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第183节

    “哈哈哈,我比你们多点,我挖了十七棵!比你还要多一棵!”
    “……”
    听着村民们的话语,徐安脸上的笑容僵住,眼前一片黑暗,大脑一片空白,差点一口气没喘过来,给大伙表演个当场去世。
    在这之前,徐安以为村民们是不确定山上的辣椒是不是涮涮辣,特地挖一棵过来给他辨认。虽然一人一棵有点多,但徐安是真的没想到,村民们是将漫山遍野走遍,将目之所及的涮涮全都挖回了家中……
    涮涮辣在市面上少见,一个原因是市场需求不高,第二个是难以栽种,对土壤、水分、气候等等要求极高,且极其容易遭遇到各种病虫害,死亡率极高……
    这些被挖回来的涮涮辣,能存活下来三分之一都算是存活率高的了。如果让它们继续长在山上,现在才九月中旬,至少还能收获两波,天气好的话三波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着眼前村民们神采奕奕讨论的模样,徐安心中的千言万语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叹息,消逝在这山间的晨风中。
    事已至此,不管说什么也没有用了,说出来也只是徒增烦恼而已。
    归根究底还是自己想得不够全面,要是听到李延福说山里长有涮涮辣时,自己就特意提醒一下这涮涮辣难以移植、栽种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眼前这一幕了。
    尽管如此,徐安还是感觉自己心好疼。
    村民们从徐安这里得到了确切的答案之后,全都兴高采烈地道别回村,边走还相互讨论着将这挖回来的涮涮辣栽种到哪里去。
    站在人群最后方,一直默默看戏吃瓜的村支书李四新似乎发现徐安的表情有点不对劲,心中顿时一紧,脸上装作若无其事地走了过来:“徐老板,怎么了?刚刚那些鬼见愁是有什么问题嘛?”
    “不是。”徐安摇了摇头,再次叹了一口气:“这鬼见愁难以栽种成活……”
    徐安一口气将自己知道的与涮涮辣相关的消息全都讲了出来,说到最后没忍住又是叹了一口气。
    “这鬼见愁确实不常见,没想到栽种起来居然这么困难。”李四新听完徐安这一番话后,并没有陷入失望遗憾的情绪中,反而是喃喃自语地说道:“如果有专业人士指导的话,种植成功的概率应当会提高一些吧?”
    李四新喃喃自语的声音又急又促还很轻,徐安只听到了‘专业人士’和‘成功’两个字眼,正想要认真听李四新在说什么的时候,李四新却转移了话题。
    “徐老板,听延福说您对山里蘑菇挺感兴趣的,要不要进山走走瞧瞧。咱河子堡啊条件是差了点,但自然风光都很不错,特别是走到山顶往下一瞧,那风景,绝了!”
    随后,听着李四新说着山里采蘑菇的趣事,再加上李延福在一旁捧哏,这让海边长大的徐安凭空生出了三分兴致来。
    现在已经确定这边山里产出涮涮辣,李延福家里种的那些又不会长脚跑掉,早一会晚一会看到区别不大。于是,徐安爽快地应下了李四新这采蘑菇的提议。
    李四新见徐安这么爽快便答应了下来,顿时便松了一口气,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拾东西,带着徐安两人往山里走去。
    不过,他带徐安走的并不是村民们常走的进山大道,而是沿着一条几乎被茂密草木覆盖的小路往山里走。
    小路的右手边是一级一级的梯田,田里面长满了杂草,放眼望去一片荒芜,这让徐安感觉有些奇怪,停下了脚步询问道:“李书记,这边的梯田是荒废了嘛,怎么满是杂草无人打理的模样?”
    “哈哈,徐老板,你再认真瞧瞧?”李四新笑着提醒道:“这里面种着有经济作物的。”
    半人高的杂草地中居然有经济作物?
    徐安从地上捡起一根枯枝,轻轻划开眼前的杂草,认真搜寻了片刻,一无所获。就在他怀疑这李四新是不是跟自己开玩笑的时候,徐栋梁那边有所发现了。
    “这个是……”徐栋梁手上似乎抓着东西凑到鼻子下方嗅了一下,才给出了答案:“这地里种的是花椒吧?”
    循着徐栋梁所在的方向看去,徐安果然看到了一棵高至胸口的花椒树,层层叠叠的叶子将密密麻麻的花椒盖了个严严实实。
    提起手中枯枝往这棵花椒周边拨动了两下,便找到了第二棵、第三棵花椒树,这居然还真种着经济作物啊!
    徐安随后从花椒树上薅下一小把花椒放在手中,青色的花椒饱满圆润,手指轻轻一捏便捏成了两瓣,透明的绿色液体从中渗出,强烈的柑橘混合柠檬的香气散发了出来。
    “这一大片地里栽种的全都是青花椒,种下去之后就天生天养,长势倒是蛮喜人的。咱这边不少人用这青花椒烹饪卤味,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啊!”
    李四新话语间的重点放在了后半句上,正在认真研究这花椒的徐安并没有注意到这语气的变化,一旁的徐栋梁倒是注意到了,隐晦地看了李四新一眼又飞快地收回了视线。
    “这么多青花椒,看着货色挺不错的,至少能评个中等。”徐安扔掉手中的花椒,笑道:“看来今年河子堡的村民们可以过个好年了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位老奶奶走到四人所在的位置附近,径直下到地里,从背篓中拿出一把剪刀,咔擦咔擦就从青椒树上剪下了几支放入背篓中。
    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看到李四新的时候,甚至还大咧咧地打了个招呼:“李书记,你在这里啊!这两位看着面生,是海市来的大老板噻?”
    “诶,是呀,这两位是海市来的大老板,我带他们周边走走逛逛。”李四新非常正常地回应道:“你采花椒回去做菜还是煮卤味噻?”
    “煮卤味,煮点土豆花生的,前不久地里收了好多,吃不赢哦!”
    “……”
    徐安听着听着忽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这李书记是河子堡人,这老奶奶也是河子堡人,怎么他俩说话的时候不是用当地的方言,而是用普通话交流呢?这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就在徐安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人的寒暄也结束了,李四新继续带着徐安往山里走,边走边给徐安解释,打断了徐安的思索。
    “这些青花椒是以前的一个扶贫项目,种了四五年,年年种年年亏,今年大伙都不想伺候了,就长成这模样了。”
    “这青花椒成色不错,量也多,怎么还亏本?”
    “是呀,都挺不错的,但是大公司嫌这边偏僻不愿意收,小公司没这个体量吃下,联合几家公司一块收,却因为运费和收购价格吵起来,差点就闹到公安局里面去……”
    说着说着,李四新的话锋一转:“徐老板,听延福说你有个店面是做卤味生意的,销量很好,用到的青花椒也不少,要不要考虑一下从咱河子堡这边采购?”
    嗯?嗯!
    好家伙,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啊!
    没想到这么个浓眉大眼,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家伙,居然也憋着一肚子坏水啊!
    第252章 你能带河子堡走出去嘛?
    青花椒是好的青花椒,品质相当不错,量也足够大;如果这边真能栽种涮涮辣成功,运一个商品是运,两个商品也是运,区别并不大。
    但现在,涮涮辣被村民们挖了个精光,若是栽种不出来,那就是一次性物品,就他跟栋梁叔两人就能将这几十斤涮涮辣带走。
    现在主要看李延福母亲那边,要是栽种的成活率高,徐安并不介意一并收购这青花椒;但如果成活率低,那就算了吧,河子堡真不是非同寻常的偏僻,光是运费就够徐安喝一壶的了。
    或许是因为徐安这边沉默不已,或许是李四新觉得时机不对,他非常及时地出来打圆场了。
    “哈哈哈,跟徐老板您开个玩笑,走,咱们到山里面去。别看这太阳挺大的,进到山里就凉快了……”
    “确实,这山啊,越往上温度越低……”
    徐安两人顺着李四新的话往下聊,气氛再次变得热烈了起来,仿佛刚刚沉默只是几人的错觉一般。
    这边的村民们大多数都是早上四五点就起床,赶最早一波进山采蘑菇,现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正是他们回家的时间。徐安几人沿着小路进山之后,碰到了不少下山的村民。
    “今天收成怎么样啊?”
    “不太行,一斤不到,还有一些能吃但是采购商不要的便宜货。”
    “还行,掏了几个老窝子,找到了不少精品好货,今天这一篮子别看量不多,但能卖个八十块一百块的。”
    “哈哈哈哈,我今儿运气不错,干到了一柄超级大的干巴菌,书记你瞧瞧,这么大!”
    这人说着就从背篓中抱出了一朵如同盛开的牡丹花一般的菌子,黑白交织,形如牡丹,层层叠叠,如深邃夜空中的银河,神秘而诱人。
    喔唷!
    这柄干巴菌一出,不仅是徐安等人,就连路过的多年采菌人都忍不住露出了惊叹的声音,双手都捧不过来的干巴菌,还真没见上过几次。
    “不错不错,就这柄干巴菌,都够得上你一星期进山的收入了。”李四新欣慰地拍了拍这人的肩膀,回头看了徐安等人一眼,对周边采菌人说道:“你们有没有采到干巴菌,大的就算了,小的给我凑一凑,看看有多少。”
    “有有有,我采到了三个小骨朵,送书记你了。”
    “我这也有几个。”
    “……”
    村民们闻言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从背篓中翻出了一堆小骨朵的干巴菌,其中一人还从怀中掏出个塑料袋子,将大伙的干巴菌都装一起后才递给了李四新。
    “行,那我收下了。”李四新也没有推辞,左手接过这袋子干巴菌的同时,右手往兜里一掏,就掏出来了一张五十块塞到递给他菌子的那人手中:“这菌子一人一点的也不好算钱,这钱你们就拿去买点肉大伙分分,让家里孩子吃个荤腥。”
    说罢,李四新不等几人有所反应,就带着徐安等人逃也似地离开了现场。
    “再不走他们就得追上来了。”李四新解释了一句,随后举起手中那袋子干巴菌,笑道:“这个干巴菌炒饭味道一流,晚上就用这个给徐老板你们炒个河子堡特色的干巴菌炒饭,绝对吃了还想吃哈。”
    “行,那我就先期待着!”
    随后上山的路上依旧碰到了不少采菌人,还碰到了几个背篓里背着,手里抱着几棵涮涮辣,红着眼睛鼻子打着喷嗤往下走的人。这几人里面有河子堡的村民,也有附近村子的村民。
    徐安两人对于河子堡的村民都十分陌生,所以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只是看着这一棵棵涮涮辣,心痛得直抽抽。
    但李四新作为回乡多年的村干部,见到这情况心里就犯起了嘀咕来。
    这事儿特地交代过事成之前别往外说,怎么附近村子的也在挖涮涮辣?
    不过现在主要事务是带着徐安两人体验采蘑菇的乐趣,李四新也就疑惑了一下,没有继续深入思考,继续与李延福一块带着徐安在山里寻摸蘑菇。
    一路上碰到的蘑菇不少,像红伞伞白杆杆这种就算了,一看就是毒蘑菇;有些蘑菇表面看起来十分的人畜无害,几乎就差脸上没写着‘吃我吃我快吃我’,但一询问,居然是毒蘑菇……
    要是徐安跟徐栋梁两人是独自进山采蘑菇的,就他们看上的那些蘑菇,够他们躺好几次板板,办好几次席了。
    走走停停再找找菌子,几人一直走到山顶,手里的蘑菇加起来都没超过半斤的。
    “咱来得晚了,这山都被采菌人搜刮了好几遍,能捡到这些都算是运气好了。”李四新强行给众人挽尊:“这也不少,炖一锅鸡汤绰绰有余了。”
    徐安笑笑没有说话,站在山顶上吹着山风,俯视着山脚下那大片大片的田野,零星的耕田镶嵌其中,看起来格外的醒目。
    “李书记,听延福说,你是河子堡里第一个大学生,当初毕业的时候也找到了好工作,怎么会想着回到河子堡当村书记,还一当就是好几年呢。”又是一阵山风吹过,徐安的声音夹在在山风里面,听起来飘渺又虚无。
    “徐老板有没有兴趣听我说说我是怎么一路读书读上大学的?”李四新没有正面回答徐安的问题,直接反问了回去。
    “自然是有兴趣的,李书记请讲。”
    “咱这里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上学直接就是一年级,那时候好多人在家里帮忙干活,等到十岁十一岁直接上三年级的。”
    李四新说着从地上站起,慢步走到徐安身边,跟徐安并肩而站。
    “学校距离河子堡很远很远,早上四点多钟就得起床出发,走上两小时山路才能到。路途这么远,中午是不可能回家吃饭的,那就得自己带米带菜到学校里去。就因为中午这顿饭,我家里人不打算让我读书,我不读书不仅能省下书本费、伙食费,还能帮着家里干点活计。”
    说着,李四新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因为感慨,还是因为庆幸。
    “幸好,我是我家里唯一一个男孩,村里书记天天登门找我父母聊天,最后说服了他们让我去上学,那时候我已经十二岁了,一入学就是五年级生,连一二三四都不知道怎么写,aoe都不知道怎么拼的五年级生。”
    李四新循着徐安的视线,看向了山脚下,看向那个在田地里走来走去的小黑点,声音也变得飘渺了起来。
    “后面的故事就很俗套了,我得知这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拼命学习,考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在河子堡大伙的支持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读完了大学,成为了河子堡第一名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名大学生。”
    说到这里,李四新就停下了,停了好久好久,久到徐安都忍不住侧头看向他的时候,他忽然开口继续往下说。
    “在我毕业后两个月,当时的村支书就找到我,问了我一句话。”
    李四新侧头与徐安的视线对上,一扫以往那斯文儒雅的姿态,他的身体笔直而紧绷,他的眼神坚毅中带着些哀伤,他的表情严肃而凝重,一字一顿地说道:“河子堡人们帮你走出去了,你,能不能帮河子堡的人们走出去。”
    这句普普通通的话听在徐安耳中,感觉心上压了一块巨石,沉重得无法呼吸。
    徐安从这句无比朴素的话语中,听出了一分托孤的意味。
    “那,那位书记现在……”


上一章
返回

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