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第143节

    江玉珣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手中的简报。
    心中忽一点点愉悦了起来。
    不等他顺着这番话深思,庄岳话锋一转又同车上两人讲起了为官之道来。
    “……身为官吏,能力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若说忠诚,朝堂上多少人都对陛下忠心耿耿,甚至于溜须拍马者也不在少数。陛下为什么器重阿珣?自然是因为阿珣能力出众,能为陛下排忧解难!”他一边说一边看向庄有梨。
    后者立刻点头,将父亲的话记在了心中。
    “别光顾着点头,”庄岳重重地拍了儿子肩膀一下,“平日里没事便多看书,随阿珣四处走走也好,别再没事干在街上闲逛了!”
    庄有梨瞬间一怂:“是,是爹……”
    接着,庄岳也不忘朝江玉珣看去。
    在官场上闯荡多年的他,不由发自肺腑地向晚辈叮嘱道:“阿珣如今虽得荣宠无数,但切记为人臣子要懂得低调,千万不能太过张扬、太过骄傲。”
    他的语气无比真诚,江玉珣顿了一下随之点头认真道:“世伯说的是。”
    庄岳这是在委婉提醒自己,切莫让应长川误以为自己有借“宠臣”之名狐假虎威的意思。
    说话间宁平仓已到。
    马车缓缓地停了下来,缓过神来的江玉珣收起简报,随着庄岳父子俩一起向施工现场而去。
    然而就在下车的那一瞬,江玉珣的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不对啊。
    我似乎从来没有张扬炫耀过?
    搞事的人一直都是应长川啊!
    -
    宁平仓由城墙、道路、仓窖和管理区这几大主要结构组成。
    如今仓城的城墙已经初具雏形,内部仓窖也正在加速修建——它最终采取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地下建造结构,不但修造成本较小,且取用粮食也更加方便。
    粮仓虽然动工不久,离彻底建成还有很长一段时日,但江玉珣一行人所乘坐的马车,还是按照规定停在了仓城之外,并未继续向前而行。
    他们在东仓门口下马,经守仓士兵核验过身份以后,方才徒步通过运粮的大道向宁平仓内走去。
    “三位大人这边请——”守仓的士兵带着江玉珣一行人向西走去,他一边走一边为几人介绍道,“按照计划,宁平仓未来将建成仓窖三百座,其中大窖可以储粮将近一万石,小一些的仓窖也可储粮数千石之多!*”
    说着说着,士兵的神情也不由自主地变得激动起来。
    一直在跟进此事的江玉珣转身对庄岳二人说:“未来不止昭都附近的粮草,南地的稻米也将会通过辰江与怡河,一起运至此处进行储存。”
    看到周围这忙忙碌碌的样子,庄有梨不由好奇道:“宁平仓多久能够全部建成?”
    “……全部完工,恐怕需六年时间,”江玉珣一边说一边向路边走去,将最好走的地方让给推着独轮车的工匠,“不过宁平仓是一边修一边用的,最早今年夏季便会有第一批仓窖投入使用。”
    庄有梨跟着点头,并在父亲的监督下非常认真地将这一点记载了本册之上。
    江玉珣则在这时向着四周仓窖区内正在忙碌的役夫看去。
    大周百姓一年要服一月徭役,徭役一般就近征发。
    故而役夫们普遍在家乡附近维护、修整官道,或者从事其他简单杂役。
    修建粮仓工程量稍大于杂役,因此一个月结束后百姓还会多得一百个嘉铸钱为工钱。
    受此影响昭都附近的百姓都更愿意来粮仓工作。
    说完方才那番话后,江玉珣忽然觉得有些神奇——历史上周、柔的最后一战便爆发于六年之后。
    粮仓的修建竟然也在冥冥之中与这场注定会爆发的战争产生了关联。
    ……除此之外马种改良也需要三到五年,算上往来克寒途中花费的时间,似乎也是六年左右。
    听完他的话,士兵跟着江玉珣点起头来:“江大人说的是,眼前这座仓城由东向西修起。最东边的几座仓窖,如今已经修成了大半。”
    说话间,一行人便已到了达他口中的东部仓窖区。
    粮仓修建在室内,进门之后一个圆缸形的土坑便出现在了江玉珣一行人的面前。
    毫无防备的庄有梨被眼前的土坑吓了一跳:“这坑就是粮仓?怎如此之深?”
    说话间他不由停下脚步,小心翼翼地向前方看去。
    圆形的窖口直径约有十四五米,深度目测有六七米。
    窖口附近没什么遮挡,一眼看去的确有些恐怖。
    “大惊小怪!”庄岳看了儿子一眼,他一边抚须一边说道,“这有什么深的?宁平仓内还有更大的仓窖没来得及开挖呢。”
    “最大的有多大?”
    江玉珣想了想道:“将近三十尺深。”
    “三十尺……”庄有梨轻叹道,“假若这些粮仓修成并全部装满,我大周百姓怕是十年不必愁吃穿了。”
    守仓的士兵忍不住笑道:“ 的确差不多!”
    说话间,他的眼睛也不由亮了起来。
    宁平仓的施工虽不紧张,但到底是一个耗时六年的大型工程。
    若是放在从前,朝廷要修这么大的粮仓,民间就算不怨声载道,也会有无数百姓在背地里质疑。
    但是这一次,无论是得知此事的百姓,还是负责修仓的工匠与役夫皆满怀期待与憧憬。
    ——怡河附近甚至于整个北方地区的荒地,都在被逐渐开垦。
    除此之外,他们还听说了南方有新的水田正于沼泽中孕育。
    因此不但没有人怀疑这粮仓是不是必需之物,甚至还有百姓好奇:单单一座宁平仓究竟够不够装天下的粮食?
    息兵罢战与民休息的这一年时间里,百姓的眼中逐渐有了关于未来的期待。
    仓窖内众人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往边上挪挪吧。”看到有役夫推着独轮车向此地而来,江玉珣连忙与庄家父子退到了一边去。
    下一刻,推车的役夫便已稳稳停在坑旁,并将车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倒了进去。
    结束后还不忘推着车转身,朝江玉珣等人行了一礼:“几位大人好!”
    话音落下后,他颇为羞涩地用手挠了挠脑袋,同时偷偷地打量起了江玉珣来。
    见他倒完东西还不走,守仓的士兵不由皱眉:“你还有什么事没做完?”
    “啊?”那役夫慌忙摇头道,“……没,没有了。”
    “那杵在这里做什么?”
    “这就走,这就走——”
    役夫重新抬起独轮车,有些不舍地再看了江玉珣一眼。
    他要来宁平仓的事情,早几日前就在役夫之中传遍了。
    今日开工前,一堆例行休息的同乡将眼前役夫团团围住,并叮嘱他一定要替自己看看江大人的模样。
    若是能与大人搭句话,那便再好不过了。
    役夫虽然应下了这件事,但直到进仓窖前,他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真有如此好运。
    说完“大人好”后,这名役夫既不想离开,又不知还能再说些什么。
    还好,此前没有接触过此事的庄有梨忽然向前一步,他看了一眼坑内的东西,接着好奇地朝役夫问道:“你方才倒入坑底的东西是什么?”
    役夫立刻打起精神:“回大人的话,小的刚才所运之物是木炭屑。”
    有几名役夫顺着麻绳降入坑底,接着用铁锹整平炭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石子堆在他们的脚边。
    “木炭屑?”庄有梨忍不住再向前走了一步,并转身好奇地朝役夫问,“铺这个做什么?”
    “呃…这个……”役夫也不太清楚仓窖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为了什么,被问到他的脸一点点涨红。
    江玉珣则在这个时候轻声解释道:“这一步是为了防潮。”
    “防潮?”
    在大周之前的几代,粮仓不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置着的,且仓体本身也修得非常凑合。
    宁平仓和怡河一样由尹松泉负责整体设计。
    除此之外,江玉珣还根据后世粮仓的构造,给出了一点建议。
    他一边点头一边对庄有梨解释道:“宁平仓修建在地下,防潮的步骤自然要多一些。”
    仓窖内的十几名役夫与守仓兵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动作,向江玉珣看了过来并耐心听他讲述。
    江玉珣说:“仓窖挖成后,要先扑一层青膏泥,再用火去焙烧窖底的生土。等这一切做完后,就可以铺设木炭和碎石子了。”
    役夫听得格外认真,并不时轻轻点头。
    “待这几样东西铺洒完毕,便可以再架设一层木板,之后铺上草、糠再覆以苇席,这个时候就可以装粮食了*,”江玉珣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堆满了粮食之后还要在往粮食顶上铺设苇席,这样才可以长时间保存。”
    “如此复杂……”庄有梨轻声感慨道。
    讲到这里,江玉珣终于注意到了周围役夫的眼神。
    他们和庄有梨一样,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役夫们一年来此工作一月,直到现在才了解工程的全貌。
    见此情形,江玉珣不由深思起来。
    储粮既能保证百姓度过灾祸,更能稳定其心理,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除了在宁平仓进行官方储粮,百姓家中更要有粮常备。
    ……如此看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教会役夫们储粮原理,并使其运用于生活中似乎也很重要。
    -
    江玉珣一行人在宁平仓内参观了大半日。
    等离开此地的时候,庄有梨的本子上已经记满了重点。
    马车驶出宁平仓后,并未转身回到仙游宫,而是继续朝着昭都方向而去。
    今年有个闰二月,江玉珣的生日也退得比往常稍晚一点。


上一章
返回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