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649节刘璋反正(1)

    汉东陆军共有二十五万余兵力,其中,约十万兵力在漠北(平、辽、蒙),以骑兵为主,约十万兵力在本土腹地(青、徐、兖、豫、司东),骑兵步兵混成,约五万兵力在岭南(扬、交、丰),以步兵为主。换而言之,整个扬州、交州、丰州只有约五万兵力。岭南三州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扬州,因此,岭南三州的约五万兵力足有约三万在扬州(这只是陆军兵力,不包括属于海军的长江水师的兵力),交州、丰州都只有约一万兵力,但二州都跟别州一样,都有数量超过正规军的民兵。汉东丰州军(都是陆军)合计约一万正规军和约一万五千民兵。
    以区区两万五千兵力并且大部分是步兵,想要拿下汉西重地西川,显然,实力有些不足,但祝融等人不这么觉得,他们认为:强攻硬打,两万五千兵力肯定不够,可西川境内有内应,有刘璋的三万兵马与他们里应外合,因此,此战的胜算还是很高的,另外,时间是很紧迫的,一旦刘备把张任、刘璝调走,刘璋实力大打折扣,将会无法再与他们里应外合,还如何拿下西川?因此,不能等待来自后方的增援兵马,等待就是浪费时间、拖延时间,最终错失良机。
    祝融极力地推动这场战事的展开,也暗藏着几分“急功近利”的私心,他很羡慕一个人:蒙州刺史兼蒙州总兵步度根。步度根跟祝融十分酷似,两人原本都不是汉人,都是归顺孔明、归化汉民的“胡王”,继而被剥夺了军权,担任一州文官之长,然而,步度根因为立下大功,所以被孔明特批破例兼任蒙州的一号文官和二号武官,既有政权也有军权,让祝融看得十分眼馋。祝融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女婿对自己是真心的,但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他必须剥夺自己的军权,防止自己在丰州割据自立,毕竟自己以前曾经打算在南中建立“南蛮国”当“南蛮大王”。此时的祝融当然没有割据自立的野心,他只是希望能够重新统军领兵,追根溯源,他在本质上是个武夫,喜欢统军领兵,不喜欢跟笔墨公文打交道。既然想要跟步度根一样“文武兼备”“又是文臣又是武将”“上马统军,下马管民”,祝融唯一的办法自然就是立下大功。
    孔明当然是知道“益州内部的暗流”,他多次指示丰州文武“谨慎行事,不可擅自行动”,但他的命令文件被祝融截留扣下了。部分丰州高层觉得此举十分不妥,祝融满不在乎地道“汉东亲王可是我的女婿,怕什么?出什么事,我顶着”,于是,丰州高层里无人再敢提出反对。
    此战爆发前,交州刺史士燮和交州提督皇甫坚寿(皇甫嵩之子)按照孔明的指示,率领交州军一万五千余人星夜兼程地赶来助战,但祝融没等士燮和皇甫坚寿,他的理由是——“时不我待,再不出击,张任和刘璝就要被刘备调去关中了,我们就要错失良机,岂能迁延耽误?”
    朱符赞成祝融的看法和决定。
    祝融不等士燮和皇甫坚寿的原因听起来光明正大,其实,他更多的还是出于私心:拿下西川,这是一份巨大的功劳,如果这场军事行动由丰州军独力完成,那么,功劳就是他独享,如果让交州军一起参战此战,那么,事成之后,岂不是要把功劳分出一半给士燮和皇甫坚寿?
    过度的急功近利让祝融多多少少地有些利令智昏了。
    为了抢在刘备把张任、刘璝调走前,也为了抢在交州军赶来前,祝融、朱符等人火速地带着丰州的一万正规军和一万民兵一路北上了,只留下五千民兵驻守丰州,其中,两千民兵驻守在花阳城,三千民兵分散地驻扎在丰州别处各地。
    站在花阳城的城头上,朱皓忧心忡忡地目送着开拔离去的祝融、朱皓等人和他们的部队。
    “不要多想了。”一旁的丰州总兵唐飞笑道,“就算没能拿下西川,刺史、提督他们也会平安回来的,我军装备精良、战力骁勇,两万我军完全能够顶得上十万贼军,即便进攻不足,自保撤退也是绰绰有余的。况且,再过十天不到,士刺史和皇甫提督的援兵就会抵达助战了。”
    朱皓勉强地笑了笑:“但愿如此吧!”
    与此同时,成都城内,州牧府中的一间密室里。
    共有六人正在这间密室里,分别是:刘璋、刘璋长子刘循、刘璋次子刘阐、张任、刘璝、王累。以上六人里,其余五人都是表情热烈、目光炯炯,唯独刘璋显得左顾右盼、六神无主、心慌意乱。
    刘璝兴奋地道:“根据张翼的报告,丰州刺史祝融和丰州提督朱符率军两万余即将北上,直捣西川南部,交州刺史士燮和交州提督皇甫坚寿也在率军一万五千余赶来助战,以上两路汉东军合计两万五千余人马,加上我们的三万人马,足足五万五千余兵力,足以击败黄忠了!”
    “好啊!”刘循也兴奋不已,“如此一来,西川必能光复!一旦西川得到光复,荆州也就完蛋了!没了益荆二州,刘备的败亡覆灭估计就在一年之内了!这个该死的大耳贼,到时候,我要向汉东亲王请命,亲自率领一支兵马上阵杀敌,攻取长安城,斩了他!一雪我等的前耻!”
    “州牧,您准备好了吗?”张任看向刘璋。
    刘璋神色惶恐、胆怯、畏缩,眼神躲闪、犹豫、摇摆:“真的……真的要这么做吗?万一……万一失败了,我岂不是必死无疑?”显而易见,他的优柔寡断、缺乏胆魄的软弱性格又犯了。
    “父亲!”刘阐忍无可忍地道,“都什么时候了,您居然还想打退堂鼓?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是出尔反尔地不出兵,汉东亲王必然大怒,认为我们是联合刘备一起欺骗他,到时候,我们可就真的是自掘坟墓了!汉东亲王不会饶了我们,刘备也不会放过我们!再说了,父亲,您觉得我们现在还有选择吗?还有退路吗?当年,您真心诚意地信任刘备,邀他入蜀,把他视为皇室同宗、血脉兄弟,结果呢?林林总总,还需要我多说?他把西川祸害成什么样子了?又把您欺凌成什么样子了?您不能再退了,更不能再忍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动手干吧!”
    刘璋的两个儿子从一开始就是极力反对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他们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引狼入室、开门揖盗,早晚会被刘备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后来的事实也完全证明了他们的猜测,为了赶走刘备、重夺西川,他们一直积极地活动着,秘密地四处联系外援,他们联系过江东,联系过曹操,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江东后来归顺了汉东,双方联合对付刘备的计划随之烟消云散,至于曹操,曹操很愿意“帮助”刘璋,但曹操“动机不良”,曹操的地盘跟西川并不接壤,如果刘璋起事,曹操只会摇旗呐喊地给刘璋加油助威,没办法出动兵马与他并肩作战,如此一来,刘璋就会在孤立无援中被刘备剿灭,曹操趁机攻伐刘备,换而言之,曹操只是把刘璋当成祸乱刘备大后方的工具,而不是合作伙伴,于是,刘循、刘阐放弃了跟曹操进行合作的想法,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最合适的孔明。
    “州牧!”张任显得十分推心置腹地道,“正如二公子所言,我们没有退路了。孔明已经全面地征伐刘备,刘备必败!我们如果不及早地脱离汉西,就会成为附逆的反贼,就会身败名裂,甚至给刘备陪葬。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刘慕是皇帝,刘备也自称皇帝,我们在两个皇帝之间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我们越早起事,孔明就会越不跟我们计较,甚至,不但不视我们为逆贼,还视我们为功臣,优加厚待我们。退一万步说,州牧,即便您愿意忍气吞声地委曲求全下去,您也是凶多吉少啊!据我所知,荆州牧刘琦就要病死了,刘琦正值青春之年,为何会身患重病?难道不耐人寻味吗?州牧,您就不怕您哪天会不明不白地遭人毒手吗?”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