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630章 反思

    汉人的史家观念,实际是就是儒家的史学观念。起源于孔圣人的《春秋》,开端于左丘明的《左传》,集大成者于司马迁,最终成了华夏正史潮流。
    庄廷龙效仿左丘明,本意值得钦佩。可是他不知道,《左传》开正史之先河,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极坏的开端。
    先秦时代,史家主流,太史简董狐笔,史实就是史实,容不得半点个人感情。比如《竹书纪年》,刻板的史实记录,没有任何个人评论。
    左丘明的《左传》,站在鲁国正统的角度,带着极为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司马迁的《史记》,将个人感情融入史实之中,可谓是青出于蓝。这种风格,大大迎合了人们的喜好,因此迅速风靡华夏,成了后世史家的标杆。
    史实的发展,是自然之道驱使人性的结果,和儒家的仁义大道理,绝大多数相悖。
    个人感情,带着浓重的偏好。把个人喜好带入史实之中,选择性遗忘、加工和篡改,在所难免。
    太史简董狐笔,左丘明和司马迁,在先秦纯真史家精神熏陶下,还不敢拿着个人感情,随便涂抹史实。
    然而风气一旦形成,后来就不行了,黄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汉朝竭力污蔑秦朝,唐朝全力诋毁隋朝,明朝更绝,直接强行将元朝整体性遗忘。
    先秦之后的正史,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严重偏离史实,不折不扣歌功颂德的鸡血。华夏靠着这种鸡血式的传承,万万汉人,竟然打不过四十万满洲。愚昧无知,烂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没想不显山不露水的遏必隆,对华夏正史的见解,竟然是入木三分!众皆叹服。
    金日乐大声叫嚷:“不消讲了,庄廷龙的那部明史,一定又是忽悠人的鸡血。汉人怎么玩,那是他们的事情。现在大清是咱们的,忽悠人的那一套,决不能在咱大清形成风气!”
    金月生点点头:“汉人靠着鸡血,扬州被杀了百万,嘉定被杀了三次,广州被杀了六日,他们竟然还没有被杀醒,就是神仙下凡,可能也是无能为力了。不过咱们大清国,坚决不玩他们那一套。”
    遏必隆摇了摇头:“汉人的歪风邪气,已经玩了将近两千年。咱们的人数太少,想扭转风气,恐怕是不可能的。如今京师的八旗,已经被他们带坏了不少。我想各地的驻防,应该早和他们同流合污了。”
    洛洛闻言,立即上前告状:“杭州将军松奎,收受庄家贿赂,故意隐瞒此事。”
    鳌拜大吃一惊:“连驻防八旗也和他们穿上了一条裤子,这还得了!”
    连八旗也牵涉进去了,触动了满清的国本。众人的眼光,全部聚集在索尼身上。
    索尼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写下了处理文案:
    杭州将军松奎,置驻防于不顾,罔顾国法,有辱国体,革职查办。
    着刑部侍郎洛多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庄廷龙案,其他人员,一概不得插手。
    鳌拜看了文案,大为不解:“你这是什么意思?松奎战功卓著,不过是受了点钱财而已,为什么要革职查办?”
    “你懂个犊子!”
    索尼相当不耐烦,“八旗是咱清国的根基,容不得半点污浊之气。尤其是各地驻防,一旦和他们同流合污,咱们就相当于瞎了眼睛。”
    “庄廷龙公然污蔑咱大清,这是明摆着的事。直接把那一帮人抓起来,杀了得了,还用得着洛多去跑一趟吗?”
    遏必隆一把拉开鳌拜:“对案情的决断权,在刑部手里。咱们的手,不能伸的太长。庄廷龙那一帮人,充其量,也就是一堆发牢骚的文人而已,翻不起什么大浪。杀他几个挑头的人,灭灭他们的气焰,树立咱大清的威信,也就妥了。”
    明珠也来相劝:“刚刚在江南撤职卖官,实行搅屎棍策略,如今确实不易将庄廷龙案扩大。否则三吴之地,一定不可收拾。”
    鳌拜想想也是,只好同意了索尼的不扩大方案。
    大家鼓捣了半天,钱粮重地江南,从精神到策略,终于有了靠谱的治理方式。一旦把江南给收拾了,大清有了稳定的钱粮支撑,天下也就稳固了。
    内部稳定了,接下来就是外部。
    茅麓山之战结束,满汉之争,已经彻底没有悬念。清国的主要威胁,就是蒙古各部。
    当兵部尚书佟六十,将这一话题抛出时,众人面面相觑,包括四个辅政大臣在内,谁也不敢发表意见。
    佟六十不管众人的眼光,铺开舆图,继续自己的防务分析:
    金帐汗国和莫卧儿帝国,离大清较远,双方交战的可能性不大。
    北海一带的布里亚特蒙古,正和俄罗斯人血拼,暂时顾不上大清。
    漠东蒙古,早已被大清分化,对大清的威胁不大。
    漠南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漠西后起之秀准格尔,清海和硕特汗国,以及西域回鹘汗国叶儿羌,都能对大清,形成直接威胁。
    庄妃虽然是清国的太皇太后,但她却是一个蒙古人。虽然她嫁入了清国,将自己的血脉,在清国延续了下来。但不管是什么年代,她蒙古人的身份,永远都不会变。
    如今清国要搞她娘家人,谁能迈过庄妃这道坎呢?
    金日乐微微一笑:“这个不用担心,大师兄出面,一定能搞定庄妃。”
    “曹继武?”
    鳌拜一脸吃惊,“他个妖怪犊子,凭什么能说服庄妃?”
    金日乐胸有成竹:“这你们就不用管了,总之大师兄有的是法子。”
    曹继武身为汉人,神不神,鬼不鬼的模样,到处都是扎眼的怪异,能靠谱吗?
    索尼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万万汉人当中,只有曹继武这个犊子,咱们没法掌控。如果真有办法,只能是他!”
    将顺治排挤出去之后,庄妃本来可以垂帘听政。然而她却将清国的大权,交给了四个辅政大臣。一来为了避嫌,二来将大权交给大臣手里,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其他皇族,对皇权的染指。
    所以在座的众位,都在庄妃的掌控之下。她想干什么,众人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
    既然索尼也说曹继武有办法,大家也只能破罐子破摔了。
    然而对付蒙古人,必须是更为强悍的骑兵。
    然而茅麓山之战,将八旗铁骑的孱弱,暴露无遗。图海金月生父子,详细介绍了百羊寨两次战斗的经过,众人皆不敢相信。
    经过京师二十多年的舒服日子,如今的新生代八旗兵丁,全是少爷出身。战斗力竟然比不上汉军绿营军。这要是对上蒙古骑兵,还不是被砍瓜切菜的份?
    纵横天下的八旗,已经成为过去。索尼、鳌拜等人,虽然不愿相信,但如今内城的房子,八旗就敢明目张胆地卖,还有什么他们做不出来的?
    然而八旗可是清国的支柱,如今支柱就要朽了,清国还能长远吗?
    金日乐于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辉煌属于过去,不是现在。要对付人家蒙古人,靠这些少爷兵,简直就是开玩笑。所以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编练一支新军,重振八旗雄风。”
    编练八旗新军,这可是一件大事。四个辅政大臣,立即聚在了一起商议。
    既然是新军,士卒就要重新编练。老的不行,小的也不能。十八至二十二岁之间,最为合适。
    过了半天,四个辅政大臣,在二金的帮助下,终于敲出了方案:
    镶黄旗作为首旗,人口最多,出人三千。
    两红旗人数最少,各出五百人。
    其余四旗,各出一千人。
    兵在精而不在多,这是《吴子》的核心理念。这八千八旗新军,一旦练成,一定要成为大清最精锐的部队。
    二金有过编练精步营的经验,镶黄旗出人最多,因此金日乐就成了新军主将,金月生为副将。
    然而精步营是一帮大神出身,曹继武靠着残忍的手段,才把他们给练出来。八旗人口较少,没有穷棒子那么大的人口基数。鳌拜特意叮嘱二金,不得用曹继武的办法,训练新军。
    二金身为旗人,自然心疼自己人,满口答应鳌拜,新军编练,没曹继武什么事。
    索尼这才放心,亲自批下文书,全国各地八旗,允许二金随便挑选军官。
    金日乐刚要接文书,索尼突然又拿了回去,一脸郑重:“这可是咱们八旗,全部的青壮年,你们俩可要慎重!”
    “你就放心吧,我知道他们的命金贵。”
    金日乐一把抢了文书,美滋滋地去了。
    金月生也告别图海,追了出去。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