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682章 府堂议政下

    马铃薯,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入欧洲,再经西洋人传入亚洲,形如马玲,称之为马铃薯。
    花生,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入欧洲,再经西洋人传入亚洲,福建一带称为番豆,凡是带番字的,都带着侮辱性,其花落地而土生,所以曹继武改名花生。
    红薯,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遍世界,沿海称为番薯,因其皮赤红,曹继武改名红薯。
    辣椒,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遍世界,沿海称为番椒,其味辣,曹继武改为辣椒。
    南瓜,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遍世界,沿海称为番瓜,由安南传入,改为南瓜。
    西红柿,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遍世界,沿海称番茄,其状如柿子,改为西红柿。
    向日葵,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遍世界,沿海称番葵,花盘随日转动,改为向日葵。
    玉米,原产美洲,经西班牙人传遍世界,沿海称番米,粒粒饱满如暖玉,改为玉米。
    这些美洲作物图画,贾开张和邹蒙厚在江南经商,好像见过红薯和西红柿,但是其他的作物,还是第一次见。
    至于其他人,更是睁眼瞎。
    众人啧啧称奇的半天,邹蒙厚有些疑惑地看着曹继武:“你是想让汝宁府,种这些西洋玩意?”
    曹继武点头。
    李任责一脸懵逼:“可你这全是画,这不是画饼充饥吗?”
    王德利也叫:“不错,既然要种,就得有种,可这种从哪里来?”
    鸡司晨也嚷嚷:“水稻,小麦,老百姓都种习惯了。这些西洋鬼玩意,我们都还没见过,更别提老百姓了。即便有了种子,他们能会种吗?”
    众人纷纷嚷嚷,都觉得不可思议。
    汝宁府水田比不上江南、湖广,旱田也比不上中原腹地。四周汉阳府,南阳府,河南府,开封府,以及顺淮而下的南京城,那可都是有名的重地。所以汝宁府的地理,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汝宁府要想兴旺起来,必须要有特色。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许多优良的作物,涌入欧洲。如今的南洋一带,已经出现了这些作物。
    凡是好东西,传播速度都非常快。这些优良作物,一定会在华夏生根。所以趁苗头刚刚出现,华夏对西洋人严重妖魔化的档口,谁先抓住引进作物的机会,谁就能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汝宁府首开西洋作物的先河,如此耀眼的特色在手,还怕不能兴旺吗?
    曹继武早就已经请动了卫匡国和王儒望二位,并派阿生和阿强兄弟,协助两位传教士,前往澳门,选择引进这些东西。
    原来曹继武早有准备,众人听了他的叙述,无不拍手称快。
    王德利忽然又有疑惑了:“老百姓不种水稻和小麦了,这些作物,能做主粮吗?”
    曹继武微笑:“马铃薯和红薯,都能替代主粮,每个县都要种植。至于其他的,等卫先生和王先生来了,听他们的安排。”
    熊叹蜜一脸疑惑:“如果每个县都种,这得多少种子啊?”
    曹继武摇头:“当然不能一下子全种。”
    如果一下子全种,别说种子,就是教习人手也不够。
    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和法兰西传教士,只能从澳门带来一百名,少有种植经验的南洋农民。所以只能通过以点带面,渐进推广的方式进行。
    第一年,汝宁府的主要作物,仍然是传统的水稻和小麦,同时进行小规模西洋作物实验。
    第二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西洋作物。
    到了第三年,基本上不用怎么推广,老百姓自然就会种了。
    曹继武将计划的大概,简单地说了一遍,众人无不叹服。
    王德利忽问:“这计划都准备好了,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你,李任责和鸡司晨,负责杀人,包进财……”
    王德利大吃一惊:“要我们杀人?”
    曹继武点头:“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计划是好了,但一定有人会破坏。”
    李任责明白了:“你要我们三个,去收拾那帮地痞流氓?”
    鸡司晨有些担心:“可是这帮人,溜滑的很,在本地扎根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本府的守备部队,以及衙役班头,和他们一定穿着一条裤子。”
    曹继武笑了:“开封驻防八旗一千五百人,下午估计就要到了,你们三个一人领五百人,对烂豆子流氓,一定不要客气。”
    “驻防八旗?”
    王德利大吃一惊,“驻防八旗可是鞑子专门防咱们汉人的,你真能调动他们?”
    鸡司晨也是满脸吃惊:“如今可是人家鞑子的天下。这鞑子是主人,咱们是奴才,哪有奴才指挥主人的,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李任责也要大叫,贾开张提前摆手制止:“他不是开玩笑,京师训练番妖军,他一口气杀了三千八旗子弟。所以那帮鞑子兵,可能不怕我们,但一定惧怕曹继武。”
    众人闻言,惊得瞪大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等众人回过神来,曹继武接着安排:“包进财和王仁义,负责把田地分给老百姓。以十税三的比例,连续三年。对于多打粮的种粮高手,给及适当减免。”
    贾开张有些疑惑:“听说你在遏必隆那里,给汝宁府讨了三年免税,为何还要向老百姓收税?”
    包进财也大惑不解:“就是大清的税,也没有这么高啊!十税三,你这是不是太狠了?
    曹继武叹了口气:“田地是我从风四郎和王见佛手里,通过流血的方式夺回来的。这些土地本是老百姓的,理应还给他们。但人性使然,不劳而获,只会助长懒惰和自私。对于孤老弱穷,可以适当减免,但绝对不能白给他们。”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曹继武把土地分给老百姓,他们就会感激了?
    有这种想法的,一定不了解人性。
    人性的贪婪,既想不劳而获,又想获取更多。
    对于老百姓,他们更关心的,是曹继武和梦汝的风流韵事,因为这个,远远比其他事情有料。
    曹继武凶狠残暴,把驻防八旗都给调来了,接下来一定会杀不少人,所以老百姓痛恨还来不及呢。
    至于感恩,他要是喜欢,就感恩,不喜欢,该怎么骂,还是怎么骂。
    曹继武叹了口气,特意强调:“所有种植西洋作物的老百姓,在下田之前,必须面向西方,捻土为香,虔诚礼拜。”
    众人闻言,皆是满脸不解。
    “这些东西,华夏本来就不存在。是人家西洋人,跨越两重大洋给带来的。华夏人没有遭受两重大洋的劳顿之苦,却享受着他们带来的福利,连点感恩之心,都不想给吗?”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华夏之人,向来意淫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西方来的事物,即便对自己有着重大益处,也统统加上番字羞辱,好像人家把好处给带来的,是应该的一样。
    这种无耻的流氓行径,自然不能被曹继武所容忍。
    通过引进西洋作物,也是曹继武通过实物,引导老百姓,对西洋世界,树立正确认知的第一步。
    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所以对曹继武来说,转变华夏固有的古老观念,任重而道远。
    众人终于了解曹继武的志向,邹蒙厚叹了口气:“你这志向太大了,闻所未闻。凭如今华夏这副德性,恐怕是难以奏效。”
    贾开张也连连摇头:“如今这个天下,汉奸贼子竟然成了正统主流,这泥潭也太深了。你能披上头发,洁身自好,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想把他们全给拉上岸,谈何容易?”
    “自从我们被史可法的高尚给羞辱了,从扬州一路杀到岭南,被我们杀掉的老百姓,不下三百万。偌大的广州城,几十万人,竟然被我们十个人,给收拾了。”
    李任责叹了口气,“老百姓如此愚昧无能,你即便教他们认识西洋世界,他们也是糊球麻差,狗屁不通,能不来给你捣蛋,已经是烧高香了!”
    众人也议论纷纷,发表看法,对曹继武的洗革大志,皆不看好。
    过了良久,曹继武叹了口气:“我们生于这个时代,如果不努力,也要我们的子孙,继续去做奴才吗?”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华夏的特色,后辈的幸福,大半来自前辈的积累传递。如今汉奸贼子成为正统主流,接下来的后代,日子能幸福吗?
    又过了良久,邹蒙厚叹了口气:“既然觉得没希望,但你既然敢这么干,我邹蒙厚,还是决定跟你试一试。”
    有没有希望,不试一试,怎会知道。
    众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大家领了各自的任务,开始分头去执行。
    包进财忽然回过头来:“既然遏必隆已经免税,那收上来的税银,该怎么处置?”
    “三年之后,大清就要恢复收税。以每年十分之二的比例,补充百姓上缴的税银。我已经大致算过了,这批税银,能够连续补充十年。再加上商税的补充,所以十年之内,汝宁府能够一直保持低税,百姓只要没有滋生懒惰,生活一定差不了。”
    原来曹继武心中,早有定数,包进财再无疑问,见过礼之后,转身而出。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