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品村姑

第20节

    ☆、45梅坞迎雅客东篱初开张
    善长劝了采薇一日,也没劝回来,采薇一门心思就认准了自己的主意,说的那些什么会员制,什么需要隐蔽经营等等,善长一个字都听不懂,最后只能随她去折腾,也怕她折腾的太出格,便不放心回苏家庄,爷俩个就在冀州府里头住下了。
    好在一边这么瞧着,采薇倒也知道分寸,凡是市井上需出头露面的事儿都交给王宝财去张罗,画了图纸找了匠人,她跟丰年就盯着折腾园子,怎么来,怎么去,倒是一样一样都在心里想好了的。
    善长就问她:“你这个主意想多少日子了?”她说从南边就琢磨了,善长不禁失笑。
    光这个园子的布置,施工,修缮,招人就折腾过了年,过年的时候,善长压着她家去待过了初五,就忙着又跑了回来,善长知道,她定的正月十五开张纳客,也就随她去了。
    说起招人,采薇真把冀州府闹的不善,年前园子已经折腾差不多了,就剩下里面的员工,伙计容易找,合适的却难,采薇这个买卖可不想就开这一个,她还想开到京城去呢,只不过,现在这里试着运行运行,因此前期的底子得打扎实了,第一批员工尤其重要。
    好在冀州府地儿大人多,贴了个大告示出去,第二日门口就挤满了人,王宝财站在门前的栓马石上,手里拿着一面锣敲了一下吆喝:“大家先别说话,告示上的字有不认识的,听我再说一遍,别白在这儿站半天,我们东篱轩找伙计,可不是什么人都要,那边墙上画了条红线,还有称重的大称,个头低于红线,体重超过要求的,对不住,大家回去另谋差事吧,个头体重都过了关,那边棚里有笀年堂的坐堂大夫,给各位免费诊脉检查,有什么隐疾的也请回去治好了再来,都过了的就进去里面,过了我们东家的眼,就是东篱轩的人了,还请大家守着规矩一个一个来……”
    指使小伙计挨着发了号牌子在手里,让拿到号的依次排队检查,再一遍一遍的往下筛检,折腾了整整三天,挑出一百二十个人来,这番大动静出来,冀州府从达官贵人到平头百姓没有一个不知道,城东出了个东篱轩,是竹茗轩苏东家的二公子新戳的买卖。
    知道归知道,可谁也不清楚,这个东篱轩到底是做什么买卖的,就看见伙计工匠,家具,瓷器,人来人往,不停进出,也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若是拉住人问一句,也问不出来,嘴严实着呢,说东家不让说,谁说了,就别在东篱轩干活了。
    就连善长都闹不清他闺女到底要干啥,可是当初看到伙计的花名册也着实吓了一跳:“你要这么多人做什么?”采薇道:“我哪儿有六个院子,每个院子连上到下算起来,怎么也得十个人,分两班轮值最少也要一百二十个才够使唤。”
    善长道:“这些人光吃穿就是笔不小的银钱,你能赚几个银子,就养活这么多伙计,不如删减些吧!”
    采薇道:“爹我们做的是服务行业,呃,就是伺候人的买卖,所以必须得让客人感觉非同一般的舒服才行,至于轮班当值,那时竹茗轩我就提过,您跟大舅都反对,我是觉得,让伙计适当休息也很重要,休息好了才能精神饱满的干活。”
    善长没辙的道:“反正你就是一堆歪理,好,好,我就看着你怎么养活他们。”不过,心里也真想知道,采薇这茶楼到底怎么个开法,就连杜知府都万分好奇。
    到了正月十四,采薇遣了王宝财去府衙送帖子,之所以选在正月十五开张,采薇是想着那句老话呢,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中秋是个阴天,想来十五该下雪了,下了雪才好安排。
    果然,正月十五一过了晌午就开始落雪,至掌灯时分,细雪已是薄薄一层,杜知府自然不会自己一个人来,带着杜少卿,约了冀州府几个名士和致休回家的谭老御史一起到了城东。
    王宝财亲自来迎,采薇还是颇有分寸的,这种时候,她还是不露面为好,杜知府抬头看了看门上的东篱轩三个大字,点点头道:“这是梅先生的字,笔锋遒劲风骨内蕴。”
    王宝财忙道:“大人慧眼,正是梅先生亲笔手书。”门帘很平常,莫一看去就是个普通的宅院,进了门是个影壁,影壁前有明灯高悬,照着影壁上几行草书颇为不凡。
    仔细看,是却摘录陶渊明的饮酒十二首中的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是暗合了招牌的东篱轩三字。
    杜知府笑道:“倒是个心思巧的。”过了影壁墙,几个人都不禁惊叹出声,先不说隐在扶疏花木,假山湖石深处的粉墙精舍,只最前面的池塘内,却开了半池莲荷。
    如今这样隆冬的大雪天,池畔垂落明灯,碧水清莲,映着不停落下的细雪,令人有恍如仙境之感,忽而箫声传来时隐时现,竟不知在几重院落之外,箫声渐歇,又有梅香沁鼻而来。
    四个清秀小厮手里提着琉璃灯,上来引着他们绕过池塘,进了那边月洞门,入目便是一片梅林,灯光下,雪压梅枝,暗香浮动,一条小路蜿蜒穿过梅林,尽头却是一溜三间的精舍,上写着梅坞。
    两个小厮打起暖帘,一阵暖香氤氲而出,杜知府笑道:“好个梅坞。”说着,迈步走了进去,到了里面却又不一样,先不说摆件瓷器如何精致,单说侧面的矮榻,倒是颇得魏晋之风,榻上设小桌,软垫,桌上红泥小炉烧的正旺。
    听青衣小厮说可脱靴上座,几人均入乡随俗的坐与榻上,又一个青衣小厮,捧了茶具跪坐在小桌前,开始煮水,水滚烹茶,茶香四溢,窗边两个小厮打起窗上垂坠的湘帘,露出一整扇琉璃窗外的白雪红梅,几人这才发现这间茶室竟然置身梅林之间。
    如何雅,怎样雅,今儿几个人才算见识了,谭老御史叹道:“老夫在京为官多年,竟也寻不到这样一个雅致清净的去处,想不到,我们冀州府却有这么个所在。”
    对王宝财道:“想来你们东家还不知是个怎样雅致的人物呢,我倒是想见识见识了。”王宝财面有难色道:“我们东家说她满身铜臭,不便来此清雅脱俗之地,几位大人若觉得好,以后常来关顾就是对东篱轩青眼有加了。”
    杜少卿不禁暗暗失笑,倒是还知道自己弄得这些,不过为了骗银子罢了,杜少卿觑空溜了出来,扯住王宝财问:“你们家公子呢?”王宝财有些迟疑,杜少卿道:“你若不说,我自己去寻她去。”
    王宝财哪里会让他在这里乱走,忙唤了个小厮过来,吩咐:“你引着少爷去后面账房。”杜少卿不禁愕然,和着把他们安排的这么清雅,她自己竟然在算账,怪不得说自己满身铜臭呢。
    杜少卿跟着小厮出了梅林,绕过两道粉墙进到了后面一个小院子,一进来杜少卿恍惚觉得,刚才那些所见所闻都不过一场梦而已,这里就是最简单清净的小院落,侧面连着的几个院子,仿佛都跟这里一样,刚进来的时候,还能听见里面仿佛有齐刷刷念书的声音,也不知是做什么的地方。
    小厮带着他进来就仍回去了,杜少卿迈步进了里面,丰年一眼看见他,急忙行礼:“少爷。”杜少卿看了他两眼,才认出他是丰收的哥哥,点点头说:“丰收在外头呢!”丰年偷偷瞧了采薇一眼。
    采薇道:“你先下去吧!有不对的地方,我再让三月去唤你。”丰收这才应一声,转身出去了。
    杜少卿坐在采薇对面的炕上,一眼不错的盯着她,三月忙道:“我去倒茶。”寻了这个托词也忙退了出来。
    采薇算清了手里这笔账,才发现,大半天了,杜少卿都没动静,抬起头却见他定定望着自己,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采薇如今真有点怕这样的杜少卿,今年秋试他中了举,十七岁的举人,很给杜家争了脸,论说正是少年得意之时,偏在这事儿上钻起了牛角尖。
    采薇眨眨眼笑道:“你不在前面吃茶,怎么跑到我这后头来了。”总难得见她的笑颜,倒令杜少卿的心事散了些许,想起前面那些布置,不得不说,这丫头把他爹那些人的心思拿捏的十分准了,样样儿扣着个雅字了,瞧不见一点儿金银的影子,若细细想来,只那精舍里的摆件,哪一样都不是寻常东西,更别提那一池隆冬盛开的莲荷了。
    “你那一池子荷花怎样弄来的?”采薇笑了:“其实也容易,你们瞧着池塘没什么,底下却引着温泉呢。”
    采薇也是到了这宅子里才发现,后头有一眼泉井,终年不枯,听知道底细的说,腊月里打上来的水都是温的,采薇想着,这不就是地下温泉吗,遂焀了暗渠引入前面池塘,从南边弄来莲花种子,先在暖和的屋里养着,眼瞅着含苞待放了,再挪移到池塘里头,要的就是一进来就镇住他们,让这些人知道,她的东篱轩为什么这么贵。
    没错,很贵,定价很高,是采薇埋下的伏笔,她定位很明白,赚的就是这样的银子,也不勉强,愿打愿挨。
    杜少卿盯着她看了一会儿低声道:“上月里我家来了客,是巡抚的夫人跟他家小姐……”采薇略皱皱眉道:“我听说了,那位巡抚家的五小姐是有名的世族闺秀,琴棋书画针线女工,样样都好,生的也端庄,脾性也好……”
    杜少卿忽然站了起来:“你知我想听的不是这些,我……”“少爷,少爷,前面传了话,老爷唤您过去呢。”丰收在窗下喊了一声。
    采薇叹口气轻声道:“大哥哥,你中了举更该苦读诗书,以期来年蟾宫折桂光耀门庭,旁的事就先不要理了。”“蟾宫折桂?”杜少卿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什么期望一般,脸上荡漾出笑意道:“你放心,我这就去了,今儿冷,让三月给你多加个炭盆子,别回头为了赚银子,自己的身子也顾不得了。”说着,大步去了。
    采薇愣了老半天,问进来的三月:“我可是说错了什么话,让他误会了?”三月道:“姑娘可真是,您明知道少爷的心思,还说那样的话,若将来少爷真中了个状元回来,您可怎么说?”
    采薇道:“我就说让他好好念书,赶明考中了好光宗耀祖,没旁的意思啊!你想哪儿去了?”三月道:“若我是公子,心里早存了那番念想,得了姑娘的话,肯定没日夜的念书,赶明考个状元,回来八抬大轿把姑娘娶回家去当媳妇儿,我听着就是这个意思。”
    采薇伸手拍了拍她:“胡说,我怎么是这个意思。”三月道:“别管姑娘什么意思,论说少爷也好,从小一块儿的,彼此都知道性情根底,只是夫人那里……”采薇哼了一声:“再胡说 ,明儿把你给了人去。”
    这话采薇原是吓唬三月的,从几年前说到现在,三月早不怕了,嘟嘟嘴道:“我知道姑娘瞧上那个什么木头了,可他是个江湖人,就是再好,难不成姑娘要跟着他跑江湖去。”
    采薇脸色一沉:“越发胡说,我什么时候瞧上他了。”三月一看采薇真恼了,不敢再吱声,可心里就是觉得,姑娘便是现在没瞧上木头,若再见几回,也说不准了。
    提起木头,采薇倒有些许出神,年前接了小叔的家书,说是从南蛮归来,直接进了朝廷调去南边的军营,她奶一听险些晕过去,怨天怨地的唠叨着:“如今家里样样好,怎的倒想起了这个来,这可是丢性命的营生……”急的不成,让采薇给写了信过去。
    到底儿小叔回了信来说:“男儿就该保家卫国,回头他一定争个军功回来光宗耀祖……”把她奶气的没法儿,小叔这一参军,倒是让苏家这个年都没过好……
    ☆、46贺整寿采薇初识郑心兰
    东篱轩折腾了小半年才开张,早把冀州府从上到下那些达官贵人的胃口吊足了,就盼着开张能进去瞅瞅,究竟是个干什么的地儿,谁成想,说是正月十五开张,可就接待了知府一行人,开张了却不纳客,那些有钱有闲的人,心里越发着急,就是不得其门而入。
    杜知府一行人自然就成了扫听的对象,偏里头有几位名士文人,或许觉得,心灵受到了震颤,回家后又是写诗又是作画,把东篱轩大大赞了一通,说是天下至清至雅的所在,这一下东篱轩嗖一下就火了起来,那些有钱的商人,自以为品味不凡的官儿,都削尖了脑袋往东篱轩钻,可惜就是进不去。
    这么钓了两天,到了正月十七, 东篱轩贴出告示,推出梅兰竹菊四雅贴,每种帖子又分金银红绿四色,说是帖子,其实就是个识别登记的牌子,小巧精致,金的就是纯金打造,银的是纯银,红的是玛瑙,绿的是玉石,金帖只发四个,银贴八个,玛瑙十二个,玉石的十六个,不是白给,每张帖子都有相应的价位,可享受的服务等级和折扣力度。
    金贴需每年交纳一千两持贴费,并不包括在东篱轩内的花销,但可享受对折优惠,依次类推,越往下越持贴费越少,花销的折扣越高,真正是抢钱的买卖。
    王宝财当初看见这个还说:“这样多的银子,谁舍得拿出来,况且,还没见着什么,先拿银子,谁能甘心?”
    采薇却胸有成竹的道:“你放心,自然有人抢着要。”果然,到了十八这日一早,东篱轩外就挤着不知多少人,还有各府的车马轿子,竟是铺了半条街,有看热闹的,大多数都是让人来送银买帖子的。
    采薇说了,四张金贴不卖,分别赠与她干爹杜知府,谭御史和那两位名士,剩下的一天内被抢购一空,从正月十九开始,东篱轩里面的六个院子就没一天空过,进来吃回茶的消费没个百八的就甭想,饶是这么着,还恨不得打破头。
    冀州府多大的地界儿,除了四张金贴是常年有主的,剩下的才三十二张,没一个月,东篱轩一张绿贴已是千金难求,东篱轩也成了冀州府最出风头的三个字。
    别说冀州府,就连兖州府的人耳闻了,也特特过来想见识见识,只可惜不得其门而入,这一来,更把东篱轩的名声炒了起来,自然这些都是达官显贵的事儿,老百姓吃饱穿暖就成了,谁有闲钱去买这样的虚热闹。
    善长哪里会想到,让女儿玩着做的买卖,竟然成了事,不禁成了事,就东篱轩一个月赚的银子,抵得上他们竹茗轩一年的进项了,善长就不明白,这些达官贵人都怎么了,明摆着就是烧银子呢,还一个个的往里钻。
    哪里用一年,东篱轩那些帖子卖出去那日,采薇就把当初支借的五千两本钱换了回来,并且规矩的给了一分利,账面上清楚明白,倒让善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得笑道:“你这鬼丫头。”心里着实自豪,别管姑娘小子,他苏家到底出了一个有大本事的。
    因怕她毕竟年小,又是个女孩儿,仍让苏善长顶了名儿,对外就说是苏家单立出来的买卖,有知府衙门在后面戳着,在冀州这个地界儿,也没人来寻东篱轩的麻烦,其实也寻不着,东篱轩虽然每日客满,可说来说去就六个院子,客人都是有名有数的那几个,并不庞杂,外头看去还是个平常的宅院,只不过里头却另有乾坤。
    连前带后,采薇足足忙活了一年,又到重阳的时候,她已经是个实至名归的小富婆了,东篱轩半年赚下的银子,比竹茗轩所有铺子加在一起的年利都多,善长是真不管她了,随她怎么折腾,只是随着采薇越来越大,她奶和她娘开始叨叨起她的亲事,令采薇烦不胜烦之余,索性就搬到冀州去住,不怎么家来了,图的是耳根清净。
    躲开了她娘和她奶,却躲不开杜少卿,东篱轩的买卖,她订好了规矩,就让王宝财跟丰年盯着,她就是月底查查帐,倒是真成了甩手掌柜,干拿银子的。
    开春的时候,善长在竹茗轩后头的巷子里,买下了个两进的小院,精细收拾了,当做父女在冀州落脚的地儿,东篱轩里头收账查账,也让宝财送到这边来,倒是省却不少麻烦,但必要的应酬也就免不了了。
    采薇干爹杜知府是十一月初六的笀辰,赶上今年五十整笀,便想着大肆操办一下,赵氏手边忙不过来,便让柳大娘来接了采薇过去住,采薇不好推辞便去了,帮着赵氏记记账看看宴客的单子。
    跟杜少卿打头碰脸的难免遇上,采薇也想明白了,既然避不开,索性就顺其自然得了,反正她没那样心思,杜少卿乐意怎么想,她管不着。
    心里打了这个主意,见了面,倒跟过去一般说说笑笑的,采薇只要不再躲着避着他,杜少卿便欢喜不胜了,那还会计较其他,倒是比开头那一年还自在,赵氏在一边瞧着,心里暗暗叹息。
    初四夜里落了雪,到了初五这日倒是冷了上来,采薇刚迈进赵氏的院子,就见廊上立着好几个眼生的婆子丫头,衣着清爽体面,瞧见她都好奇的望过来。
    一进屋就听见赵氏爽利的笑声,听着外头的丫头说采薇到了,遂笑道:“夫人也瞧瞧我家的姑娘,采薇来。”
    采薇进来就见赵氏对面坐着一位贵妇人,瞧着年岁比赵氏大些,穿着一件八团花卉纹的衣裳,头上戴金丝狄髻,眉眼慈祥,虽贵重却温和,采薇想起昨个柳大娘说,今儿巡抚家的女眷要到了,估摸要住两日,想来这位便是那位郑巡抚的夫人了。
    果然,赵氏道:“采薇,这位是郑夫人。”采薇规矩的蹲身行礼:“给夫人请安。”郑夫人倒是些微愣了一下,上次来倒是也听说,杜府有位干姑娘,是个商人之女,没得见,今儿一见,却真有些意外。
    只见十三四的丫头,模样齐整,灵慧内蕴,外头穿了一件织锦镶毛斗篷,丫头上来去了外头的衣裳,里面却是一件掐腰的素绒绣花袄,配上下面的大红八幅裙,倒是好个利落精神的女孩儿,头上也简单,不过别了一只玛瑙蝈蝈簪,跟耳坠子显然是一套的,映着一张小脸光亮亮的白净,眸光含笑,大气亲切。
    郑夫人拉着她的手端详半晌笑道:“都说我家五丫头生的好,却原来你这里还有更好的,今年多大了?”
    采薇规矩的答道:“过了年就十五了。”郑夫人含笑点点头,比我那丫头小两岁呢,你该是妹妹了,心兰来见见这个妹妹,倒是跟旁人家的姐妹不大一样。
    采薇早发现旁边坐在梅花凳上的少女,想来就是赵氏想给杜少卿娶进门的媳妇儿,刚才不过一晃眼,没底细看,这会儿一看,不得不说,杜少卿挺有福气的,这姑娘长得漂亮不说,就是安静的立在哪里,都有股子如诗如画的气韵,跟她一比,自己倒是俗了不少。
    两人对视一刻,采薇率先行礼,喊了声:“郑姐姐好。”郑心兰笑了笑,拉着她的手,去了那边坐在一处说话儿,虽是封疆大吏之女,却很是随和,两人说了会儿话到很是投契,到了晚间,赵氏便把郑心兰安置在采薇屋里。
    郑心兰虽是巡抚五小姐,前面四个姐姐却都是庶出的,只她一个是嫡出,况且那四个姐姐都比她大,且早早便出了门子,剩下她一个在家里,上头只有两个哥哥,平常要进学读书,跟她也不在一处,倒很有些孤清,便是身边有丫头,不过没事时说说话儿,比不得采薇。
    虽比她小上两岁,说话却甚为有趣,也不拘谨,性子也好,心下正喜欢,听得赵氏安排,倒是更合了心意。
    吃了晚上饭,便跟采薇到了她院子里来,虽是采薇平日来闲住的地方,却也收拾的很细致,采薇遣了三月带着小丫头去收拾里头的寝具,她自己把郑心兰引到了西边的书房。
    一进来,郑心兰就不禁暗暗点头,从言谈上,就能看出,采薇不是个俗气女子,迎面便是一架子书,书案上叠摞着……心兰上去拿了一本不禁笑道:“我当是什么书,你竟然看这些账本子,可有什么趣儿?”
    采薇嘿嘿一笑:“看着玩的罢了。”心兰坐在椅子上,翻开看了看不禁道:“怎的跟我家的账本子不一样,这些一条一条的都是什么?”
    采薇心话儿,你要是能看懂现代的记账法就奇了,心兰看了几页,看不明白,便丢开,站起来走到那边窗下的琴案上,手指拂过,琴声叮咚而出,赞道:“是把好琴。”采薇道:“这是教我的先生留下的,教了我几年,上月才走,说要游历天下去,只留了这把琴权当个念想。”
    说起梅先生,真是采薇的恩师,几乎称得上倾囊相授,采薇的琴棋得了他的指点,都很过的去了,书法绘画,如今也不跟过去似的,凭着现代那点东西糊弄人,颇有几分造诣,只不过上月里梅先生却执意要走,倒让采薇很是惦念。
    前日来了信,说到了南边,正闹着打仗,也不知梅先生却去那里作甚。郑心兰目光落在旁边架上的紫玉箫停住,目光闪了闪,拿起仔细端详片刻道:“你这支萧却更不凡了,哪里得的?”
    三月进来听了,便道:“这不是们姑娘的东西,是旁人落在我们姑娘这里,回头要换回去的。”郑心兰点点头,仍放了回去,笑眯眯的道:“你倒是个琴棋书画都精的才女呢,怎的上回来不见你的面。”
    采薇拉着她坐在那边榻上,三月捧了茶进来,采薇亲自递给郑心兰笑道 :“我跟姐姐怎么一样,姐姐是名门闺秀,从小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家里只管着享福就成了,虽认了干娘,我们自己家,却是地道的庄户人家,小时候家里穷的,也就刚够吃上饭,后来寻了门买卖,才渐次好起来,铺子里事多,我姐姐出了门子,弟弟还小,我虽是女孩,也要跟着爹爹帮些忙,旁的干不了,这些记账算账的活计倒还成。”
    郑心兰不禁愕然,虽也听她娘说过,杜知府家有个干姑娘,是亲戚家的女孩儿,倒不成想,原来竟是穷苦出身。
    采薇的目光在她身上转了一转,见她听说自己出身,没露出半分嫌恶,不禁暗暗点头,最起码,她比当年的周子明强多了,况且,人家还是正经封疆大吏的嫡女。
    郑心兰安慰她道:“虽那些年苦,到底你有造化,如今可比谁差呢?”采薇道:“我也是这么觉得,我比谁也不差。”郑心兰扑哧一声笑了,伸指头点点她的额头道:“倒成了自夸的王婆……”
    巡抚大人在这里待了两日,过了采薇干爹的笀辰,便要回去了,临走,郑心兰拉着采薇的手很是不舍,虽短短两日,却觉得,比旁人认识了几年还相投,一起下棋,一起抚琴,一起写字,一起画画,倒是过了两日最欢喜的时光。
    心兰褪下自己手腕上的鸡血藤镯,递到采薇手里小声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这只镯子是我祖母所赐,虽不算贵重,听说能辟邪,换了妹妹腕上这只翠玉镯吧!彼此留些念想,才不辜负了你我相识一场。”
    两人交换了镯子,郑心兰便扶着婆子的手上车去了,瞧着马车没了影儿,采薇回头,却发现赵氏望着她的目光,颇有几分古怪。
    采薇也不想猜赵氏的心事,最近赵氏的态度仿佛有些改变,也不像过去那样,草木皆兵的防着她跟杜少卿见面说话了,其实这些与采薇无涉,采薇从来就没想过要嫁给杜少卿,赵氏怎么想,跟她什么相干。
    ☆、47巧打算赵氏私心露端倪


上一章
返回

一品村姑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