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250节

    那些流民去做事,说给工钱就给工钱。说给吃的就给吃的。
    就连对那些大官,也是说抓就抓。
    他们平日里闲着的时候,也没少聊这位大人。
    谢来道,“本官从不说谎,在此地所有人都可以作证。但是想要拿银子,也要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这世上没有光吃饭,不干活的道理。此时此刻,还有人阻拦本官,本官需要你们将此人拿下!拿下此人,明日起,一切都按照本官说的来做。”
    说着,让人抬了一箱子银子上来了,打开一看,亮蹭蹭的。绝对不是作假的。
    人都不缺聪明的,这些府兵也是自然的。
    眼看谢来这是要做大事的样子,立马就有人呼应,“愿意为大人效死!”
    “大人让我们抓何人,我们就抓何人!”
    刘连青立马上前,将要抓的人名单一一念出。
    每念出一个,这些人就打一个哆嗦。特别是知道要抓廖兵书的时候,有些小头目就不干了。
    谢来摆手,孙大庆带的那些有经验的护卫立马跑过去把这些小头目的嘴巴塞了。
    谢来道,“看来这些人都是那些人的眼目。平日里只怕没少盯着你们。怎么,还有人站出来阻挠吗?”
    哪里还敢有人啊,本来就被人包围了,手里还没有兵器。
    再说了,这可是知府大人,难道他们还要杀官造反不成?
    没有头目的带领,这些人都和一盘散沙一样的,只能凭着自己最原始的需求来做决定。
    跟着知府大人有银子,那自然是听知府大人的。
    于是这些人纷纷跪下表忠心。
    谢来可不会信他们,直接道,“既然你们忠心可鉴,本官也不为难你们。你们平日里也没吃好喝好,身上也没什么力气,今夜就不要你们去抓人了。你们回屋里好生歇息一晚上。明日再出门。”
    “……”
    这些人就被人分批的赶回去了。然后把人守着。
    营门外,云长玉已经带人去将名单上的人给抓了。
    连廖兵书都是半道上得了信,赶过来的时候,就被抓了。
    所以当谢来讲话的时候,其实这些人已经都一个一个落网了。仅仅是一个晚上的时间,整个东州府城大变天。
    第209章 三个皮匠
    天亮,东州府城的百姓都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只有几家离着那些被抓的人家近的百姓,才隐隐约约猜测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直快到晌午,才有官府的布告栏张贴了官府的文书。
    原来东州府的廖兵书伙同一帮恶吏,克扣府兵,吃空饷。还企图以武力要挟新来的谢大人。好在有人检举此人,呈上证据,如今此人已经被谢大人抓获,不日将会公审。另外,为了保证东州府百姓不受盗匪侵害,公开征召府兵,一切待遇如下……
    看着上面的待遇,大伙儿都在下面议论起来。
    “一个四两银子,还包三顿饭,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会儿也只有大户人家才吃三顿,寻常百姓一日也只需要吃两餐。谢来这个待遇是相当不错了。
    至少在老百姓眼里,这待遇可以让养活一个小家庭了。只要家里有一个壮劳力选上了,省吃俭用一些,基本上可以吃上好久了。
    这就是得民心的好处了,若是换了旁的官员来,大家只会觉得这是说空话。肯定是先把人骗过去了,到时候就拖欠,或者干脆不给。
    但是谢青天的名号可是都传到了江州去了。谁还会质疑谢青天的话?
    哪怕是银子再少点,也有家里负担不重的壮汉愿意跟着谢青天。
    所以谢来这个征召文书下来之后,反响热烈。很快就有人踊跃参与。
    谢来要求也很高。
    懒汉,品行不端的不要。一定要本分老实的。
    这毕竟是他在东州本地未来的一把利刃,他可不想到时候伤了自己了。所以这些人一定要可靠。
    祝桥现在管着户房账目,他算了一笔收支,顿时乐不可支。
    难怪人人都喜欢抄家。
    之前抄了几家,把治水缺口补上了。如今抄了这几家,把往年他们亏空的兵饷拿回来之后,新征召的府兵就不缺银子了。
    “大人还是大人,这手段果然厉害。”祝桥钦佩道。这每一步都走得快准狠。
    刘连青道,“也不是谁都能用大人这手段,还得是大人有本事。大人有商队,不怕他们合伙扰乱当地商市民生。大人得当地读书人支持,也不怕他们煽动百姓。大人更是得民心,顺民意。所以才有老百姓如此支持大人。”
    云长玉:“……”话都被你们说了。
    这青云书院出身的,果然最会歌功颂德说空话了。
    他严肃道,“还是大人果断,才能出其不意。昨日抓他们的时候,可是一点都没受到反抗。”
    谢来咳了咳,“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玄乎。也就是统筹一下全局,分析一下利弊。最后做出点最合理的安排罢了。”其实也就是抄抄作业罢了。真的算不得什么。
    三人顿时又是一阵称赞。
    大人英明果断,大人智谋超群。
    谢来都不爱听他们称赞了,很怕自己陷入糖衣炮弹之中。他脸色一正,“现在该干正事儿了。府兵的事情暂时不用操心,民生问题要考虑起来了。当地大户必然会有所动作,在此之前,我决定扶持当地小商户。模式还是参照云州府,他们这几年发展商市也是极好的。”
    “只怕光这些也解决不了民生问题。商队能运输来的实在有限。”
    谢来笑道,“所以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要学会因地制宜。江东最不缺的是什么?”
    几人顿时互相看了看,没找出江东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能改变现状。
    “水啊。水道四通八达,大江临门而过,如此好的水道,为何不开发?”
    谢来拿出了自己画的一个简单的舆图,这还是他看了李文进画的治水图,看到的一个地形。
    “你们看,要是在这里修建一个岸口,在下面几个县也修小码头,互相连通,最后直达咱们府城,这是不是极好的商道?水路少盗匪,且速度快。运输也多。这样一来,我们当地的民生物资就能获得补充。”
    说着谢来又叹气,“就算洪水退去了,很多地方的土地短时间之内也不适宜再种庄稼。这些无法种植土地的人该怎么办?还是要发展商业,开放码头。给更多人就业的机会。”
    “另外,我还打算引进一些养殖业。以官府的名义雇佣他们养羊,养牛。牛羊粪便用来做农家肥。养那些被洪水浸泡过的土地。也勉强能让他们度日了。等那些地力恢复之后,这些养殖业还可以作为他们的副业存在。”
    三人听着面面相觑。
    “大人,这养殖怎么养啊?”
    谢来笑道,“所以到时候要寻一养殖官,为农人传播技术。至于技术,本官来解决。”
    他那图书馆里面就有。
    就在三人松口气的时候,谢来道,“不过现在这都是小事,现在最主要的是一件事情。”
    三人看着他。
    “防止土地兼并。”谢来满脸正色道。
    “水退了,土地不能种,农民要活命怎么办?”
    当然是将土地贱卖给当地有余粮的大地主。
    之所以这么快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当初谢家也是因为大旱,买了很多很多的土地。
    杏花昨日都在他面前说了一下,说要不要收一些土地。
    刘连青他们有些不能理解谢来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这也是百姓们自救的一种方式。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干的。官府也是支持的。
    因为这样一来,官府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有地的农民虽然成了佃户,但是至少活命了,比死了强。
    谢来看他们这样儿,就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了。
    社会如此。
    谢来也不和他们讲道理了。
    只讲如此以来,对他们日后治理东州府有多大的麻烦。
    如果土地都到了士绅的手里,当地士绅又多是免税的读书人,这样一来,税收到哪里去了?
    “难道要一直抄家?”
    谢来问道。
    “而且若是农民都成了佃户,日后本官有何想法,岂不是还得那些地主士绅同意了,本官才能施政?”
    祝桥贫苦出身,立马就问,“大人可有何高见?”
    谢来道,“本官准备学那些地主大户,收百姓的田地。不过不是买,而是抵押。等日后他们有了银子,分期还款,将土地再赎回去。”
    “银钱从何处来?”云长玉问道。
    谢来没回答,只是笑着看他们,“你们难道就不说说主意?”
    “……”
    三人顿时尴尬,他们真是听的都入迷了,哪里还顾得上思考。
    不过几人如今好歹都是担任着东州府各房主官,自然也要出力气。
    云长玉提议让本地大户捐银子。或者干脆借银子也行。以前皇帝就是这么干的,总是找他们这些世家借钱。
    有了世家的支持,皇帝就能有钱打仗,有钱改朝换代。
    谢来道,“这个办法保留,还有其他的吗?”
    祝桥道,“若是大人能够求得陛下免税几年,倒是能缓解百姓的负担。这样一来,卖田地的百姓也会少了。官府就不用那么多银子了。”
    谢来点头,“保留。”
    再看刘连青。
    刘连青道,“下官没有想到具体的办法,但是天下往往皆为利。或可利用利益,从某些人手中拿银子出来。”
    谢来听到他的这个法子,便知道他是被打击到了。
    想当初,青云书院的刘连青何等清高,哪里还会想到用利益换利益。看来是真的现实了。


上一章
返回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