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648节函谷关之战(4)

    正在急急忙忙地从函谷关逃向潼关的张飞亲耳听到了汉东军官兵们高喊的“活捉张飞”,他气得几乎咬碎满嘴牙齿,多次想要回头死战相拼,都被吴班牢牢地拉住了,为了引开追兵,吴班拉着张飞脱离残部大股人马,只带数十骑快马加鞭地奔向潼关,由残部大股人马高举着张飞的“车骑将军”大旗奔往别处。张绣在火光夜色中四处搜寻张飞,看到张飞将旗后急忙穷追不舍,在追上后发现中了对方的金蝉脱壳、调虎离山之计,大怒之下杀尽张飞残部人马。
    张飞和吴班一路仓惶逃跑,足足跑了大半夜,才在凌晨时分抵达潼关东边一带,没想到,却有一支汉东军的兵马拦在了他们面前,为首一员骁将手持钩镰、腰挎弓箭,正是汉东海军黄河水师提督欧阳四海。欧阳四海深恨张飞在蒙州杀了孔白,他在完成浮桥船路后带着一批人马前来参加对张飞的围剿,他估计张飞肯定会逃向潼关,因此在这里守株待兔,此时见了张飞,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大喝一声“独眼贼留下脑袋”,挺起钩镰飞马直取张飞。
    张飞大怒:“黄河贼安敢轻我!”挺起丈八蛇矛纵马而上。
    欧阳四海知道自己难以一对一地击杀张飞,因此在飞马冲向张飞途中,他突然张弓搭箭,射向张飞,一箭正中张飞座下战马的马眼,那马当即扑倒丧命,把张飞摔在地上。欧阳四海趁势挺起钩镰劈斫向张飞。
    “上将军小心!”千钧一发之际,吴班飞马横刀而来,格挡开了欧阳四海的钩镰。欧阳四海大怒,挺起钩镰大战吴班,杀得吴班手忙脚乱、难以招架,但就在这时,又有一支兵马呼啸而来,为首大将正是魏延。原来,廖立在放弃函谷关逃走后,特地跑到潼关向魏延报警。廖立为人乖觉,他憎恶张飞,知道张飞此战必败,不想为之卖命送死,因此提前逃之夭夭了,但他又很清楚,万一张飞战死了,他在跑回长安后肯定也要掉了脑袋,于是,他向魏延请求发兵救援张飞,从而“将功补过”。魏延在得知函谷关战事后大吃一惊,急忙率部出关增援。
    “上将军快走!”魏延大喊着,亲自上前保护张飞和吴班撤向潼关,同时命令副将刘晙、马汉阻拦欧阳四海以此断后。
    欧阳四海以一敌二、奋勇迎战,十多分钟后,四处搜寻张飞的张绣率部赶来助战,径直飞马一枪刺刘晙于马下,马汉心惊胆战,回头便走,被欧阳四海一记钩镰剁翻落马。张绣和欧阳四海继续追赶张飞,却见张飞、吴班、魏延等人已经退入了潼关,两人望关兴叹,懊恼悔恨无比,只得撤退。
    尽管没能活捉或者击杀张飞,但汉东军的中路部队仍然取得了大胜,一举攻占了函谷关,如此一来,洛阳八关尽皆收复,洛阳城和洛阳地区的安全系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如此,汉西军没了函谷关,长安城想要抵御汉东军的西进,只能依靠长安城本身和潼关,而潼关的险峻程度是大不如函谷关的。失了函谷关,这对汉西方面而言,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并且,汉东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攻取了函谷关,这对汉西方面而言,在心理上是一种震撼和震慑。
    太史慈随即派遣军士民工重修并且加固了函谷关,在关上驻扎精兵,又在稠桑原上驻扎精兵,从而确保洛阳的西部安全。另外,汉东军在此战中俘获了数千名汉西军士卒,太史慈下令将其全部释放,但这些俘虏在被释放前都会汉东军士卒被用烧红的长矛戳伤左脚,从而使得他们以后无法再为军人,只能归入民间,成为工匠农民商贩。
    “大都督,”张绣有些不解,“这些战俘肯定是不能杀掉的,但也没有必要放了呀,我们可以把他们充为劳工奴隶,如此一来,既能增加我们这边的劳动力,也能削弱汉西的劳动力。”
    太史慈笑道:“如果我们关押这些战俘,扣留他们,不放他们,他们的家人、军中同僚在看到他们没有回去后会怎么想?汉西方面说不定趁机捏造谣言,说我们在交战中哄骗汉西军人缴械投降,却在他们投降后言而无信地把他们杀光了,如此一来,汉西军的士卒们以后在战斗中岂不是要跟我们拼死作战?战败是死,投降被俘也是死,还不如拼死杀出一条活路。因此,我们要放了他们,让他们告诉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军中同僚、越来越多的汉西军官兵,我们汉东军是不会杀害俘虏的,向我们投降或被我们俘获,会得到优厚待遇,会被释放回家,并且,我们还会‘帮助’他们从此名正言顺地逃避刘备的兵役,不会再被强征入伍了,你说,长期以往,汉西军的士卒们在战场上还会跟我们死拼吗?”
    张绣恍然大悟:“大都督英明!”
    接到捷报的刘慕“凤颜大悦”,当即重重地封赏了太史慈等有功将士,敕封太史慈为“征西将军”,但太史慈推辞了,他说“此战之首功不在于末将,在于周公瑾,况且,末将还未攻破潼关,岂能受封为‘征西将军’”。孔明十分感慨,让刘慕改封太史慈为“镇西将军”(比征西将军低一级),提领“关中总督”一职,又敕封张绣为安西将军,敕封褚燕为平西将军,敕封欧阳四海为“伏波将军”(杂号将军),敕封管亥为“游击将军”(杂号将军,前任游击将军是阎柔,阎柔目前已是镇北将军,前前任游击将军是宗宝,宗宝已在袁孔之战期间阵亡),敕封唐榔为“飞山中郎将”……各将领军官额外俱有重金赏赐,受封受赏的将士无不欢呼雀跃。
    汉东军的北路大军和中路大军都是捷报不断,立功的将士们尽皆升官发财,刺激得南路大军上下官兵愈发地心痒难耐了。
    丰州,牂牁郡,花阳县,花阳城。
    花阳城是丰州第一大城,它既是牂牁郡的首府,也是丰州的首府。众所周知,丰州遍地都是一望无垠的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境内原本只有屈指可数的集镇,几乎没有像样的城市,这也是孔明当初吞并益州南部六郡时刘璋不感到可惜、不愿意与孔明争夺的原因之一,但在孔明治下的这些年里,丰州日新月异,境内人口数量不断上涨,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尤其花阳城,更是一座在荒原野地上新建的、发展速度蓬勃喜人的富庶之地。孔明之所以特地新建这么一座花阳城,当然不是嫌钱多,根本原因是花阳城一带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铁矿,当地十分适合建城、聚集人口,从而开采当地铁矿,既能推动丰州的经济发展,也能让国家的建设得以锦上添花。
    花阳,这个地名是孔明取的,在后世,花阳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市是华夏四大铁矿区之一,铁矿储量占四川省全境的七成多,高达七十多亿吨。眼下,孔明提前一千七八百年开发攀枝花市(花阳县)的铁矿,虽然产量和规模跟后世相比是望尘莫及的,但在此时也是绝对的全国一流、全球一流。汉东共有五大铁矿区,第一大位于辽州南部,第三大位于蒙州南部,第四大位于青州中部,第五大位于豫州南部,第二大就在丰州,就在花阳县,花阳县的铁产量占整个汉东的30%以上,并且,该县拥有全州足足一半的人口。
    花阳十分兴旺,城内人口众多,百业繁华发达,城外尽是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的矿山、矿场、冶铁厂、炼钢厂,几条宽大的官道马路通往珠江,路上江上,车船不断,夜以继日地把冶炼好的钢铁送到江边码头,装载上船,沿着珠江通过交州,进入南海和东海,运往内地,同时把内地的商品、货物源源不断地运来。得益于铁矿,丰州大半人口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城内的提督府中,丰州的一干文武高层正在召开着紧急会议。
    丰州刺史祝融是当仁不让的会议主持人,已经穿戴好盔甲的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诸位,都已经准备好了吧?”
    朱符等人兴奋不已地道:“一切准备就绪!”
    祝融满意地点点头:“好!那么,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展开行动了!根据与刘璋的多次接触会谈,在那两套方案里,我们和刘璋一起敲定了第二套方案,即‘守城待援’。刘璋和他的部将张任、刘璝等人率领三万兵马坚守成都城,我们发兵北上,与他们里应外合,最终会师于成都城下。虽然成都城内库存物资十分不足,刘璋在成都城打不了持久战,但不要紧,只要我们越过丰州和益州的边界,黄忠就会不得不放弃全力攻打成都城,南下赶来对付我们,我们帮助刘璋牵制住黄忠的主力,成都城自然没有危险,届时,我们要在西川南部的野战中一举击溃黄忠的主力!如此一来,黄忠兵败,成都城又落入我们的手里,西川便一举拿下了!”
    “好!”朱符等人一起愈发兴奋地叫好。
    朱皓神色阴郁,他犹豫一下,进谏道:“祝大人,我知道我说的话有些令人扫兴,但是,我还是要说出来,我始终觉得……这很冒险,首先,我们兵力不足、实力不够,却要深入西川境内作战,实在令人不安;其次,黄忠可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啊,他智勇双全,我们不能轻视小觑。”
    祝融有些不悦、不快甚至不耐烦地道:“朱巡抚,前怕狼后怕虎,还怎么打胜仗?我意已决,你无需多言!”他示意一下同在现场的丰州知州管统,看向朱皓,“朱巡抚你无需参战,跟着管知州一起留在花阳守城吧!”
    朱皓无奈地道:“遵命。”
    一个州的文官高层共有三人,刺史为主,知州和巡抚为副,并且,巡抚稍微地低于知州,但是,巡抚的实际地位是很高的。刺史是一州之长,知州相当于“副刺史”,一般而言都是该州本地人担任,协助一般而言不是该州本地人的刺史共同治理该州,巡抚则是皇帝从中央朝廷派来的,巡查官衙政务、抚慰百姓民生,带有着监督刺史和知州的意味,说白了,巡抚就是皇帝派来的“监视人”,“专门负责向皇帝打刺史和知州的小报告”。因此,巡抚的实际地位是很高的,刺史和知州都要“让着”巡抚,不敢“得罪”巡抚,对于巡抚的话,刺史和知州是尽量要听的。然而,这套“潜规则”在丰州是行不通的,因为丰州刺史祝融是孔明的岳父,作为巡抚的朱皓是劝不动祝融的。
    “诸事议毕,诸位,我们可以出发了!为陛下、为殿下立功的时候来了!”祝融满面红光地大手一挥。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