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攻玉

第229节

    “到底是不是老王爷的亲骨肉,还真不好说。“
    这些话语就如淬了毒的箭,一次次扎入他的胸膛。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我和你们的处境迥然不同。你爷娘面上待我亲厚,其实假情假意。清虚子对你们几个非打即骂,待我却极为客套。圣人和刘皇后口口声声对我们一视同仁,但真到了说亲之时,她为你们挑的不是王郑邓武的后裔,便是外地强蕃的千金,轮到为我挑时却总是些低阶官员和外地贵胄的女儿。这些虚伪和矫情,我早就恶心透了。”蔺敏猛地笑起来,只是笑声比外头的风雪还要寒凉,“没人会站出来说明当年的一切,没人会大声告诉天下我母亲没背叛过我父王,我心里比谁都清楚,要让这些人闭嘴,除非长安城我一人说了算!我差一点就成功了——”
    他厉目看向蔺承佑,清隽的脸庞上满是遗憾。
    “事到如今,最让我惋惜的不是事败,而是谋事那晚明明死了那么多人,偏偏让你爷娘侥幸逃脱了!”
    那阴狠的神态,让他看上去与平日判若两人。
    偌大一座宫殿,一时间只能听到淳安郡王粗乱的呼吸声。
    这片窒人的安静中,蔺承佑默了一回,缓缓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囊袋,将其放到桌上:“来之前父王嘱托我这些东西带给你。顶上这封信是当年祖父上书求圣人封你为‘淳安郡王’的奏疏。剩下那些,是你母亲在闺中时做过的绣活和写过的一些信。”
    蔺敏在听到前句话时毫无反应,听到最后一句话却怔了怔,快步走到桌前,拿起展开看。
    一看到信上的字句,他脸上闪现过一抹夹杂着耻辱和惊愕的神色。
    “当年你母亲在信上对密友吐露自己的心事,说心里早就有个恋慕的郎君,可惜那位郎君门第太高贵又从未正眼看过她,她为此痛苦不堪,为了排遣相思,就擅自给那位郎君做了好些绣活。这些信她一封都未寄出,绣活也全藏在自己闺房里。那时你母亲本与表亲曾南钦订了亲,却突然无故悔婚,不久后以崔家女的身份嫁入了澜王府做继室。你母亲嫁人之后,曾南钦越想越恼恨,便潜入你母亲的闺房准备拿回他当初送她的那些定情物,结果无意中搜到了这些信和绣活,那一刻他才明白,你母亲甘愿给人做继室并非单单是为了澜王府的富贵,还有别的原因。”
    蔺敏死死盯着那些绣活,他那双清亮的双眸,一霎儿似能渗出血。那些绣活上,无一例外绣着“效”字。
    “我阿爷是很厌恶你母亲,但他因为怜惜你,早就将那日在山上斗玉尸的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冷待你和你母亲,并非是因为怀疑你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为了别的缘故。曾南钦为了撇清自己和崔氏之间的关系,在狱中托人将这些东西转交给祖父。那一刻祖父才明白崔氏嫁入澜王府的初衷,或许是深觉耻辱,祖父去世前不只待崔氏母子冷淡,待我阿爷也很疏离。这一点,凭你的敏慧,当初多少该有所察觉。”
    “阿爷成亲后带着我阿娘住到了成王府,祖父则常年独自待在澜王府,祖父为了少见我阿爷,甚至不让爷娘去澜王府请安。我因此不大敢去找祖父,自小就与师公更亲近——祖父晚年,过得跟你们母子一样不开心。祖父被心魔折磨了许久,直到临终前才释然,他深悔过去因为崔氏的缘故冷待你,便写下那封为你请旨封王的奏疏,说愿意将自己的食邑和封地全留给小儿子,还求圣人将澜王府的宅邸换一座新府邸为你做封王之用,所以你十六岁就被封为淳安郡王,食封也远远超过本朝历代王爵,伯父和阿爷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在颁布旨意的那一日,一再在满朝臣工面前强调这是祖父的遗愿。”
    可惜崔氏被软禁了这么多年,那些不堪入耳的流言早已飞遍了长安城每个角落,仅凭一个封号,什么也改变不了,蔺敏也好,淳安郡王也罢,一生都无法躲开这些流言蜚语。
    而一旦仇恨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皇室这些事后补救的举动,在蔺敏眼中自然都成了惺惺作态。
    说完这些话,周遭变得异常安静,大殿里,隐然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塌了,蔺承佑无法视物,只能静静地聆听和感受。
    那是一种近乎狂乱的情绪,咫尺之外也能被震撼和感染。
    哑默了一回,蔺承佑迟滞地起身,把那堆旧物留在桌上,循声往外走去。
    忽听身后传来“撕拉”一声响,像是纸片被撕碎了。
    紧接着又是一声,那样决绝,那样急不可待,像是急于否定什么。一声又一声,不绝于耳,很显然,桌上的信和布帛正被人恶狠狠地逐一撕碎。
    蔺承佑只顿了一顿,便继续往前走。
    那声音却戛然而止,背后冷不丁响起蔺敏的闷笑声,笑声古怪扭曲,癫狂不受遏制。
    幽静的广殿里,那满含屈辱的笑声不断回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刺人心耳。
    蔺承佑不禁停下了脚步。
    蔺敏断断续续地笑着,悲恨地从齿缝里挤出一句话:“……你连我都骗……阿娘……我这一生……我这一生…………不值!!”
    蔺承佑心中一涩,爱与恨,这一刻统统成了空。推开殿门,雪花迎面扑来,那滔滔的风雪声,一瞬间盖过了大殿中那苦痛癫狂的大笑。
    茫茫天地间,唯有雪花洁净如初,蔺承佑未作停留,径直顺着
    第126章
    一月后,长安。
    这日傍晚,通化坊某条偏僻的小巷里,冷不丁响起了沙沙的脚步声。
    绝圣弃智一边走一边张望左右,除夕和上元节相继而至,天气却不见好转。旧雪未消,又添新雪,无论他们行走在长安城的哪个角落,总能看到一片豁目爽心的白。
    昨晚又下雪了,今早起来,天地间仿佛冻住了似的。不过两人一点儿也不觉得冷,过年前师公给他们添了好几套新衣,有毡帽和毡靴,还有厚实的夹纩长袍,有了这身装束,天再冷也不怕。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显得更胖了,走在街上时,老被人打趣“青云观的伙食是不是特别好,瞧,那两个小道士圆滚滚像两个小肉球。”
    天色越来越晚了,他们是来寻师兄的。
    今日并非节庆日,但晚上宫里要举办家宴,成王妃的哥哥瞿子誉从益州卸任回来了,同他一起回长安的还有成王妃的嫂嫂和爷娘。信上原本说后日才到,孰料瞿家的车马今日晌午就进了春明门。
    王爷和王妃喜出望外,忙不迭赶去春明门迎接,师公也高兴坏了,放下观里的活计赶到宫里相聚,亲人久别重逢,自是有说不完的话,圣人和皇后说难得一家人这样齐全,不如今晚就在宫里举办家宴。
    话说回来,自打师兄眼盲之后,宫里许久没这样高兴过了。可惜那时候师兄就去大理寺了,刚巧错过了这热闹的一幕。
    问了宽奴才知道,通化坊出了一桩很邪门的案子,大理寺的官员唯恐凶手逃脱,特地带着案宗到成王府找蔺承佑。
    蔺承佑听完案情,二话不说就走了。宽奴本想跟随,无奈蔺承佑不许,大理寺官员在外办案时历来没有带上仆从的先例,他眼睛看不见,但五感和内力并未受损,何况有衙役相随,不必担心在外头迷路。
    不过为了让爷娘放心,蔺承佑出门前还是牵走了小豹子俊奴。
    眼看天快黑了,蔺承佑还不见回来。
    宽奴和绝圣弃智分头去找寻,一个去大理寺,一个去往发生凶案的喜鹊巷。
    喜鹊巷极为穷陋,住户也不算多,但一眼望去,仍能感受到新年残留下来的喜庆气息,家家门前都挂着祈福的鲤鱼幡子,户户门外都新换了鲜艳的桃符(注)。
    可惜就在前些日子,这里有个七十岁的老翁遇害了。
    此翁姓刘,多年前就已丧偶,膝下有个女儿,十几年前就已嫁人,不幸的是女儿出嫁后没多久也病亡了,剩下老人独自生活,时日一长,刘翁手头益发拮据,为了维持生计,只得不拖着病躯出门卖炭。
    刘翁死时身首异处,家中略值钱的东西都不见了,碰巧前一阵通化坊出了好几桩盗窃案,而贼首刚刚落网,法曹和里正便将刘翁的案子一并归纳为盗窃案,只需将案呈补完,案子便算告破了。
    偏偏在这时候,长安县衙闹起了鬼。
    一到晚上,就有一个无头野鬼提着自己的头颅在县衙门口徘徊,衙门里的吏员认出是刘翁,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刘翁夜夜徘徊,分明有冤屈难伸。
    县衙连夜上报到大理寺,大理寺的官员闻讯赶到现场勘查,只恨刘翁家中线索早已被毁坏得差不多了,加之此案牵涉到冤魂作祟,只好去求助蔺承佑。
    绝圣和弃智顺着邻居的指引往里走,巷子七拐八弯,越到前头越窄陋,一眨眼,天色已经黑了,两边都有宅邸,也不知哪一户是刘翁生前的陋宅。
    两人正商量着要不要点火,前头的宅子的里传来了一些轻微的动静,绝圣和弃智心中一喜,忙迎上前去:“师兄。”
    点了灯笼一看,却见一高一矮两团身影坐在一座破宅的门槛上。
    他们坐在黑暗里,似在发怔,又似在等候什么。
    正是蔺承佑和俊奴。
    弃智心思比绝圣细腻,一眼就看出师兄神色不大对劲,师兄脸庞微低“望”着脚边,看上去已经在此地呆坐了许久了,弃智提灯往师兄身后瞄了瞄:“师兄,案子查完了吗?”
    话未说完,宅子里有两团光影靠近,两名衙役提着灯笼从宅子里出来了。
    “蔺评事。”一个衙役抹着汗说,“又搜了一遍,实在没搜到什么可疑的线索。”
    另一个衙役为难地道:“卑职并非要偷懒。只是这样徒劳搜下去,搜到天亮都未必有什么收获,此等大案马虎不得,要不卑职马上到请寺卿另派一位长官过来帮忙?卑职们心太粗,搜查证物时素来离不开长官的指点,蔺评事您的眼睛……”
    言下之意,这一下午蔺承佑就没帮上什么忙。
    绝圣和弃智偷偷看向蔺承佑。
    蔺承佑倒是很平静:“你们先回大理寺,我在此处等你们回,至于要不要将此案交还给陈司直,明日再由张寺卿定夺吧。”
    两位衙役松了口气:“也好,那卑职马上回禀寺卿。”
    顺势看了看蔺承佑面前的小师弟,两人放心走了。
    衙役走后,蔺承佑在原地枯坐。
    绝圣和弃智胸口堵得慌。从前师兄查案时由来是机警如神,何时被人当作过累赘。
    “师兄。”绝圣闷闷道,“我和弃智的眼神准保比那两位大哥要好,我们帮你搜查证物。”
    蔺承佑依旧沉默。
    过片刻,许是为了宽慰师弟,又或是觉得此案迷雾重重,他松开眉头,重新振作精神:“也好,进去试试吧。”
    说着将俊奴拴在门口,随绝圣和弃智入内。
    为了照顾蔺承佑,绝圣和弃智走得极慢,每走几步,蔺承佑就会停下脚步听一听。
    “看看草丛和花枝底下。”
    “石缝和墙角也别漏过。”
    “水缸的缸壁可有奇怪的记号?”
    这样一寸寸找下来,足足花了大半个时辰才走到外屋。
    刘翁是在里屋被人谋害的,案发时房中四壁都溅满了血,三人进屋时够小心了,弃智却突然发出一声惊呼:“绝圣,小心。”
    绝圣吓得一动不敢动,用灯笼一照,原来自己的衣袖险些拂到门框,门框上有个血手印,虽然已经干涸,但一不小心可能被擦碰,绝圣庆幸地收回手,一回头,险些又嚷出来,就见蔺承佑踩在一个奇怪的印子上,那印子只有一个浅浅的残迹,不用灯笼仔细照看不出来,方才离得有点远,也没顾得上提醒蔺承佑。
    两人屏住呼吸,师兄恍若未觉,就那样立在原地静等着他们下一步的指引,他们现在是师兄的眼睛,师兄全盘信赖他们,但即便再谨慎再小心,也会有照管不到的地方。
    先前还对那两个衙役大哥不满,现在总算明白他们为何宁肯得罪师兄也要回大理寺请人了。一个瞎子,稍有不慎就会破坏现场。
    “怎么了?”蔺承佑察觉有异。
    绝圣弃智心里更得难受:“师兄……你脚下有个印子。”
    蔺承佑滞了滞。
    过了好一会,他勉强开腔:“把印子形状拓下来,我们走吧。”
    出来时,空气里有一种窒人的消沉感。
    碰巧那两名衙役带着陈司直赶来了,陈司直小心翼翼近前:“有劳蔺评事了,天晚了,蔺评事办案多有不便,此地暂且先交给我们吧。张寺卿急等着陈某写案呈,陈某若查到了什么,改日一定去成王府请教世子。”
    蔺承佑摸索着弯腰,一言不发牵起俊奴的项绳,起身时笑了笑:“也行,查到什么回头再找我。”
    说着便越过几人,径自往巷外走去,脚步迈得又快又大,再也没回过头。
    绝圣弃智望着师兄的背影,那是一种极为落寞的状态,咫尺外就让人心酸。
    听宽奴说,师兄一听说有棘手的案子便兴冲冲出了门,那样意气风发,说明对自己的办案能力依旧满怀信心,不料非但没能帮上忙,还被同僚——
    经过今晚的事,他们才体验到眼盲的处境有多难堪。没了眼睛,师兄就像被生生折断双翅的苍鹰……
    这时蔺承佑因为迈步太急,不小心绊了一下。
    绝圣弃智难过极了,忙上前搀扶,忽觉巷中有鬼影掠过,蔺承佑用胳膊挡开绝圣的手,侧耳听了听。
    弃智赶忙捏决燃符:“像是冤魂。”
    “看来不只一位受害者。”默了一晌,蔺承佑道,“凶手残暴异常,刘翁的头颅到现在没找到,来都来了,我们还是在附近转一转吧。”
    绝圣弃智眼圈一红,不敢再回去破坏证物,却还是放不下案子。
    三人正要往前走时,忽听暗处的角落里传来叮铃铃的怪声。
    绝圣弃智愕了愕,这声音怎么那样像——
    不对,这绝不可能,玄音铃只能由活人佩戴,滕娘子上回“身死”时,玄音铃论理就从她的腕子上脱落了。


上一章
返回

攻玉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