就好像一场信鸽的空中接力赛。
    本来,汉末和三国时期不存在飞鸽传书,君不见,历史上,关羽在北伐时担心吕蒙偷袭荆州,于是,他命人沿长江边设立了百十座烽火台,一旦有事,台上士卒“夜点火,日放烟”,从而一座烽火台接着一座烽火台地传达警报信息,跟长城的烽火台是一个原理。如果汉末和三国时期存在飞鸽传书,关羽还费这事干嘛?如今,孔明“独创发明”出了飞鸽传书,让他掌握着远远地超过别方势力的信息传递速度,从而先声夺人,然而,他现在跑到大草原上了。
    飞鸽传书的原理是什么呢?是这样的:某只信鸽出生于在甲地,那它就会把甲地当成家,从而“记住”甲地,如果需要从乙地把信息飞鸽送到甲地,就要在事先把这只信鸽带到乙地,在它身上装上信息,继而放飞它,它就会飞回甲地,从而完成“飞鸽传书”。比如,司马懿在扬荆二州边界放飞了信鸽,信鸽飞回扬州境内的某个通讯站,这只或这几只信鸽是在扬州境内的这个通讯站里出生的,在事先被司马懿一路带到了扬荆二州边界。因此,飞鸽传书的通讯方式只能用于“固定点联系固定点”或“活动点联系固定点”,不能用于“固定点联系活动点”或“活动点联系活动点”,终点不能是活动的。孔明现在蒙州大草原上到处溜达着,他的位置是活动着的,徐庶等人就算放飞一万只信鸽也联系不上他,信鸽们跟孔明又没有“心灵感应”,怎么知道他现在在哪里然后飞到他的手里?另一方面,徐庶怀疑就算信鸽飞到了位于蒙州境内的通讯站也会被人扣住,继而泄密以及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他必须亲自赶去。
    “那怎么办呢?”陈登同样心急如麻起来。
    “你这里有船吗?”徐庶急切无比地问道。
    陈登受到提醒,他猛地一击掌:“有!我们现在就走!”
    在陈登的安排下,徐庶快马加鞭地赶到了位于徐州东北部的连云港,继而乘坐一艘鲸船通过海路赶往辽州,再从辽州通过陆路赶去蒙州。
    当徐庶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地从辽州进入蒙州时,蒙州南部中段的边界处,另一人正在跟徐庶一样陷入不安中。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蒙州提督段煨。
    孔明来到蒙州,蒙州刺史步度根、知州徐璆、巡抚陈祎都去迎接了,唯独段煨这个蒙州提督没去,他之所以没去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把孔明放在眼里,而是他已经年岁渐高并且患了慢性疾病,从大概半年前开始,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戎马大半生的他现在连骑马都感到十分吃力了,只好委任副手、蒙州总兵阎柔代他前去迎接孔明。段煨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康复,因此没有提出辞呈,不过,他看到自己的健康始终得不到改善,已经下定了辞职退役、回乡静养的决定,打算就趁着这次向孔明递交请辞报告。
    尽管身体状况很不佳,但段煨还是坚持着赶到边界视察,他深知保护孔明安全的重要性,不敢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正是因为他已经打算辞职退役,所以他希望在自己任内不要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从而给自己的戎马生涯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乌加河一带的巡防安排表怎么被改动了?”段煨细心地审查着蒙州南部中段边界处的巡防部队执勤轮替安排表,意外地发生了一点不对劲。
    段煨身边的鹰隼骑凮夫长卢泰报告道:“这是参将修改的。”参将是孔明“发明”的武官职务,即参谋将领,意为“参赞军机谋略事务的将领”,即参谋长,参将在一州之内的地位仅次于提督和总兵,通常不独自带兵,主要负责带着参谋们进行搜集、整理军事情报和制定、修改作战计划等文职工作(“参谋”也是孔明“发明”的武官职务,意为“参赞谋略的军官”)。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