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251节

    谢来道,“你们三人的办法都很好,我决定同时进行。减免税收是一定要争取的。另外找本地大户借银子,只怕是难。之前赈灾,许多大户就已经拿出了银子来。若是再让他们掏银子,只怕也要与本官离心。但是可以与他们以利换利。”
    他点点舆图,“既然要建码头,这码头以后自然是要有货场。相信这些大户都有兴趣参与一二。另外日后要从码头走,也要交银子。银子只怕就要从这里来了。”
    听到谢来这话,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大人这谋划是一环套一环啊。
    “如今已经说清楚了,你们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祝桥,户房的事情诸多事宜,你责任重大。特别是今日所说的诸多事情,可都是要你亲自去办的。”
    祝桥立马领命。
    “云长玉,府兵也早日练好。这附近的匪盗还是要早日解决。好的治安才能引来商队。”
    “此事大人尽管放心,我自小也是文韬武略……”
    谢来都懒得听他自吹。
    “刘连青,东州府诸多教化,你要上心。回头那个养殖的,也要你来负责。教化可不止是读书人,还有百姓。”
    刘连青:“……是。”
    事情既然商定好,谢来就立马写了折子卖惨。
    然后火速让人送往大虞。又去书院里面请老师们到时候帮着推一推。
    然后又关心了徐宗元的身体状况。自从上次说话之后,徐宗元就总是喜欢自己安静的待着。有时候云太傅来了,还会说两句话。但是没有以前那样精神气了。谢来就总担心他是不是因为现实中的身体出问题了,影响他的灵魂。
    云太傅道,“我眼看着他身体倒是无事,脸色反而红润几分。只怕是他自己不回去。”
    徐宗元不说话。
    谢来听到徐老师身体没事,心里也就放心了。
    “老师为何不回去,时日长了怕出问题。
    徐宗元道,“有些事情还未想清楚。待想清楚了,老夫自然会回去。”
    云太傅摸着胡子问道,“难道还是在想着,如何处置你那个逆徒?”
    第210章 徐老师顿悟
    徐宗元确实在犹豫。
    因为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此逆徒,自然要逐出师门。但是走了一个周贤,又留下多少和周贤一样的人?
    在那次和谢来交谈之后,徐宗元隐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理念是错的。
    他教导学生学识,教他们德行。却没告诉他们要心存善意。
    周贤犯下如此大错,自己这个先生,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他担心,自己处置了周贤,以后其他弟子更会小心翼翼欺上蛮下。因为他们不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只会觉得是因为自己藏的不够严。
    否则在自己晕倒之后,青云书院出来的那些人也不会阻挠来儿还朝了。
    他们还是没认识自己的错。
    觉得自己没错。
    所以处置了周贤,有什么用呢?
    徐宗元唉声叹气,“再等等,我再考虑考虑。”
    云太傅不置可否,他不知道徐宗元此时心里的挣扎。
    反正若是换了他,谁若是忤逆他了,他就直接赶出家门去,自有外面的人让这逆子付出代价。
    谢来看徐老师那纠结的样子,想说点什么,但是最终还是没说。
    徐老师本身就不是个平凡的人,他所面临的的事情,只有自己能想通才行,旁人无法影响他。
    谢来也不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
    老师已经高寿,自己何必再给他增添烦恼。
    谢来不想说,徐宗元却想和他说话。
    他满腹的心事,无处排解。
    待云太傅去忙公务,给谢来谋划减免江东赋税的事情之后,徐宗元把谢来叫自己学堂这边来,“来儿,你说为师真的错了吗?”
    谢来闻言,赶紧道,“老师,你当然没错。是别人自己领悟错了。”
    “不,我思来想去,我好像真的错了什么。以前师兄总是说我沽名钓誉。说我们青云书院假清高,我还总是不满,和他争论,挽起袖子要大打出手。”
    徐宗元说完背着手看着天花板,十分惆怅道,“如今看来,我真的大错特错。我太相信我的名声,太看重我的名声了。连我都如此听不得不好的话,更何况是我那些弟子。”
    “来儿,你说,如何将民放在心上?为师苦苦想不通,书院的那些弟子们,我不知道如何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谢来仔细思考,也觉得这事儿难办。
    这些人难道平时不听老师的话吗?难道是不知道老师的想法吗?
    但是阳奉阴违,可见人心难测。
    “老师,你如今研究天书,已经初见成效。你认为,天书是要让谁获利?”
    徐宗元摸着胡子,细细回想,“我观弟子们做出来的一些东西,或可以省力如那滑轮,或可以无中生有如那指水成冰……”说着,他顿住了,似乎有所顿悟。
    又有所不解,“那如此一来,卖力气的百姓,岂不是要没了生计?”
    谢来笑道,“老师也明白了。老师所担忧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就算用滑轮,也要有人来拉绳。总不会缺了人干活。相反,东家利用这些东西扩大了自己的生意,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工人?农民若是能省下许多力气来,是不是能生产处更多的庄稼?”
    他回忆自己曾经无比熟悉的世界,“老师想想,若是人人不缺粮食吃,人人有工作做。这是怎样的天下?所以说,老师其实已经在为百姓谋福祉了。”
    谢来这番话,顿斯让徐宗元恍然。
    他本就学究天人,这样一点拨,也知道其中的关联。
    再通过谢来所描述的事情,更是领会到了其中的关键。
    “原来天书的目的是这个。”
    徐宗元此刻终于悟了。然后轻轻笑了,似乎在解脱。“罢了,老夫还是要做自己应该做,能做的事情。”
    谢来好奇问道,“老师,您有什么打算?”
    徐宗元道,“为师就不和你说了。你去忙你的去吧,为师这阵子大概是没空理你了。”
    谢来:“……”
    这真的是过河拆桥,用完就扔。
    谢来被赶走了,又去见了司马丞相。然后发现老师很忙,竟然没在。
    他就给老师留言了,说的还是减免赋税的事儿。
    第二日一早,谢来就开始执行自己治理东州的计策。
    发布的第一个安排就是,准备在东州开放码头,开水道。
    这消息一出,不管是外来的商户,还是本地的蛰伏的大户,都坐不住了。
    对于生意人来说,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财路。
    更何况是水路了。
    东州也有码头,但是那是小船的码头,只偶尔行人来往使用。
    大货船却是不能进来的,因为吃水不够。另外小码头也没有足够的货场。于是这事儿就此搁置。
    谢来这指定的码头那地方确实够大,若是能收拾出来,做货场足够。但是地形却不算最好,若是想做码头,要做很多工程。但是没办法,周边的地很多都是有主的。谢来指定的这块地,属于衙门。这就是土地兼并的坏处,什么地都被人拿走了。官府想要做工程,最后竟然没什么选择了。
    只好在修路修码头这些,只有官府才能来做。这些倒是掌控在官府的手中。要不然谢来就挺被动。
    反正谢来还没有正式的做这个事,这些人背地里已经开始评头论足了。
    还有人直接去了那地方,准备圈地。
    结果谢来那地方已经被府兵围起来了。这块地现在已经禁止买卖。
    “大人,那些人会送银子来吗?”祝桥有些着急的看着谢来。
    他现在管着钱袋子,知道没银子的苦楚。
    府衙现在需要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可真拿不出银子来办这些了。
    现在光是每日里算计那些大堤上的百姓的工钱,就是花钱如流水……
    谢来道,“别担心。有钱就有钱的办,没钱就没钱的办。总有办法。”
    祝桥:“……您昨日可不是这么说的,下官看你稳妥的很。”
    “说的时候不稳妥,你们如何能有激情?”
    祝桥:“……”
    柱子突然从外面跑进了办公厅,“大人,宋家来人了。”
    谢来道,“看看,这送银子的就来了。”
    宋家人如今已经算是和谢来捆在一起了,自然比别家亲近几分。这次谢来发布了这个公告,他们就赶紧过来想抢占先机。
    宋父很直白的和谢来道,“大人若是有什么吩咐,草民也一定肝脑涂地。”
    谢来笑着道,“哪有什么吩咐,这事情我也是准备召集各家商议的。只是你倒是来得早。”
    宋父赶紧道,“草民只想早日为大人效力。”
    “说了,没需要效力的。”谢来一脸真诚,“你宋家为东州百姓的付出,本官是看在眼里的。本官不贪财,不做贪官。也不准备慷他人之慨,让你宋家破财,本官得名声。”
    宋父赶紧称道,“大人折煞草民了,不敢,不敢。”
    谢来道,“你也不必说场面话了。此次确实也是要让各家各户心甘情愿。绝不强迫。如你所知,东州府没银子修码头。但是本官又想修。府衙自然不准备找你们捐银子,只想让利于你们。”
    见宋父松了口气的样子,谢来挑眉,继续道,“那码头附近的地皮如今是不让买卖了,全都由官府管辖,日后要用,只怕要拿出大笔的银子来。”
    “各家各户想要用码头的,只需要提前交租金,和使用费用。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听谢来如此说,宋父才明白谢来这打算了。
    心中顿时心生敬佩。


上一章
返回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