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第216节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叶安澜不仅没有嫌弃他们,反而还亲自出面敬了他们酒,感谢他们远道而来。
    席间,叶安澜跟他们聊了很久,从他们各自的生活开始,一直聊到他们所在州县的民生、经济、教育、吏治......
    这些曾经的叶氏旧部现在虽然都只是寻常百姓,但从他们的讲述里,叶安澜却能窥见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
    第436章 心意相通
    送礼的人太多,叶安澜的嫁妆单子只能跟着一改再改,但李氏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儿。
    她闺女有人恭贺是好事儿,证明她闺女那些年没有白付出,帮助、提拔的都是懂得感恩的人。
    叶安澜和她相反,她倒是不愿意有这么多人给自己送礼。
    一来她不想叶金奎和李氏太过辛苦,二来她不想那些本就日子不宽裕的叶氏旧部因为她再多一笔开销,三来她也不想那些吃饱了撑的天天揪她小辫子的家伙,在朝堂上弹劾她结党营私什么的。
    虽然谢渊拿那些满篇废话的折子一向不当回事儿,叶金奎和李氏对这份辛苦甘之如饴,给她送礼的叶氏旧部也不介意在之后节衣缩食一段时间,可作为承受了这些人一腔好意的人,叶安澜却希望他们能够少些麻烦、少些辛苦、少些开销。
    前两点她暂时无能为力,但对那些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过来给她送礼的叶氏旧部,叶安澜却可以变着法儿的给他们回一份更重的礼。
    实用却又兼具京城特色的各种“土特产”,叶安澜让人批量备货,囤了好大一堆在英国公府的库房里面。
    那些过来给她送礼恭贺的叶氏旧部,离开时全都拿到了远超他们此次花销的一份回礼。
    除此之外,叶安澜还帮部分叶氏旧部解决了他们生活当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家中有病人的,她不仅给推荐了好大夫,而且还包了对方家人治病的一应费用。
    家中人口多劳力少,日子过得相对清苦的,她不仅给介绍了妇人、老人甚至半大孩子也能做的轻省活计,让他们能够多一份收入,而且还给了他们一封荐书,让他们可以把妻子或者女儿送到当地的女子学堂学手艺。
    被地头蛇欺压的,叶安澜在他们回去之前就已经派了两个专司调查的暗探过去,如果情况属实,叶安澜派去的暗探必会设法帮扶一把。
    还有那些言谈之间透露了或多或少当地民生、经济、吏治方面问题的,叶安澜也派了暗探过去调查,若是当地官员确实不做人,叶安澜也不介意跟谢渊打个小报告啥的。
    一边忙着编写医书、招待来给她贺喜添妆的人,叶安澜一边还不忘三不五时的和李璟一起秀个恩爱。
    两人隔个十天二十天就要给京城诸人制造一点话题,继聘礼单子和嫁妆单子的大手笔之后,两人的婚书也被拿出来秀了一遍。
    婚书按说是没什么好秀的,毕竟千百年来,大家用的都是相似度高达九成的统一模板。
    可就是这么一份原本应该只是具备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书,居然也被李璟玩出了花儿。
    他不仅改了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男男女女用过的婚书模板,而且还改的全部都是能让天下女子疯狂的条款。
    首先是几乎没人能够做到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李璟居然直接写在了婚书里。
    以后不仅纳妾收通房、踏足花街柳巷的事情他不会做,甚至若是不幸叶安澜比他早亡,他也不会再续娶一房。
    当然,这个“若是”李璟觉得大概率会是截然相反的情况。
    以他和叶安澜的身体素质来看,他觉得九成九会是他比叶安澜早亡。
    然后,为了应对他可能会有的英年早逝,李璟在婚书里写下了第二个令无数女子动容的条款。
    他写的是,若他早亡,叶安澜不必为他守节,她无论是再嫁还是招赘都是她的自由。
    虽说如今朝廷为了能够尽快实现人口增长,实施的是鼓励寡妇再嫁的政策,但真正会去执行这项政策的,却也只有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
    但凡是有些头脸的人家,十有八.九都会选择让守寡的儿媳或者女儿一直守节到死。
    就算不会被朝廷表彰,不会有那劳什子的贞节牌坊,他们也愿意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好名声,强迫家中儿媳或者女儿去守寡。
    更夸张一些的,甚至还会让家中女儿或者没过门的儿媳妇守望门寡。
    他们认为这是高尚的,值得夸耀的,反之,如果改嫁则是丢人的,会让婆娘娘家都一起抬不起头的。
    而李璟,他没有寻常男子那种“我的女人,我可以冷落、可以厌弃,甚至可以弄死,但却绝不能让其他男人给我戴绿帽子”的奇葩占有欲,他虽然也是世家大族出来的,但却一点儿也没有担心叶安澜改嫁会让他颜面尽失的意思。
    在这两条之后,李璟还写了让大齐男子暗中咒骂他脑子有包的第三条。
    这第三条的内容是,他和叶安澜的子嗣,无论是男是女,嫡长都将继承他的安国公爵位。
    虽说新修订的大齐律法里,已经把前朝大周的“嫡子承袭爵位”改成了“嫡出子女承袭爵位”,但真正会让女儿袭爵的,显然还是不多见的,就更别提是像李璟这样直接写进婚书里了。
    他这等于是直接把“我支持我夫人”这六个字刻在了脑门儿上。
    朝中那些重男轻女的大臣怄的不行,他们就想不明白了,像李璟这样的恋爱脑,他到底是怎么成为谢渊麾下第一谋士的?
    有人嘴欠,忍不住趁着上朝前后对李璟明嘲暗讽。
    李璟好脾气的笑着听,看似胸襟宽广海纳百川,实际上却是懒得和这些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家伙多费唇舌。
    有道是夏虫不可语冰,他和叶安澜之间那份无言的默契和互信,这些从未无条件相信或者支持什么人的家伙显然根本无法理解。
    李璟觉得他们很可悲、很可怜,同时他也清楚这些人肯定也在反过来认为他很愚蠢、很丢脸。
    他不想浪费时间去扭转这些人的想法与观念,所以他选择了不要这些人争辩,只当他们的冷嘲热讽都是毫无意义的东南西北风。
    可他能忍,叶安澜却不能忍。
    她的小黑账本儿敬业的记下了所有对李璟出言不逊的人,然后,这些人就被接连爆出的属于他们的黑料糊了个灰头土脸。
    第437章 与税挂钩
    和洁身自好的李璟不同,他们这些人多少都有些明确触犯了律法的小辫子可供人抓。
    他们当中罪名最轻的,都是逾制纳妾或者宠妾灭妻。
    宠妾灭妻的话,视情节严重程度,朝廷可以对官员处以停职、降职、免官等处罚。
    如果闹出了人命官司,主谋和帮凶还要按照大齐律法或是被处斩、或是被充军、或是被流放。
    而逾制纳妾,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一下大齐律法对纳妾一事的严格限制了。
    和之前的很多朝代一样,大齐也规定了治下百姓的纳妾条件。
    和之前的那些朝代不一样的是,大齐的官府是真抓这项指标,而不是让它形同虚设。
    先说身上没有官职、爵位的普通人,这些人纳妾需得满足两项条件:一是年满四十,二是没有孩子。
    然后是皇室子弟以及那些身上有爵位或者官职的人,这些人按照各自的品级:
    七品及七品以下的小官吏,可纳一名妾室,但不可生出庶出子女。
    六到四品的中级官员,可纳两名妾室,可生庶出子女,但庶出子女不具有财产继承权。
    三到一品的高级官员,可纳三名妾室,可生庶出子女,但庶出子女不具有财产继承权,不享受朝廷恩荫。
    超品公侯伯爵,或者获封郡王世子及以上爵位的皇室子弟,可纳五名妾室,可生庶出子女,但庶出子女不具有爵位继承权。
    皇帝本人,可纳十名妾室,可生庶出子女,但皇位承袭要严格遵守立嫡原则,只有在没有嫡子嫡女的情况下,皇帝的那把椅子才可以传给庶子庶女。
    说实在的,会在立法的时候把自己也给限制进去的,谢渊还真是史无前例第一人。
    可也正因如此,这条律法反而被人格外重视了起来。
    对于那些违法纳妾的庶民、官员、皇室子弟,大齐律明确规定了,他们每违法多纳一妾,所缴赋税就要提高一成,每违法多生一位庶出子女,所缴赋税就要提高两成。
    除此之外,征兵、劳役、捐款、施粥赠药之类的苦差事也会优先摊派他们。
    且不说普通庶民有几个能扛得住这样的奇葩增税方式,就只说历朝历代都被百姓视作苦差的征兵、劳役之事,各家也都是巴不得永远都别轮到自己家。
    纳个妾居然还会提高自己被征兵、被要求服劳役的概率,这哪个男人能够受得住?
    再加上大齐还鼓励纳妾者的街坊邻居行举报之事,只要举报属实,官府就会奖励举报者当年份的减税名额。
    减的比例也很巧,正是纳妾者需要多缴的那一或两成。
    有了这两样手段,以前那种“就算是地里刨食儿的,若是他今年多收了三五斗粮食,他都想买个妾回来使使”的情况,在大齐根本就不会再有存活的土壤。
    当然,那些富商巨贾、地主豪绅、勋贵官员、皇室宗亲,还有那些自己虽然没本事,但却架不住投了个好胎的纨绔子弟,他们如果真想纳妾的话,多缴的赋税他们其实也是能够负担得起的,征兵、劳役什么的,他们也可以用钞能力找到人选代替。
    可问题是,能够负担得起和真要年年负担,这绝对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儿。
    他们家的产业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为了贪图美色就把好不容易挣下的家业全都“捐”给衙门,这种蠢事儿怕是只有那些色中饿鬼,或者那些不知挣钱不易的不成器二世祖才能做得出来。
    而且最让他们无语的是,大齐律还明确规定了,如果男子纳妾,那么男子妻子名下的嫁妆产业、小妾名下的各种私产,甚至如果没有分家,那么男子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孙辈,这些人的产业也无一例外地全部都要加码纳税。
    有了这一条,可想而知如果一个男人想要纳妾,他将要面对的将会是怎样的重重阻力。
    甚至如果这一家子有三五个男人一起纳妾、生庶出子女,那他们家的纳税额度就会以一个非常离谱的速度直飚上去。
    翻个三五成他们或许不在乎,可若是翻个三五倍甚至十几二十倍呢?简直想想都吓人。
    而且这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如果他们的妻子宁可和离也不愿意丈夫纳妾,那么在他们夫妻和离的时候,如果妻子想要带走孩子、想要获得物质补偿,那么她只需把官司打到衙门,衙门就会按照大齐律为她争取应得的利益。
    作为过错方,丈夫不仅无权反对妻子带走孩子,而且还必须支付一笔银钱作为对妻子的精神补偿。
    除此之外,丈夫还需支付被妻子带走的未成年孩子的抚养费,数额多少视当地的消费水平和男方的家庭环境而定。
    除了这些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处罚(创收)措施,大齐律还规定了,如果庶民既要违法纳妾,同时却又不想乖乖受罚,那么当地衙门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对他们处以劳役、流放甚至充军之类的刑罚。
    而如果既要违法纳妾,同时却又不想乖乖受罚的家伙是勋贵官员或者皇室宗亲,那么他们的上级官员或者皇帝本人就可以对他们进行降职、罢官、降爵、夺爵之类严厉处罚。
    至于皇帝本人,大齐律写了,历代皇帝都由宗正负责监督,而他们万一违法,他们就必须每年按比例从自己的私库往外拿钱。
    敢朝皇帝的小金库下手,不得不说提出这条律令的叶安澜是真的足够勇。
    她甚至还考虑到,万一有那真正的勇士,身为女子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堂而皇之的养了三夫四侍,这种情况官府应该怎么处置。
    然后她考虑的结果就是,“本条同样适用于女子娶夫纳侍”。
    这行字一写上去,朝堂里的那些男性官员,对负责修订大齐律的那些官员直接就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口诛笔伐。
    他们吵吵的重点,直接越过了“大齐律对男子逾制纳妾的惩处过于严苛”,变成了“负责修订大齐律的官员简直罔顾伦理纲常、大逆不道其心可诛”。
    第438章 利益至上
    替叶安澜背锅的那些官员一声不吭,叶安澜却自己主动站出来,接下了来自那些男性官员的口诛笔伐。
    她一脸好奇的表示,“这条是我提出来的,也是得了陛下许可才写进去的,却不知各位大人是从哪里看出我‘罔顾伦理纲常、大逆不道其心可诛’的?”
    被她问到脸上的一众男性官员心想,“老子就知道肯定又是你作的妖!”
    为首的冯御史慷慨激昂的喷着口水,“女子怎可娶夫纳侍?国公你这还不是罔顾伦理纲常?”


上一章
返回

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