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254节

    东州府衙主持修建东洲码头,好大的工程,招了很多的工人在此地做工。让很多百姓都有了安全感。
    这已经是极好的事儿了。如今东州府里没有一个说谢来这个父母官不好的。还有人在家中供奉起来谢来了。
    只不过,这招工仅仅只能缓解东州府城周边的农民,其他下面县乡的农民离得太远,也不可能举家往这边来做工。如今洪水在李文进的主持泄洪改道之下,渐渐退去,很多人回到家乡面对的就是一片狼藉的土地,还有倒掉的房子。
    这一部分人,谢来虽然让府衙暂时安置,但是也不是长久之策。
    如今有了朝廷的帮衬,加上码头那边收的银子,谢来总算可以帮这群人解决困难了。
    他直接发布了文书,对东州遭难的农民进行借债,百姓们只需要证明自己土地遭难,就可以来借债。度过灾年。当然,为了独处百姓按时还债,也是有利息的,只是利息低,不会对百姓生活造成影响。
    此政策一出,整个东州府都轰动了。
    那些准备卖儿卖女,甚至是自卖自身的百姓们,顿时如同找到了活路一般了。还有一些农民准备卖掉自家的田地,去给地主当佃农,度过这几年。好歹一家人能活命。但是官府一出这消息,这些人就不必如此了。
    远在东州府下的小乡村里,好不容易回到土地上的林家一家人跪在自家的田地上面抱头痛哭。
    往日里靠着家里的田地,他们还能供一个孩子念书,日后也能搏一个前程。如今遭难,不说念书了,就是吃饭都成问题。
    田地这几年是种不出庄稼 。
    林老头打算着,将田地卖给村里的举人家里,换取一些银钱买粮食,度过这几年。
    只是想到从此以后再无土地,要从农民变成佃农,一家人愁云惨淡。林老头坐在自家的田地上面老泪纵横。
    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人高兴的往着家里奔跑,“阿爷,不用卖地了,不用卖地了!”
    林老头擦着眼泪站起来,“二娃子,你这是咋了?”
    二娃子是家里的读书人,已经考中了童生。可惜如今也读不成书了,家里吃饭都成问题,也不可能供着了。
    林家这位童生高兴道,“阿爷,不用卖地了。官府老爷让咱们去官府借银子过日子呢。”
    听到这话,林老头一脸震惊,忙追问利息。若是和印子钱那样利息太多,他宁愿卖,也不愿意让一家子人抬不起头来。
    二娃子说了利息。
    林老头都不敢相信,连连问了几次,才终于确定。顿时又坐在了地上,泪流满面,“地不卖了,咱家不卖了。”他朝着府城的方向磕头,“多谢青天大老爷!”
    全家人都朝着府城的方向跪下。口里喊着青天大老爷。
    大家都知道,是青天大老爷让东州府百姓们有了活命的机会。
    第213章 东州之喜
    谢来为了尽量让银子都落在实处,对这笔银子可谓是盯着严严实实的。每个县里的借条都要一一对账。
    且还设置了举报奖金。若是发现有不合条件的人来借款,则给予奖励。
    毕竟利息低,就怕当地的有些放印子钱的人从官府借出去,又高利息借给百姓。
    谢来对这种事儿可是很了解的,自然是要盯紧点儿。
    这事儿交给祝桥来办,谢来又从同志会成员里面找了几个能办事的,满腔正义的读书人,提拔位小吏,协助祝桥管理这些琐事。
    出门去寻大堤的时候,谢来和云长玉道,“长玉啊,给我选几个好手跟着。”
    云长玉道,“大人,你一向不是轻装简行吗?”
    谢来道,“此一时彼一时,我如今这一出,让多少本地大户不能兼并土地,动了多少人的大饼?我可要保护好自己。”
    云长玉:“……”
    原来谢大人也会怕死啊。
    之前看着英勇无敌,杀伐果断,还以为是一豪杰呢。
    但是云长玉还是挑了几个好手。都是本地人。而且还是练家子。
    知道谢来的威名,又知道要保护谢来,这几人激动万分。见着谢来就磕头。
    谢来道,“我面前不必这些虚礼,职责要紧。”
    几人起身,依然是激动万分。
    有了保镖,谢来就开始在外面到处巡视了。先是去看泄洪的事情。李文进他们这边进度挺快的,已经挖通了泄洪的水道,只是还要再拓宽。
    李文进又和谢来提起了修建大坝的事情。
    要是往常,谢来要走,他便也不提了。但是谢来如今是父母官,当然得趁着大人主政此地的时候,把这事情办了。
    李文进现在跟着英明神武的谢大人,干劲十足。县令也不做了,就只想给东州府治水。想让这里从此以后和江南一般,成为鱼米之乡。
    又要银子……
    谢来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了。但是偏偏本地百姓还要靠减免赋税过日子,哪里来的银子?
    谢来只想到一个办法了,就是和云州那样,水路打通之后,从商业上赚银子。
    谢来又去了附近推了洪水的乡村走动。农人们正在收拾自己的家园。收拾一些能用的农具和锅碗瓢盆。
    虽然满面愁苦,但是好歹是没有绝望。因为可以从官府借钱采购这些东西,能暂时度过最难的日子。
    因为是微服出行,谢来也没惊动当地的人。不过看到百姓们困苦的样子,谢来心里还是不是滋味。
    要是换做是上辈子那个世界,这样的洪水,早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了。至少吃喝不愁。
    “还有好大一段路要走啊。”谢来感慨。
    “少爷,咱还要去哪里啊?”柱子问道。“要是远,咱们就套个车吧,咱家不缺那点钱。”
    谢来:“……”
    过了几日,谢来终于是盼来了朝廷减免赋税的旨意。
    听完旨意祝桥都差点仰天大笑了。
    自从在这地方上当官,他可真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是体会到了当官的乐趣,往日里只知道高谈阔论,在这地方上终于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东西。
    痛苦是……缺银子!
    如今有了这减免赋税的旨意,整个东州府可就要减轻三成压力了,剩下的几成,扛得住。
    “大人,您可真是高啊。”祝桥笑眯眯道,“您这是简在帝心。”
    要不然为什么自家大人一个折子上去,就能减免赋税呢?
    谢来道,“可能是我的爱民之心感动了陛下。所以你们切记,爱民如子。”
    几人称是。
    谢来又让祝桥去将好消息张贴出去,与民同乐。
    又让云长玉负责带宣旨的官员去各大户家里。皇帝下了旨意,各有封赏,特别是宋家,一跃成为皇商了。得有人引着去宣旨。
    众人走后,只留下刘连青来。
    刘连青不解,“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没有吩咐,只是有一桩事情要告诉你。”这事儿谢来之前就想说的,只是无法解释消息来源。所以拖了这几日。“你和虞都那边还有联系吗?”
    刘连青顿时满脸颓丧,“再无消息了。”那些同门师兄弟们,也都与他不来往了。
    谢来道,“青云书院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刘连青着急的问道,“大人,发生了何事?”
    “是和徐老……先生有关的。”谢来将徐宗元的一系列作为都告诉了刘连青。
    刘连青被震惊的退后两步,“祖师竟然……是我害了他老人家。”
    他难过自责的流泪。
    谢来斥责道,“你还不明白吗?你不是害他,你是帮了他!若不是通过高子文此人闹出的这些事情,他老人家还要被蒙在鼓里。如今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足以看出,他老人家高风亮节,心有大爱。你要学的就是这种德行。不是在这里为了点名声就悲伤哭泣。”
    他这番话让刘连青醍醐灌顶一般。
    是啊,祖师那样的人,若是真的在乎那些虚名,又何必要写罪己书?
    祖师是真的对门下弟子的作为失望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刘连青一抹眼泪,“大人,我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明白什么了?”
    “明白以人为本,爱民如子。”
    谢来点头,“既如此,日后心里不要有任何负担了。老先生已经为你指明了一条明路了,不是吗?”
    徐宗元做出的表率,确实让刘连青再不迷茫了。
    也不再因为被逐出师门而烦恼了。
    目标已经找到了,只要朝着目标前进,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此时,东州府的百姓们个个都欢欣鼓舞,在街头欢呼。
    减免赋税啊。
    这对于东州府的百姓来说,可真是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本来处于困苦中的百姓得到了大大的缓解。许多人还在担心借款不够的时候,这消息无疑让许多人松了口气了。
    减免赋税意味着明年地里种多少就得多少,哪怕少收成一些,也能勉强活命。
    而且也不担心交不起赋税用银子凑了。可以少借款。
    这对于穷苦百姓来说,如同天降甘露。
    当然,众人也不忘称赞谢大人。爱民如子,仁义无双。
    至于远在大虞的皇帝陛下,也被他们不吝的赞美了一句仁慈。
    除了百姓之外,东州府一些大户家里也和过年一般。
    东州府那几家在赈灾的时候出力颇多的大户,陆续都得到了皇帝的嘉奖。
    许多都是赐下积善之家牌匾。并一些宫中赏赐。
    哪怕只是一块牌匾,就已经让许多人激动的伏地不起了。这种荣耀,数百年才有这一次啊。


上一章
返回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