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643章 大钟神功

    扎西德错,包容之海,高僧超脱红尘之外,怎么会出现在香山呢?仅仅为了试试自己的身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自唐代以来,吐蕃分崩离析,逐渐形成了活佛管理制度。经过数百年的纷争风云,藏地林林总总数百个活佛,其中威望最高的当属藏西达赖,藏东班禅,以及贡嘎活佛。
    贡嘎山雄峙川西,号称蜀山之王,是羌藏两地神山。所以贡嘎活佛,在羌藏两地,都具有崇高的威望。
    当年的西夏,并没有灭国,其国祚一直在金川延续。只是他们重新归化祖先,少与中原来往,不被所谓的正统史家承认。
    金川处于蜀地通往藏地的咽喉,位置异常重要。大清要想实现对藏地的实质统治,必须打开金川通路。所以金川一丢,藏地不保。
    如今大清刚刚立足,形势风云变幻。此时贡嘎活佛出现在京师附近,一定和羌藏两地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曹继武思索之时,鹅黄金信步悠闲,已经踱到了碧云寺山门。
    一对威武的石狮子,侍立左右。怪异夸张的哼哈二将,镇守山门。门前的布局,颇具侯府高贵的尊严,和平常的佛寺,大为不同。
    这里原本耶律阿吉勒的住宅,大元中国年间,舍宅为寺。此处背依香山,泉溪交错,红枫遍布,乃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远望碧云寺,建筑回廊,错落有致,依山而上,迥连回旋,直入红枫白云深处,实乃京师少有的禅佛仙境。
    吱——
    一声脆响,铜箍朱漆大门洞开,一个筋肉粗壮的中年僧人走了出来。
    他身着牛皮袍裹袈裟,脚踏狼皮芨草僧鞋,右手提了一口三尺余长的铜钟,脚尖在门槛上轻轻一点,飘落山门石阶之下,左手稽首为礼。
    因乡随俗,杀生乃释家第一戒。可是蒙古大草原,几乎没有一粒粮食,肉食不可或缺。所以蒙古喇嘛,对于杀生吃肉,不像汉人那么死板。
    而且这个蒙古高僧,全身上下野蛮原始的浓重,一定来自离汉地非常遥远的地方。
    如今的蒙古人,四分五裂,远有金帐汗国、莫卧儿帝国,北有喀尔喀和布里亚特汗国,西有和硕特汗国以及冉冉新星准格尔,漠南和漠东蒙古诸部。
    刚刚出现的高僧扎西德错,是为了羌藏两地的命运。而眼前的蒙古高僧,一定也是为了蒙古人的命运。
    曹继武翻身下马,搭胸为礼:“敢问大师,来自哪个部落?”
    “佛法广大,无边无际。”
    对方来了句释家套路,曹继武微微一笑:“信仰以人世为基础。蒙古先人的信仰,却是萨满教。佛法广大的前提,人世的统一。可是如今的蒙古大地,只能说是诸部。”
    高僧没有生气,而是摇了摇头:“汉人的嘴上功夫,果然非同凡响。贫僧说不过你,先吃我一招。”
    话音刚落,喇嘛两根手指如铁,轻轻叩击铜钟,一股穿透力极强的震撼之声,犹如银线飞瀑暴跌,涌泄而来。
    草原原始而天然的性情,人狠话不多!
    曹继武微微一笑,丹田气海涌动,任脉激荡,龙吟之声云间回荡,反击卷滚而去。
    云龙吸水,大气磅礴,飞瀑钟声瞬间被淹没得无影无踪。
    喇嘛点头微笑,掌如铁板,重重地拍击铜钟。雄浑霸道的内劲,被铜钟一震,就像一股龙卷风,将龙吟之声卷没,余势扑卷面门而去。
    曹继武吃了一惊,立即还了一声熊咆。
    熊咆雄浑厚重,傲然威势。喇嘛浑身一震,也吃了一惊,手掌铁板,立即如钟摆一般,连续而有节奏地拍击铜钟。
    铜钟质脆坚实,内力经钟壁一震,加成回荡,震动整座香山,天地为之惊颤,满山遍野的霜叶,漫天飞舞。
    仅凭嗓音涌出的熊咆,虽然雄厚,但内力加成不多,曹继武喉管生涩,很快不支。如果强行支撑,钟声共振真气,血脉即将寸断而亡。曹继武迅速决断,飞身而退。
    然而此时的曹继武,全在钟声的笼罩之中,喇嘛岂能让他脱逃?
    曹继武退意刚生,喇嘛立即飞身而起,倒转平直钟口,要将他扣得严严实实。
    震天彻地的钟声,就像怒海狂涛一般,汹涌澎湃,曹继武浑身每一根毛孔,都被钟声封堵。此时他一旦铜钟罩住,离阎王爷也就不远了。
    曹继武紧绷的心,犹如石入深渊,不由自主地沉坠,不见定底。
    这不是切磋吗?
    喇嘛此来,是为了蒙古人的命运。而曹继武身为汉人,却和满清打得火热。所以名为切磋,但一旦有机会,无论是刚才的扎西德错,还是眼前的蒙古喇嘛,都不会放过除掉大患的机会。
    如来我佛,释家弟子,本该四大皆空,超出尘世之外。然而为了自己族人的利益,痛下杀手,实属无奈。喇嘛凶狠的眼光,流露出一丝佛光,但铁掌击钟的节奏,却没有丝毫改变。
    有节奏的钟声震波,谐荡起伏,连绵共振,天衣无缝,一旦被笼罩,即便是神仙下凡,也别想逃脱。
    千钧一发之际,身在空中的曹继武,脚尖轻轻一点,一片霜叶打着旋儿,弓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绕过钟口,旋划切中了钟壁。
    这仅仅的一点点切力,不足以对铜钟造成哪怕一丁点的伤害。但就是一点点的切力,引起的不和谐,打破了钟声的节奏震动。
    没有节奏的震动,谐振不复存在,前后钟声交叠抵消,破绽立现。待喇嘛反应过来之时,曹继武早已跳出了震波笼罩。
    这片红叶,力道之巧,弧线之妙,切力之准,令喇嘛大感意外:“我这大钟神功上身以来,从没有人能够脱逃,你是怎么做到的?”
    “那是唐门绝学——小鬼推磨!”
    寺中突然响起扎西德错,爽朗旷达的笑声。紧接着一道黄影,犹如闪电,立于喇嘛身边,满眼都是赞许:“唐天书的绝学,你竟然也会,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力道是小鬼推磨不会有假,可是你那脚法,从何而来?”
    蜀中唐门,盛名五百多年,来自蜀山之王——贡嘎山的扎西德错,自然知晓。然而小鬼推磨是手法,而曹继武用的却是脚法。
    弧线飞划,那的确是暗器绝学——小鬼推磨。
    脚下轻点,那是砸牛角功法。
    危难之际,曹继武两招共用,仅凭一片枫叶,就破了大钟神功,连他自己,也是意想不到。
    这喇嘛乃是大丹活佛,来自准格尔。他这大钟神功,是由释家狮子吼演化而来。
    然而经过铜钟加成的震波,威力远远超过狮子吼。所以大丹的神功一震,穿透涌灌,防都没法防,敌人常常七窍震裂而亡。
    当年金山楚河谷地,准格尔和卫拉特决战,大丹祭出大钟神功,催动数千战鼓,卫拉特三千铁骑,竟然被震死了一大半。经此一战,确立了大丹西域第一高手的地位。
    此次大丹受准格尔首领僧格派遣,前来汉地,主要有三个任务:
    一,探清满清的虚实,为准格尔的崛起,创造条件。
    二,联合散落在汉地的蒙古后裔。
    三,如果可能,联合汉人,共同对抗满清。
    三个任务的共同目的,重振蒙古人雄风,收复大元中国故土。准格尔部蒙古人的雄心壮志,不亚于当年的成吉思汗。
    如今的藏地,绝大多数控制在活佛葛尔丹手里,就连达赖和班禅也不例外。而金川延续的西夏国祚,和蒙古人世仇。川西一带的藏人,也不愿受葛尔丹摆布。所以扎西德错活佛,对葛尔丹并不买账。
    葛尔丹出身西域准格尔蒙古,乃僧格的异母弟弟。所以撇开释家弟子之外,扎西德错和大丹可谓是仇人。
    来中原的路上,二人相遇陇南。
    大钟神功谐振非常,汹涌澎湃。
    而袈裟包容神功,弹力韧性十足,能够吸收包纳震天彻地的钟声。
    两大神功一硬一软,阳刚阴柔,可谓是棋逢对手。二人交战数日,不分上下,惺惺相惜油然,于是结伴前来京师。
    金川就像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四川和藏地之间。满清要想进军藏地,抄蒙古人的后路,和金川之间,必有一战。
    所以扎西德错,此次前来京师,也是为了探明满清的虚实,顺便联合汉人,保存羌藏两地的生存空间。
    大丹和扎西德错,代表两个族群的利益。但他们之间,至少有两点相同:
    第一,蒙古黄教,是藏传佛教的一支。二人同为释家弟子,具备高度的认同感。
    第二,二人共同的敌人,都是满清。这一点,也包括眼前的曹继武。
    所以二人前后两次出手,都没有杀得了曹继武,于是决定拉拢。
    双方相互见了礼,大丹露出一丝诡秘的笑容:“你还有最后一关。”
    被红叶包裹的碧云寺,风景的确秀美,然而却差点成了曹继武的葬身之地。
    眼前的两位高僧,和自己不一个族群,如果真的死在了他们手里,总比死在汉人手里,要强上百倍。
    这最后一关,又会是哪个族群的高人呢?
    曹继武没有犹豫,安顿好鹅黄金,挎上西洋剑,拾阶而上,步入碧云寺山门。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